Bcr3/abl2和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Bcr3/abl2和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论文题目: Bcr3/abl2和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内科学

作者: 丛秀丽

导师: 韩忠朝,钱林生

关键词: 脱氧核糖寡核苷酸,反义,凋亡,基因治疗

文献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BCR-ABL和VEGF反义寡核苷酸联用对K562细胞株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 方法:设计针对bcr3/abl2和VEGF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s),应用脂质体OligofeclamineTM Reagent作为转染载体。在转染后48小时测定bcr3/abl2和VEGFmRNA水平的变化:转染后72小时进行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应用无血清培养、低剂量VP-16和STI571作为凋亡诱导剂,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建立裸鼠K562移植瘤动物模型,瘤内注射AS-ODNs或同时口服格列卫,观察肿瘤体积生长变化,组织学检测肿瘤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1.转染后48小时,ASO-B3/A2、ASO-VEGF均可使bcr3/abl2基因和VEGF基因表达降低,两种反义核酸半量联合应用,可达到同样结果。 2.转染后72小时,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细胞计数法显示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47%(ASO-B3/A2组),12.79%(ASO-VEGF组)和41.55%(半量联合治疗组)。 3.转染后24小时,继续无血清和加入0.1UM STI571培养24小时后, MTT法显示联合治疗组细胞增殖抑制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活细胞比例分别为:①.无血清处理组:88.10±2.01%(ASO-B3/A2组),88.48±2.97%(ASO-VEGF组),68.40±1.97%(半量联合治疗组)。 ②.STI571处理组:89.997±0.95%(STI571组),74.68±2.51%(STI571+ASO-B3/A2组),73.03±1.77% (STI571+ASO-VEGF组),56.96±4.10%(STI571+半量联合治疗组)。 4.转染后24小时,继续含/无血清、加入5μM VP-16或0.1μMSTI571培养24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实验组Annexin-V的表达比例分别为:①.含血清处理组:各实验组无差别。②.无血清处理组:7.93±1.40%(ASO-B3/A2组),7.86±1.75%(ASO-VEGF组),15.56±4.47%(半量联合治疗组)。③.5μM VP-16处理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Bcr3/abl2和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用增强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第二部分 Bcr3/abl2和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用增强K562细胞对凋亡刺激的敏感性

综述一 血管新生与血液肿瘤

综述二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附录一 英文缩写和代码

附录二 主要仪器和通用试剂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0-13

参考文献

  • [1].RNAi抑制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及其对K562细胞的影响[D]. 马晓霞.复旦大学2006
  • [2].2-甲氧基雌二醇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粘附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李栋梁.河北医科大学2007
  • [3].超声波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体外实验研究[D]. 邵泽勇.重庆医科大学2004
  • [4].细胞周期G1期调控分子在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以及CD34~+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中的作用[D]. 王钦红.复旦大学2004
  • [5].姜黄素诱导肺癌细胞脱落凋亡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 张艰.第四军医大学2005
  • [6].调节性T细胞和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龚巍.苏州大学2005
  • [7].水疱口炎病毒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D]. 李秋.四川大学2004
  • [8].细胞周期调控剂增强X-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孙新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9].紫杉醇诱导人喉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特性及其侵袭能力改变的机制[D]. 李莉.上海交通大学2007
  • [10].99Tcm-MIBI细胞内动力学变化评价Pgp介导的多药耐药[D]. 李娜.中国医科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1.Ca~(2+)转运机制—Na~+/Ca~(2+)交换对狗心室肌细胞复极的影响  2.动作电位参数作为区分狗心室肌心内膜、心外膜和心肌中层M细胞的可行性研究[D]. 巩燕.新疆医科大学2003
  • [2].L-carnitine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塑、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田新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3].Heptanol和16-DSA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D]. 孙冰.复旦大学2005
  • [4].Evi-1和MDS1-Evi-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 徐开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
  • [5].PHF2、M961及ASH2L1全长cDNA克隆及其与人多潜能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性的研究[D]. 汪俊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
  • [6].HO-1、SR-B Ⅰ和RA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表达及相互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李永红.山东大学2006
  • [7].重组腺病毒介导Survivin和GM-CSF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血液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D]. 朱雄鹏.福建医科大学2006
  • [8].mdr-1 shRNA、Nef逆转K562/A02细胞MDR及增强STI571对耐药细胞敏感性的研究[D]. 肖希斌.中南大学2006
  • [9].中国人PON1活性及其L/M55基因多态性和oxLDL水平与伴高血糖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D]. 卢成志.四川大学2005
  • [10].Urocortin3在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中枢的作用及其与NOS系统的相互关系探讨[D]. 樊明欣.复旦大学2006

标签:;  ;  ;  ;  

Bcr3/abl2和VEGF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