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解构

词的解构

论文摘要

词是中国古代音乐性最强的诗体,词调的产生主要是歌词在近体诗平仄律影响下律化的结果,又受音乐影响,其结构层次性非常鲜明。目前对词体形式结构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对词调节奏的层次性剖析,本文意承龙沐勋先生所倡声调之学,以节奏、平仄、韵声三个维度和“谐”与“拗”两个对立面来建立词调结构的坐标系,并注意以《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为实证。由于词的结构与音乐密切相关,在讨论词调的构成之前需关照词与乐的关系。南宋以后词与乐的配合往往被论者忽视,但词的合乐程度与词律的松散程度呈二律背反关系,词起源初期的格律状况与金元词和明词的格律状况有相互参照的价值。曲调与词调间的继承关系也耐人寻味。词的宫调理论比较复杂,需要系统梳理。《魏氏乐谱》、《九宫大成》等与词乐相关的资料则需要谨慎地审视,民间保存的词调乐曲也值得关注。敦煌遗谱外,《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是现存的宝贵宋代词乐资料,其译谱尚有可完善之处,《词源》歌诀的解读与此密切相关。《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的实例也显示了词调结构的许多基本问题。从节奏层面看,“均”是词的乐句单位,“均”这个层次介于“片”与“句”之间,尤其值得注意,但“均”与“韵”的概念历来有混淆,这导致“均”这个层次在理论上不受词家的重视,也造成词的标点符号存在细节上的问题。词调中存在“衬字”现象,同调词字数的差异有时被归结为“别体”,二者其实是同一的。同调词作又存在单句的分合现象,这是句法与文法冲突的结果。句群的长短交错、奇偶相生和开合变化对词调的声情有重要影响。从平仄层面看,词的格律主要继承了近体诗和骈文以两字为音步单位的平仄交替律,但在换头、领字、上下片结尾等音乐关键点上又受音乐影响,部分词家重视四声的调和运用。从韵声层面讲,用韵的平仄、四声以及用韵的疏密变化是词调形式结构的关键因素。旧的词谱记录方式有难以对照等缺点,以数字表示单句节奏的记谱方式有助于层次性地显示词调的结构组成,实现词调上下片结构的对照,也可以方便检索。但词中存在大量拗句,如何在简缩词谱篇幅的同时完整地表示单句的平仄律又不人为地将拗句改为律句标示是需要思考的。在简记法的基础上,统计不同词调的句群组合方式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词律与词乐研究现状
  • 第二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架构与创新点
  • 第二章 词与乐
  • 第一节 词与乐的离合
  • 一、南宋以上的词与乐
  • 二、南宋以下的词与乐
  • 三、词乐失传后欣赏词音乐美的尝试
  • (一) 吟诵
  • (二) 配乐歌唱
  • 第二节 词乐与宫调
  • 一、七声、十二律吕与宫调
  • 二、燕乐二十八调
  • 三、犯调
  • 第三节 《词源》歌诀的解读与《白石道人歌曲》译谱
  • 一、《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旁谱简述
  • 二、《词源》“歌诀”释义与白石旁谱谱字的解读
  • 三、从《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看词与乐的声辞配合问题
  • 四、译谱举例
  • 第四节 现存词乐资料综述
  • 第三章 词调的解构
  • 第一节 词调音乐性的两个源头
  • 第二节 动态而立体的词律
  • 第三节 词调的层析
  • 一、三个维度
  • (一) 节奏
  • (二) 平仄与韵声
  • 二、谐与拗
  • (一) 心理预期和“谐”与“拗”的定义
  • (二) 节奏的谐与拗
  • (三) 平仄的谐与拗
  • (四) 韵声的谐与拗
  • (五) 小结
  • 第四章 简记法
  • 第一节 凡例
  • 第二节 常见单句及其范式
  • 第三节 常见句群组合的范式归纳
  • 一、两短句句群组合
  • 二、三短句句群组合
  • 三、四短句及四短句以上句群组合
  • 四、小结
  • 第四节 常见词调记谱
  • 一、平韵格
  • 二、仄韵格
  • 三、换叶格
  • 四、错叶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词调新议[J]. 古典文学知识 2019(01)
    • [2].论宋代常用慢词词调的改名现象[J]. 文学教育(上) 2017(02)
    • [3].宋代节序词词调浅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12)
    • [4].临海词调 清丽高雅[J]. 风景名胜 2009(11)
    • [5].花草意蕴与词调缘起考论[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6].让临海词调成为江南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J]. 名作欣赏 2014(32)
    • [7].词调[J]. 开心老年 2016(02)
    • [8].临海词调的传统文化基质与人文价值[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3(04)
    • [9].临海词调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 太原大学学报 2013(03)
    • [10].临海词调[J]. 浙江档案 2011(01)
    • [11].省级非物质文化“临海词调”的艺术形态及器乐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 2011(06)
    • [12].近10年(2000-2010)词调研究论文综述[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3].临海词调的艺术价值及传承发展[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02)
    • [14].临海词调研究[J]. 黄河之声 2009(10)
    • [15].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J]. 中国韵文学刊 2019(01)
    • [16].宋代无名氏词中首见词调之考辨[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7].浅谈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J]. 丝绸之路 2010(02)
    • [18].南宋词人姜夔的词调音乐解读[J]. 兰台世界 2013(27)
    • [19].大晟府新创词调汇考[J]. 嘉兴学院学报 2013(01)
    • [20].论歌曲词调对情感表达的影响[J]. 科技信息 2009(21)
    • [21].清代顺康年间女词人选、创词调研究[J]. 名作欣赏 2019(32)
    • [22].论南北曲曲调系统对词调的继承[J]. 兰州学刊 2012(06)
    • [23].普通话语调基本模式中句调域、词调域的同构性[J]. 语言科学 2013(05)
    • [24].唐宋词调音乐初探[J]. 北方音乐 2019(04)
    • [25].大珠小珠落玉盘——温庭筠词调赏析[J]. 古典文学知识 2019(03)
    • [26].大学生词调音乐鉴赏教学——以姜夔词调音乐为例[J]. 艺术教育 2012(10)
    • [27].关于“天台词调”的调查报告[J]. 北方音乐 2019(19)
    • [28].词谱的革命——论明清以来数百年“词谱”之根本谬误[J]. 中国韵文学刊 2017(01)
    • [29].宋代《满庭芳》词调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9)
    • [30].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传播研究——北宋文人词调音乐的审美追求与传承[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02)

    标签:;  ;  ;  ;  ;  ;  ;  

    词的解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