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构主义视角再看贾宝玉

从解构主义视角再看贾宝玉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梅苑开发区安正学校刘薇

研究《红楼梦》的人,几乎众口一词说贾宝玉是一位封建叛逆者。更有甚者说他具有阶级叛逆、性格叛逆、性别叛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读者强加在我们的主人公身上的。纵观流行的评论贾宝玉的文章,有一点值得讨论:宝玉的爱情观,反对包办婚姻。

贾宝玉的爱情

有论者说贾宝玉反对包办婚姻,并且执着地爱着林黛玉,更有甚者说不但宝黛的恋爱内容连恋爱方式都是带有叛逆色彩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终不能成功,黛玉含恨而死,使人叹息不止。论者多谓是封建礼教残害了这对恋人,是贾母和贾政这些专制者酿造的悲剧。但是只要细心的读者认真读一读书中揭示贾宝玉性格和行为的诸多方面,就清楚地分辩出,这只是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多处提到贾宝玉自幼邪僻,行为乖张。邪僻可理解为古怪,乖张则谓失去人情之常。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在黛玉进京那年的冬天,按书中所记的年龄只有8、9岁,还是个乳牙未换的儿童。当贾宝玉进秦可卿的卧室午睡,他心里早就没了林妹妹,作者当时布置的氛围,是跟宝玉当时的心境对应的。宝玉入梦时必是带着某种邪念的,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有梦。否则就不会梦见和秦可卿结婚,就不会有警幻仙子教他的事。而且回去时,“便把梦中的事细说与袭人听了,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这一情节说明贾宝玉幼小时已通人事,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的那些邪僻、乖张的习气,皆因早熟。早熟的孩子一般都会有心理疾病,这是近代医学早已论证过的。由此可以断定贾宝玉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而主要体现在女性情欲这一方面。他喜欢舔食姑娘嘴里的胭脂,尤其喜欢舔漂亮姑娘唇上的胭脂。袭人为此苦苦劝过,史湘云责备过,可他就是改不了。而且他这种癖好也不分对象,只要跟他熟点就行。二十四回写得很真切:“见鸳鸯穿着红绫袄子,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绸汗巾子,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在她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唇上的胭脂赏我吃罢。”如果说他单纯喜欢吃胭脂的话,为何不拿一盒来当饭吃?明显不是,吃胭脂只是他的一种借口,为了亲昵漂亮女孩子——好色。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借胭脂散发出女性芳香以求刺激,获得满足。

他不该喜欢林黛玉,黛玉只是他众香园里比较欣赏的一朵花,而黛玉却把他当唯一。他是个博爱的,在他身边并不缺少美女。香艳的薛宝钗自然是他倾心的,“一次,宝玉要看宝钗的红簏串子……看着雪白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再看宝钗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正是因为这个,黛玉哭了不少。

不但是小姐,好看的丫鬟也让他动心。早在梦游太虚幻境时他就和袭人苟合,在晴雯身上他花了不少心思。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关于五儿写得更详细,他一听说凤姐要把五儿补入怡红院,就呆呆地想五儿那娇娜的样子,连巧姐求他讲书也听而不闻。不但是自家的,只要生得标致刚巧被他瞧见,他都心动。袭人家有两个生得漂亮的表妹,只跟他见过一面,他就惦记上了。他的博爱对象一一列举,有一回写得很真切,“袭人对宝玉痛陈箴言,劝他和姐妹之间要分寸。宝玉听了自觉没趣,就闷声闷气翻看《南华经》,写道:”……使钗、黛、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遂,所以迷惑陷天下者也。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实在渗透了他内心深处。他岂只爱黛玉一人,他想将宝钗、黛玉、袭人、晴雯、麝月、五儿以及天下美女,一起网罗在怡红院中,跟他永不离散,为他生而笑,为他死而痛哭。这和封建官老爷想拥有三妻四妾的做法有什么区别,他恋爱的内容和方式还叛逆吗?对于宝玉来说,娶了薛宝钗,就成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如果让他常对着林妹妹这个“世外仙姝”,当林妹妹脾气越来越大,一天三遍对他又哭又闹时,恐怕他又会想起“宝姐姐”的温柔可人,坦荡通达来。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人都是如此,男人更是如此,贾宝玉也不例外,而且贾宝玉想得到还不只一个,他的要求是“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宝玉终究走了金玉良缘之路,而黛玉含恨而死。当他清醒之后发现自己的婚姻是个骗局,我们这位“叛逆者”为何半句牢骚都不敢发?从来悲剧都要牺牲付出的,梁山泊为祝英台舍身投穴,罗密欧为朱丽叶殉情自杀,而黛玉流干了泪,宝玉呢?他将错就错成就了金玉良缘。

这是一个只属于黛玉的悲剧,潇湘馆内空留恨声。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饶道庆著.贾宝玉,一个结构的解构因子.红楼梦学刊.1999年,01期

[3]王岳川著.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

[4]谢传荣著.论贾宝玉的情.南都学坛,2004年03期.

标签:;  ;  ;  

从解构主义视角再看贾宝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