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定位监测在采场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

微地震定位监测在采场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煤矿覆岩破裂灾变的机理、监测与控制研究(50320120001)”,应用小尺度条件下高精度微地震定位技术,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研究。 (1)由“工程地质”结合“工程力学”进行分析,提供了适于具体矿井的动静态兼具的划定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等级的综合判据,并在以后实践中进行验证; (2)基于岩层破裂场与采动高应力场关系,研究了微地震定位监测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的原理。利用微地震定位技术探测岩体破裂,尝试描述岩层空间运动,反演了应力场(时空)转移规律: ①指出微地震事件和干扰事件(机电设备干扰、人员活动等)的识别方法; ②根据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破裂定位,认为可以依据微震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对关键层进行划分;开采六、四层煤均引起了主关键层砾岩的破裂,砾岩破裂位置的发展顺序在倾向上逐渐向实体煤扩展,在高度上先从下部开始;大约50%的矿震是由于关键层的破裂引起的,只有个别矿震导致了冲击显现,说明了矿震与冲击地压的区别。展示了冲击地压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③工作面三侧采空区老顶上方的岩层形成“C”型空间结构,微震事件分布在“C”型结构的外侧,构成岩体破裂区,在“C”型结构的内侧为高应力区。煤柱最小时的支承压力分布为:在靠近上顺槽的区域,老顶以上的厚硬岩层已经发生断裂,形成卸压带;靠近下顺槽的区域,老顶以上的厚硬岩层未断裂,形成了应力集中区; ④通过数据处理,确定了开采解放层下顺槽的应力解放角为71°,开采解放层的有效保护高度为60~100m,保护高度已经高出被解放层。 (3)利用FLAC3D软件研究了大直径钻孔卸压的合理参数,确定了特定地质条件下钻孔直径d=300mm的卸压钻孔参数:孔间距2.5m,深度12m。 本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已写成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论文目录

  • 声明
  • AFFIRM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工程地质”与“工程力学”耦合预测冲击发生可能性判据
  • 2.1 微地震定位监测结合“工程地质”预测构造应力异常区
  • ET与IC耦合划定冲击发生可能性的综合判据'>2.2 WET与IC耦合划定冲击发生可能性的综合判据
  • 2.3 冲击地压震级及冲击显现等级的确定探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微地震定位监测预报冲击地压的原理与方法
  • 3.1 地震监测矿震的原理、成果及局限性
  • 3.2 微地震定位监测冲击地压的地球物理原理及定位方法
  • 3.3 岩层破裂场与采动应力场的关系
  • 3.4 微地震定位监测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的原理与步骤
  • 3.5 本章小结
  • 4 微地震定位监测预报冲击地压的工程实践
  • 4.1 华丰煤矿监测预报冲击地压的项目概况
  • 4.2 试验工作面构造应力预计
  • 4.3 覆岩空间结构分析与采动应力场预测
  • 4.4 测区布置、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
  • 4.5 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 4.6 微地震定位监测预测预报冲击地压方法
  • 4.7 本章小节
  • 5 大直径钻孔卸压参数研究
  • 5.1 大孔径钻孔卸压机理
  • 3D软件介绍及参数设置'>5.2 FLAC3D软件介绍及参数设置
  • 5.3 合理钻孔间距、深度模拟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6 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时空立方体挖掘小微地震时空演变模式[J]. 测绘通报 2020(09)
    • [2].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全局校正[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2)
    • [3].基于震幅叠加的微地震事件定位在地面监测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1)
    • [4].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原理在龙12区块的应用[J]. 石化技术 2017(10)
    • [5].卷积神经网络微地震事件检测[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05)
    • [6].一种强噪声微地震信号P震相初至拾取的新方法[J]. 石油物探 2020(03)
    • [7].地面微地震资料噪声压制方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6)
    • [8].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微地震初至优化拾取方法及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S2)
    • [9].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难点及对策[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7(01)
    • [10].地面阵列式微地震数据盲源分离去噪方法[J]. 物探与化探 2017(03)
    • [11].独立分量分析与压缩感知微地震弱信号提取方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05)
    • [12].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综述[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4)
    • [13].基于多道信噪能量统计的微地震有效信号识别方法[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9(04)
    • [14].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综述[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5)
    • [15].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难点及对策[J]. 环境与发展 2017(09)
    • [16].地面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的应用[J]. 中国煤炭地质 2018(08)
    • [17].基于局部相关谱约束的多道匹配追踪算法识别微地震信号[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04)
    • [18].428XL仪器微地震采集技术探讨[J].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7(04)
    • [19].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互信息熵与同步压缩变换的微地震信号去噪方法研究[J]. 石油物探 2017(05)
    • [20].水平井分段压裂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应用[J]. 油气井测试 2015(03)
    • [21].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水平井分段压裂中的应用[J]. 钻采工艺 2014(04)
    • [22].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4)
    • [23].双井监测在微地震事件定位及压裂裂缝解释中的优势——以松辽盆地一口水平井的压裂监测为例[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0(03)
    • [24].地面与井中联合观测的微地震定位和速度结构同时反演[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2)
    • [25].基于波形互相关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初至拾取[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6].基于云平台的微地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8(04)
    • [27].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方法研究[J]. 石油物探 2013(06)
    • [28].微地震技术评价中牟区块体积压裂的效果[J]. 地质找矿论丛 2019(01)
    • [29].基于频率衰减补偿的微地震定位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1)
    • [30].水力压裂微地震井地联合监测系统及仪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11)

    标签:;  ;  ;  ;  ;  ;  

    微地震定位监测在采场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