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麻籽油的提取工艺、成品品质及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汉麻籽油的提取工艺、成品品质及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以甘肃大清麻为原料,通过对超临界CO2萃取汉麻籽油的工艺进行优化,比较液压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汉麻籽油,分析汉麻籽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及初步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汉麻籽油的微胶囊化,为汉麻籽的精深加工及全面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汉麻籽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分7.83%,脂肪22.31%,蛋白质23.19%,灰分7.41%。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汉麻籽蛋白中17种氨基酸含量,其中包括7种人和动物必需氨基酸,占31.07%,其中又以谷氨酸含量最高,为3.72g/100g,其次是精氨酸,为2.55g/100g。2.研究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汉麻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影响油得率的因素。试验确定物径粒度采用20目粉碎度,进样量100g,萃取时间120min,分离温度40℃,得到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速为影响油得率的主要因素。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速作为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4.21Pa,萃取温度59.93℃,CO2流速23.41g/min,各因素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C)联用仪对液压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汉麻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汉麻籽油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多种脂肪酸,两者提取的汉麻籽油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别不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超过了88%。对液压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到的汉麻籽油的油脂特性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汉麻籽油在品质上优于液压榨取法提取的汉麻籽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试验表明汉麻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差,需进行深入研究。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C)联用仪对汉麻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5种成分,主要是烯烃类,醇类和酯类,已鉴定成分的总含量约占全油的96.67%,其中三甲基-1-丁醇含量最高,其次依次是乙酸,乙醇,α-蒎烯和β-月桂烯。5.喷雾干燥法制备汉麻籽油微胶囊时,适宜的壁材组合为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喷雾干燥汉麻籽油微胶囊的最佳乳液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心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1.5,乳化液总固形物浓度25%(W/V)。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及立题依据
  • 1.1 文献综述
  • 1.1.1 引言
  • 1.1.2 汉麻籽的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
  • 1.1.3 常用植物油脂提取方法
  • 2萃取技术及其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1.4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其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1.1.5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1.2 立题依据
  • 1.3 试验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 2.2.1 仪器设备
  • 2.2.2 试剂
  • 2.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3.1 汉麻籽化学成分的测定
  • 2.3.2 液压压榨法提取汉麻籽油的工艺
  • 2萃取汉麻籽油的工艺研究'>2.3.3 超临界CO2萃取汉麻籽油的工艺研究
  • 2.3.4 汉麻籽油的品质分析
  • 2.3.5 汉麻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热脱附法)
  • 2.3.6 汉麻籽油的自氧化试验
  • 2.3.7 喷雾干燥汉麻籽油微胶囊化乳液配方工艺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汉麻籽化学成分的测定
  • 3.2 液压压榨法制取汉麻籽油的工艺
  • 2萃取汉麻籽油的工艺研究'>3.3 超临界CO2萃取汉麻籽油的工艺研究
  • 2萃取各工艺因素与萃取率的关系'>3.3.1 超临界CO2萃取各工艺因素与萃取率的关系
  • 2萃取汉麻籽油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3.3.2 超临界CO2萃取汉麻籽油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3.4 汉麻籽油的品质
  • 3.4.1 油脂特性值
  • 3.4.2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 3.5 汉麻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 3.6 汉麻籽油的自氧化试验
  • 3.7 喷雾干燥汉麻籽油微胶囊化乳液配方工艺研究
  • 3.7.1 喷雾干燥汉麻籽油微胶囊乳液配方单因素试验
  • 3.7.2 喷雾干燥汉麻籽油微胶囊乳液配方优化试验
  • 4 讨论
  • 2萃取汉麻籽油的工艺要点'>4.1 超临界CO2萃取汉麻籽油的工艺要点
  • 4.2 汉麻籽油的成分分析
  • 4.3 汉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 4.4 喷雾干燥制备汉麻籽油微胶囊
  • 4.5 汉麻籽油产品的开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麻籽油抗氧化稳定性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1)
    • [2].汉麻籽不同萌发时期的生长活性物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J]. 生物资源 2020(01)
    • [3].汉麻籽多肽的氨基酸营养组成与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1)
    • [4].汉麻籽蛋白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20(01)
    • [5].胡麻籽油脱胶工艺优化及理化指标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20(09)
    • [6].汉麻籽油的特性及利用现状[J]. 粮食与油脂 2019(03)
    • [7].汉麻籽蛋白提取制备工艺[J]. 食品工业 2019(10)
    • [8].不同品种红麻籽油的品质及微量成分分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9].绵羊胡麻籽饼中毒的诊治[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05)
    • [10].胡麻籽油提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 石油化工应用 2016(11)
    • [11].红麻籽油的理化特性及组分分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2].不同品种红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J]. 中国油脂 2017(04)
    • [13].水酶法提取胡麻籽油的工艺研究[J]. 中国油脂 2017(06)
    • [14].大麻籽的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及食品开发[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5].微波预处理火麻籽对其毛油δ~9-四氢大麻酚含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油脂 2017(10)
    • [16].汉麻籽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J]. 农产品加工 2016(17)
    • [17].不同方法提取火麻籽油的品质分析[J]. 中国油脂 2015(05)
    • [18].汉麻籽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健康食品发展前景[J]. 黑龙江科学 2015(05)
    • [19].胡麻籽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J]. 中国麻业科学 2015(04)
    • [20].酶解胡麻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8)
    • [21].宁夏胡麻籽挥发油提取及特征香气成分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 2020(05)
    • [22].汉麻籽营养功能及生物活性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9(14)
    • [23].油用麻籽的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8(15)
    • [24].喷雾干燥法制备胡麻籽油微胶囊工艺的优化[J]. 农产品加工 2015(07)
    • [25].汉麻籽的开发利用[J]. 黑龙江科学 2014(02)
    • [26].胡麻籽油精炼新工艺及配套设备[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08)
    • [27].水剂法提取胡麻籽油的工艺研究[J]. 中国油脂 2014(08)
    • [28].超临界流体制取火麻籽油的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4(11)
    • [29].胡麻籽活性成分研究应用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2(04)
    • [30].日粮添加大麻籽粕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 家畜生态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汉麻籽油的提取工艺、成品品质及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