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谈话中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使用者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论电视谈话中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使用者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

话语风格性别差异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 是我们注意到,这方面的研究所选取的语料主要集中于对母语使用者日常生活中 随意性交谈的研究。而对一些特定语境下,诸如场合特殊、交谈双方身份一定等 情况下的交谈的研究及母语为非英语的使用者的研究则涉及较少。对不同交际场 合下的不同交际形式的研究及非英语为母语使用者的研究必将有利于加深我们对 语言性别关系的理解。本文将选取电视谈话这一话语交流形式,通过对语料进行 量的话语分析以及功能语法为切入点的批评性分析,探讨非母语使用者的会话风 格在电视谈话节目这一特定场合下的性别差异。 本文选取中央电视台节目“Dialogue”中的二十五段电视谈话,每段约三十分 钟从话语量、话轮、打断、重复、提问几个角度对它们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男女 非母语使用者在访谈节目中体现的总体风格与母语使用者总体上一致,即男性更 具支配性,女性倾向于合作,体现在男性更多控制话题,更经常打断对方,但这 类差别要明显小于自然状况下的谈话,因为主持人在控制话题、打断方面也扮演 更为重要的角色。而在批评性分析中韩礼德功能语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三大纯理 功能将被应用于在论文中建立一个三维的分析框架:及物性,语气、主位结构。 本文利用这个框架测量和评价男女说话者的言语行为和言语态度并对其进行批评 性分析比较,发现权力关系得到了彰显,主持人持有决定性的态度并对来宾施加 支配性的影响。这一性别权力关系不同与我们以往随意性自然谈话的研究中发现 的男性占据支配地位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电视谈话这一特殊谈 话形式下,处于何种谈话角色(主持人或来宾)的影响较之于性别因素的影响要 大。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Cont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提要
  • Synopsi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 1.2the Layout of This Thesis
  • 1.3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 1.3.1 Language and Gender: the Early Days
  • 1.3.2 Approaches to Gender-linked Communication Studies Since Mid-1970s
  • 1.3.2.1 Dominance Approach
  • 1.3.2.2 Difference Approach
  • 1.3.2.3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 1.3.2.4 Politeness Theory
  • 1.3.2.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1.3.3 Language and Gender Studies in China
  • Chapter 2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Conversation Analysis Approach and Functional Grammar Theory
  • 2.1 Conversation Analysis
  • 2.1.1 Turn-Taking
  • 2.1.2 Adjacency Pair
  • 2.1.3 Insertion Sequences and Side Sequences
  • 2.1.4 Topics
  • 2.2 Functional Grammar—linguistic Description
  • 2.2.1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 2.2.2 Mood, Transitivity and Theme
  • 2.2.2.1 Mood and Modality System
  • 2.2.2.2 Transitivity System
  • 2.2.2.3 Theme
  • Chapter 3 Conversation Analysis: A Corpus-based Quantitative Study of TV Talk Shows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Analysis
  • 3.2.1 Topics
  • 3.2.2 Amount of the Speech
  • 3.2.3 Turn-taking
  • 3.2.4 Interruption
  • 3.2.5 Overlaps
  • 3.2.6 Questions
  • 3.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Chapter 4 Functional Grammatical Analysis: A Corpus-based Qualitative Study
  • 4.1 Transitivity Analysis
  • 4.2 Mood and Modality System
  • 4.3 Textual Analysis
  • 4.4 Summar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河县切普村哈尼语态度及母语保留[J]. 红河学院学报 2020(01)
    • [2].从《最后一课》解读母语认同的意义[J]. 文学教育(上) 2020(05)
    • [3].新视野下翻译教学中母语能力提升路径[J]. 西部学刊 2020(10)
    • [4].石登傈僳族母语使用状况分析——以仁甸河村为个案调查点[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1)
    • [5].云南丘北县城苗族母语能力的代际衰变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6)
    • [6].任务类型对同伴互动中母语使用的影响[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7].对纳西族母语保护传承的文化自信[J]. 民族音乐 2020(04)
    • [8].国内母语磨蚀研究现状及展望[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9].母语[J]. 民族音乐 2018(06)
    • [10].从“藏语电影”管窥“母语电影”发展趋势[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07)
    • [11].论多语视角下母语概念[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8)
    • [12].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母语认同的重塑[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3].论在外语教学中茶文化的运用及母语原则的控制[J]. 福建茶叶 2017(09)
    • [14].英语翻译教学与母语能力提升的有效契合浅析[J]. 陕西教育(高教) 2017(03)
    • [15].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母语高等教育特点之比较[J]. 教育现代化 2017(35)
    • [16].母语[J]. 音乐创作 2017(11)
    • [17].母语意识视域下的母语安全研究[J]. 江汉学术 2016(01)
    • [18].教科文组织“国际母语日”的主题演变及在中国的发展[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6(03)
    • [19].“母语经济”若干问题思考[J]. 琼州学院学报 2015(01)
    • [20].滋芜作品[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5(05)
    • [21].云南跨境民族母语文学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2].试论母语素养与翻译之间的联系[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9)
    • [23].“一体两翼”大学生母语素质及提高模式研究与实践[J]. 高教论坛 2015(08)
    • [24].母语危机今犹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19)
    • [25].最美母语[J]. 初中生 2019(Z4)
    • [26].戏曲是有母语的[J]. 剧本 2020(03)
    • [27].在母语的村庄徜徉(二首)[J]. 诗歌月刊 2020(06)
    • [28].为教师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南京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活动掠影[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0(09)
    • [29].服务教师,成就教师——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活动掠影[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11)
    • [30].培养小学生母语阅读兴趣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36)

    标签:;  ;  ;  ;  

    论电视谈话中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使用者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