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的内模控制方法研究

复杂系统的内模控制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非最小相位系统普遍存在于工业过程领域,由于非最小相位环节会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大部分的过程对象还具有时滞和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因此,对这类复杂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多变量频域控制理论,以目前具有实用价值的内模控制技术为主要控制手段,针对含有右半平面零点的时滞多变量系统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解耦控制方案。本文讨论了内模控制与Smith预估控制在结构上的等价性,并且将这种单变量内模Smith结构推广到多变量系统中。采用内模控制原理设计Smith预估控制器,不仅解决了时滞问题,还有效改善了Smith预估控制方法在模型失配情况下的缺陷。对于方形系统,分别采用静态解耦和动态解耦两种方式,给出了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结构,并详细推导了解耦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对于非方系统,引入矩阵理论中的Moore-Penrose逆概念,较好解决了非方系统的解耦问题。通过对解耦后的广义被控对象进行模型降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解耦控制器矩阵的运算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稳定性;同时,本文还采用四种常用的性能指标进行了量化评价,验证了此方法的优越性。本文针对工业中普遍存在的高阶系统和高阶非最小相位系统,提出一种基于Butterworth滤波器的内模控制方法。利用Butterworth滤波器的理想低通滤波特性以及在整个通频带内幅频特性起伏最平稳的特性,将改进优化的Butterworth滤波器代替传统内模控制器设计中的低通滤波器,使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尤其当模型失配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更加适合于高阶系统的控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1 内模控制
  • 1.2.2 多变量解耦控制
  • 1.2.3 时滞及非最小相位对象的控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多变量内模解耦的理论研究
  • 2.1 引言
  • 2.2 内模控制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 2.2.1 内模控制的基本结构
  • 2.2.2 内模控制性质
  • 2.2.3 内模控制器设计方法
  • 2.2.4 内模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
  • 2.3 Smith内模控制
  • 2.3.1 Smith预估控制
  • 2.3.2 Smith预估控制与内模控制的关系
  • 2.3.3 Smith内模控制器设计及滤波器时间常数整定方法
  • 2.4 解耦控制器设计
  • 2.4.1 解耦控制结构
  • 2.4.2 解耦控制器设计
  • 2.5 小结
  • 第三章 改进型Butterworth滤波器在内模控制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Butterworth滤波器的理论研究
  • 3.2.1 标准型Butterworth滤波器
  • 3.2.2 改进型Butterworth滤波器
  • 3.2.3 标准型与改进型Butterworth滤波器的比较
  • 3.3 改进型Butterworth滤波器内模控制
  • 3.3.1 内模控制器设计
  • 3.3.2 滤波器参数选择
  • 3.3.3 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
  • 3.4 仿真研究
  • 3.4.1 最小相位高阶系统的控制
  • 3.4.2 含RHP零点的高阶系统的控制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多变量方形系统的内模解耦控制
  • 4.1 引言
  • 4.2 多变量系统零极点的确定
  • 4.3 方形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案
  • 4.3.1 动态解耦分析
  • 4.3.2 静态解耦分析
  • 4.4 仿真研究
  • 4.4.1 静态解耦控制器设计
  • 4.4.2 动态解耦控制器设计
  • 4.4.3 静态解耦控制与动态解耦控制的仿真比较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多变量非方系统的内模解耦控制
  • 5.1 引言
  • 5.2 广义逆的定义
  • 5.3 非方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案
  • 5.4 仿真研究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抗饱和内模控制的氩氧精炼铬铁合金碳含量控制系统[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2)
    • [2].金属冶炼碳含量控制中的内模控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9(02)
    • [3].并联稳定平台电液驱动单元复合内模控制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7(05)
    • [4].基于极端学习机逆模方法的非线性内模控制[J]. 系统仿真学报 2012(11)
    • [5].条件技术下静态内模控制抗饱和框架稳定性分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6].针对时滞系统的一般化内模控制方法[J]. 自动化学报 2011(04)
    • [7].模糊内模控制在再热汽温中的应用研究[J]. 仪器仪表用户 2010(04)
    • [8].内模控制方法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水位系统的应用[J]. 核动力工程 2010(06)
    • [9].过热汽温多模型内模控制及其工程应用[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11)
    • [10].带纯滞后环节系统的内模控制及仿真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24)
    • [11].基于双口内模控制的导引头稳定回路设计[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8(12)
    • [12].不稳定串级时滞过程的改进型内模控制[J]. 电焊机 2016(08)
    • [13].针对不稳定对象的四自由度内模控制[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2(10)
    • [14].基于模型预测的内模控制数字逆变电源[J]. 电力电子技术 2008(05)
    • [15].模糊内模控制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研究[J].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9(06)
    • [16].基于内模控制理论的参数整定[J].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13(02)
    • [17].化工不稳定时滞对象的改进内模控制[J]. 测控技术 2009(06)
    • [18].基于改进型内模控制技术在钢厂温控系统中的应用[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1(03)
    • [19].农用机器人转向系统自适应内模控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1(10)
    • [20].模糊自适应内模控制在超临界给水控制中的应用[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7(10)
    • [21].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非线性内模控制[J]. 信息与控制 2013(05)
    • [22].分级燃烧中炉膛各层温度多变量模糊内模控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2)
    • [23].非自衡时滞对象的改进内模控制[J]. 控制与决策 2009(10)
    • [24].内模控制中的虚拟参考反馈校正设计[J].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7(02)
    • [25].积分和不稳定时滞对象的改进内模控制[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9(03)
    • [26].基于内模控制的直流无刷电机调速系统设计[J]. 舰船电子工程 2009(02)
    • [27].分片线性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内模控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2)
    • [28].提高裂解炉炉管出口温度的技术措施[J]. 炼油与化工 2016(04)
    • [29].基于内模控制的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节策略[J]. 现代信息科技 2019(12)
    • [30].污水处理中溶解氧的部分内模控制[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3(05)

    标签:;  ;  ;  ;  ;  

    复杂系统的内模控制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