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的合作 ——《灿烂千阳》之接受美学解读

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的合作 ——《灿烂千阳》之接受美学解读

论文摘要

作为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小说,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虽然迄今尚未有评论家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过分析,但这部作品在读者中引起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是不容忽视的。从接受美学角度来分析这部在现今社会环境和社会气候下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将为这部现实性的作品提供很好的解读方式。自“9.11”事件以来,阿富汗一直与“恐怖主义”“塔利班”等名词挂钩,从而在东西方世界中留下扭曲的形象。通过讲述书中人物在阿富汗复杂的历史及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所经历的故事,《灿烂千阳》揭示了阿富汗自1974年以来约三十年间政权的变更及社会动荡下阿富汗妇女们苦难的困境,从而为东西方读者开启了一扇了解阿富汗的窗户,改变了他们印象中阿富汗扭曲的形象,也使他们对阿富汗人民尤其是阿富汗妇女充满了同情。本文试图用接受美学理论对这部集历史与虚构于一体的小说进行研究,并结合文本在读者中的接受情况来揭示出该书风靡全球的原因。本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为介绍和结论,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共分三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该作者及其现有的两部作品——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同时对作为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的接受美学理论进行了简要概括。主体第一章借用接受美学理论中的隐含读者概念来分析文本如何通过召唤结构来激发并加强读者的阅读,同时借以表达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观从而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该作品与读者所处的现实世界结合紧密,文本真实读者的反应不可能与作品分离,故第二章主要分析真实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实现,其中分为真实读者对小说的写作技巧反应以及小说的文化反应两大类,并分别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阅读过程中,读者通常通过阅读中的期待视野,游移视点,综合活动来实现文本的意义,而论文第三章则探讨了该作品的真实读者如何通过这些活动来完成与隐含读者之间的合作并最终实现二者的融合。本文最后总结了作者如何通过召唤结构去激发隐含读者的想象力使其融入并理解作品,并通过隐含读者和真实读者的反应,分析二者如何通过抽象的阅读活动进行合作,从而揭示出本书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的原因。

论文目录

  • English Abstract
  • Chinese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The Implied Reader’s Appeal—Response-Inviting Structure in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 1. Blanks Unfilled in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 1.1 Metaphor Used as Semantic Blanks
  • 1.2 Structural Blanks in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 2. Narrative Strategy of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 2.1 The Insertion of Farsi
  • 2.2 Burqa, Film, Ocean as Symbols
  • Chapter Two The Actual Reader’s Actualization—Concretized Interpretation of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 1.The Literal Interpretation of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 1.1 Negative Interpretation on Literal level
  • 1.2 Positive Interpretation on Literal Level
  • 2.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 2.1 Negative Interpretation on Cultural Level
  • 2.2 Positive Interpretation on Cultural Level
  • Chapter Thre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mplied Reader and The Actual Reader in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 1.Readers’Horizon of Expectation
  • 1.1 Readers’Horizon of Expectation from Vision of Life
  • 1.2 Readers’Horizon of Expectation from Vision of Literature
  • 2.Readers’Wandering Viewpoint and Synthetizing Activity
  • 2.1 Readers’Wandering Viewpoint
  • 2.2 Readers’Synthetizing Activit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话中的“读者”长什么样?[J]. 语文教学通讯 2020(29)
    • [2].论《秦腔》的“不可靠叙述”[J].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09(06)
    • [3].对隐含读者范畴的再理解[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4].《灿烂千阳》的接受美学解读[J]. 芒种 2014(11)
    • [5].儿童文学不只是写给儿童的——关于儿童文学中“双隐含读者”问题的探讨[J]. 昆明学院学报 2013(Z1)
    • [6].在叙述者和读者之间林·拉德纳《理发》的叙事解读[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1)
    • [7].张恨水与隐含读者[J]. 宜宾学院学报 2016(01)
    • [8].保守与现代:清末西书翻译的语言困境[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9].“惊人之处在于发生的方式”——接受美学视角下《逃离》中的隐含读者[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 [10].戏曲电影式微的接受美学分析[J]. 当代电影 2011(01)
    • [11].叙述评论与隐含读者——《涡堤孩》中男性话语的婚姻观[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04)
    • [12].从《白夜行》看推理小说叙事视角转换技巧[J]. 今传媒 2019(03)
    • [13].简约铸就恢弘——基于隐含读者视角阐释《圣经·创世记》的叙事策略[J]. 名作欣赏 2011(18)
    • [14].论接受美学文本空白论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11)

    标签:;  ;  ;  ;  ;  

    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的合作 ——《灿烂千阳》之接受美学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