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的耐铜机理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的耐铜机理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论文题目: 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的耐铜机理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钱猛

导师: 沈振国

关键词: 海州香薷,巯基,结合蛋白,抗氧化,螯合剂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对铜的吸收与积累和耐铜机理,并用土壤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海州香薷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潜力。实验结果表明,50μM Cu2+能够抑制海州香薷根系生长,但对海州香薷的生物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当铜浓度达到100和200μM时,铜则可显著降低海州香薷根系的生物量,对地上部生物量仍无显著影响。铜对海州香薷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根部,而对地上部的影响较小。海州香薷能吸收大量的铜,这些铜主要分布在根系,地上部所占的比例较小,地上部所吸收的铜主要以可溶态形式存在。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海州香薷根系和地上部铜的含量均增加,其中根系铜含量的增加更为明显。随铜处理浓度的增加(≤100μM Cu2+)及处理短期内(4天或6天),海州香薷叶片和根系中谷胱甘肽(GSH)、总巯基(TT)及蛋白巯基(PBT)含量均增加,而对叶片和根系中的非蛋白巯基(NPT)含量无影响,但当铜处理时间延长(8天)或处理浓度达到200μM时,叶片中的GSH、根系中TT及PBT含量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50μMCu处理时可增加海州香薷根系和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内铜可诱导海州香薷合成GSH和PBT。100μM Cu2+处理下施加不同浓度的外源GSH可以明显缓解海州香薷Cu毒害症状。100μM铜处理海州香薷8天,经Sephedax G-50层析分析,结果表明,根系中蛋白质的3个吸收峰中前2个检测到Cu的存在,而叶片中蛋白质的2个吸收峰中均检测到Cu的存在,同时根系和叶片中蛋白质与巯基出现的位置一致,。结果表明,铜可以诱导海州香薷根系和叶片中产生富含巯基的铜结合蛋白或多肽。不同铜浓度处理海州香薷8天,根系中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则无显著变化,表明根系受到的氧化胁迫的伤害远远大于叶片;根系中SOD、POD、CAT、APX、GR活力也随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叶片中只有POD、SOD活力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除CAT外,根系中这些抗氧化酶的活力都远远大于叶片中的活力,表明根系中抗氧化酶系统在抵御Cu毒害引起的氧化胁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土壤培养结果表明,施用5 mmol·kg-1EDDS和EDTA可以显著增加海州香薷地上部的Cu、Pb、Zn和Cd含量和积累量。EDDS比EDTA具有更强的溶解土壤Cu、Zn,并增加植物吸收积累Cu、Zn的能力。但对土壤Pb、Cd的溶解及Pb、Cd在植物地上部积累的促进作用,EDTA大于EDDS。

论文目录: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植物对Cu的吸收

2.铜对植物的伤害作用

3.植物耐铜性的生理生化机理

4.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材料与方法

1.生理生化实验

2.盆栽实验

3.测定技术

结果与分析

1.铜对海州香薷幼苗生长的影响

2.巯基在海州香薷耐铜性中的作用

3.抗氧化系统在海州香薷耐铜性中的应用

3.1 Cu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 铜对氧化型/还原型AsA含量的影响

3.3 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外源GSH对海州香薷Cu毒害的缓解作用

5.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

5.1 螯合剂处理对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5.2 螯合剂处理对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5.3 螯合剂处理对植物地上部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0-20

参考文献

  • [1].AM真菌对植物修复土壤铅污染的强化作用机制[D]. 韩娟.河北大学2017
  • [2].根瘤菌与促生菌双接种对铜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的影响[D]. 刘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3].东南景天IRT1基因的克隆及转SOD植株对逆境的生理响应[D]. 龚桓.华中师范大学2014
  • [4].外源硒对苎麻在植物修复中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D]. 王春林.湖南大学2014
  • [5].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及植物修复的研究[D]. 葛芳芳.河南师范大学2018
  • [6].竹炭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D]. 李晓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 [7].植物修复农田退水氮循环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 魏文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 [8].汞污染农田土壤强化植物修复的初步研究[D]. 庄胜利.上海师范大学2018
  • [9].丛枝菌根真菌对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适应铜胁迫机理研究[D]. 王穗子.西南大学2015
  • [10].多代铜胁迫及丛枝菌根真菌对海州香薷后代适合度的影响[D]. 梁慧娟.山西师范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种苗繁殖新技术及其对锌耐性和超积累能力的影响研究[D]. 刘勇军.浙江大学2007
  • [2].石香薷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抗菌作用研究及挥发油微胶囊研制[D]. 周辉.湖南农业大学2007
  • [3].野艾蒿对铜的耐性机制及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D]. 甄泉.安徽师范大学2007
  • [4].铜离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D]. 程贯召.山东师范大学2008
  • [5].大蒜素、石香薷挥发油防治番茄病害试验研究[D]. 谢成俊.甘肃农业大学2005
  • [6].茼蒿和苏丹草对铜的积累和耐性比较及EDDS对植物铜积累的影响[D]. 魏岚.南京农业大学2006
  • [7].玉米幼苗对Cu胁迫的响应及其与对Cd胁迫响应的比较[D]. 胡筑兵.南京农业大学2005
  • [8].香薷植物对Cu、Pb的耐性积累特性及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效率研究[D]. 田生科.四川农业大学2005
  • [9].Cu超累积植物海州香薷上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及部分物种中Cu含量测定[D]. 朱春香.浙江大学2006
  • [10].香薷属植物对污染重金属耐性和吸取修复作用研究[D]. 翁高艺.浙江大学2004

标签:;  ;  ;  ;  ;  

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的耐铜机理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