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因素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意义探索

非理性因素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意义探索

论文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理性的两个维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越发呈现出背离的状态。生活于理性制度下的人类,满足于自己物质利益的追求,一切以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脱离了价值理性的指导和约束,并与其渐行渐远。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相冷漠;技术理性主导下的人也日益丧失其主体性,与人本身相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人丧失了对自身和谐性的追求,社会也成为病态社会;当工具理性的膨胀扩张到法律领域时,法律的异化便出现了,法律不是为人而存在,人不再是法律的目的,并呈现工具主义倾向。这一切均是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价值理性的失落所致,探究其根源,笔者认为缘于理性的崇尚以及对非理性的抛弃,因为非理性强化的是人对于真、善、美及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与价值理性相适应。于是强调非理性便有了现实意义,对于异化现象的消解、制度的构建及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积极意义。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笔者首先列出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原因,认为人的冷漠,道德的退场及人的异化乃至社会的异化是对理性崇尚和对非理性抛弃的结果。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的结果进行论证,分析问题的根源。论述了理性和非理性并介绍了两者的关系;着重分析理性的崇尚和对非理性的抛弃从而最终导致工具理性的膨胀、价值理性的失落、人的异化乃至社会的异化等问题的出现。在本部分,笔者提到人是兼具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而饱受理性关照的人以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满足为出发点,不再考虑人的情感等非理性因素。人对非理性的抛弃,从而使其自身也不会寻求内在的和谐而日益淹没在理性的洪流之中,价值理性便日益萎缩。在第三部分,对理性进行了反思,对工具理性导致的人的主体性悖论及人的单向性进行了论述。理性崇尚在法治中的体现的制度——亲属作证制度也在本章中作了分析,接着讨论了理性崇尚对法律带来的问题:法律的异化和法律的工具化。第四章对非理性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索(但首先强调了理性的不可或缺),积极意义体现在人的非理性的欲望情感等需要满足,法律发展的人性化以及健全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在第五章中,分析了积极意义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实现的着力点,包括:基础是坚持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关键是法律人性化的推进,而和谐社会的建设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背景材料及其分析
  • 第一节 背景材料
  • 第二节 材料的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 一、材料的分析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三节 原因浅析
  • 第二章 理性及理性对非理性的抛弃
  • 第一节 理性及其纬度
  • 一、理性及理性的法律观
  • 二、理性的维度以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应然与实然
  • 第二节 非理性界说
  • 一、非理性因素的界定
  • 二、非理性与非理性主义的区别
  • 三、非理性与理性的关系
  • 第三节 理性对非理性的抛弃
  • 一、集理性与非理性于一体的人
  • 二、理性对非理性的抛弃
  • 三、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背离
  • 四、工具理性主导下的理性人的泛化
  • 第四节 技术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
  • 一、技术的异化
  • 二、人的异化
  • 第三章 理性的反思及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诘问
  • 第一节 理性的反思
  • 一、理性的困境——个体的理性行为不能达到集体的理性
  • 二、理性关照下的人——主体性悖论以及单向性
  • 三、法律理性对人的束缚
  • 第二节 我国的亲属作证制度——理性崇尚在法治中的表现
  • 第三节 工具理性崇尚给法律带来的问题
  • 一、法律的异化
  • 二、法律的工具化
  • 第四章 理性的不可或缺与非理性积极意义的探索
  • 第一节 理性的不可或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协调
  • 第二节 非理性因素积极意义的探索
  • 一、法律应与人的非理性因素如欲求等相协调
  • 二、法律的人性化
  • 三、健全社会的构建
  • 第五章 非理性因素在法治中积极意义的实现
  • 第一节 非理性因素积极意义实现的可能性
  • 一、理论可能性
  • 二、现实可能性
  • 第二节 积极意义实现的着力点
  • 一、基础——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 二、关键——法律人性化的推进
  • 三、契机——和谐社会的构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J]. 蚌埠党校学报 2010(01)
    • [2].基于价值理性视角看韦伯官僚制的完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1)
    • [3].“体验音乐”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五个维度[J]. 中国音乐教育 2017(02)
    • [4].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理性基础与价值目标追求[J]. 东南学术 2016(05)
    • [5].“用嘴为乘客吸尿”,诠释价值理性的简单与纯粹[J]. 作文与考试 2020(05)
    • [6].杜威“反省性思维”教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 江苏教育 2017(19)
    • [7].守望与撤离——论张炜《秋天的思索》的理性悖论[J]. 青年文学家 2017(15)
    • [8].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合下,新时期高校“契约式”发展性资助构建[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7(03)
    • [9].“价值理性”的美梦从不间断[J]. 中国青年 2017(16)
    • [10].把握价值理性 优化学校管理[J]. 江苏教育 2019(34)
    • [11].价值理性弱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的提升[J]. 传承 2014(05)
    • [12].价值理性的主体建构性特质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13(07)
    • [13].试论政治哲学视域中的价值理性[J]. 哲学研究 2009(06)
    • [14].意义论哲学的视野与个体价值理性[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03)
    • [15].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价值理性”养成[J]. 新闻与写作 2014(09)
    • [16].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1)
    • [17].观点[J]. 福建教育 2013(Z8)
    • [18].说价值理性[J]. 阴山学刊 2012(06)
    • [19].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与民主化的内在关联[J]. 甘肃理论学刊 2014(02)
    •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与优势[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1].科技的发展应注重其人文性——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J]. 大众文艺 2010(24)
    • [22].当代美术教育价值理性的缺失与建构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3].社会治理信息化的价值与问题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36)
    • [24].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视角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0)
    • [25].价值理性视角下我国特大安全事故行政问责探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1)
    • [26].论以理想、理论和理性自信培育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J]. 陕西教育(高教) 2017(02)
    • [27].价值理性视域下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教育变革[J]. 现代交际 2013(05)
    • [28].工具理性弥漫与价值理性回归:大学生群体行动困境及引导路径[J]. 法制博览 2019(19)
    • [29].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疏与整合——基于现代社会现象视角[J]. 现代交际 2019(18)
    • [30].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2)

    标签:;  ;  ;  ;  

    非理性因素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意义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