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张修云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235000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对中学地理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从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特征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入手,重点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180-02

随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理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指按照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结合高中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现有的地理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完成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教育价值需要的地理教学活动。然而,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低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地理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保障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予以解决。

一、新课程下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特征

旧课程是由教育专家精心设计并由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课程,这样的课程具有预设性,即教师完全依据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施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新理念下的地理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互动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建构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因而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来看,相比旧课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程具有建构性和生成性特征。同时,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基本地理知识基础上分析、探究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有效地理教学中教师定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地理教学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地理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必须要事先对所需教授的地理知识进行了解和熟悉,然后对地理知识内容进行重新梳理,用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地理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教师不仅作为地理知识信息的传播者,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认知。这时,教师就需进行问题教学,通过创新一些情景,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不正确的地理理解进行纠正、补充,让学生易于并接受正确的地理知识。此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沟通者和传播者的角色。

三、新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地理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尤为重要。为实现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只能选择能充分体现新课程价值取向的课程教学策略和模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包含了融洽的师生情感交流和知识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观念,将自己放置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特点和难处,尊重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谈话要和蔼可亲,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对于回答正确的,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回答不够理想的,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并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便不再是教师简单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学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环境都能产生轻松、愉悦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学生也能够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就能够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合作能力

依据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学生应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一些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目标都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只是为学生服务和指导的;学生是主体,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先后顺序,可以独自学习,也可与别人合作学习。比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习题课时,笔者安排同桌之间相互讲解,然后找另一道相似的题目进行演练,通过相互之间的讲解和演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了解熟悉,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

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导出问题,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得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整个地理课程的教学中,都是以“问题”作为教学主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授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Ⅱ“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时,就采取了由教师提出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但教师在提问题时,需要注意所提问题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并在难度上要做到循序渐进,以此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对高中地理必修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有学生提出,德国鲁尔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进行转型等等。在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出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发现的问题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抓住提问的关键进行思考。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找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再分到各个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将问题分小组讨论。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展开学习交流,发挥集团智慧,寻找问题答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采取放任态度,任由学生随意讨论而不加任何引导;二是教师先将问题答案告知学生。

最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次请各小组代表交流意见,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意见陈述完后共同讨论、汇总。教师对各小组意见进行点评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课上不能及时解决的,课后学生可以继续讨论。

4.采用案例教学法

笔者结合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此提高教学实效。

①利用案例引述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Ⅱ“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节中,笔者提供了两个案例,一个是“澳大利亚牧场”,一个是“杭嘉湖的水稻种植业”,通过这两个案例,引出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两种不同农业类型,然后引出了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这里,案例的引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教学情境,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目标问题尽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去。

②利用案例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教材列出了“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的案例,说明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在课后活动题中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或集镇,讨论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教师在周末时把问题给学生布置下去,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走访调查或查阅资料形式了解本地主要环境问题。在课上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的主要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通过分析,让学生提出合理性和有针对性的建议。一些比较好的建议还可以呈给相关部门,这也提高了学生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当前地理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洪龙.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8,23(4).

[2]刘志敏.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J].教育界,2010(24).

[3]方向阳.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评价研究[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6).

[4]张秀群.对新课改下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J].考试周刊,2009(18).

标签:;  ;  ;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