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种质资源研究

毛木耳种质资源研究

论文题目: 毛木耳种质资源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张丹

导师: 郑有良

关键词: 毛木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同工酶,分子标记

文献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Sacc)食、药兼用,属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异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其栽培菌株耳片肥厚,柔软可口,清脆鲜美,营养丰富,药用性平,味甘,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之功效。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野生毛木耳越来越少,人工栽培行业管理混乱,使得毛木耳品种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病虫害滋生极其普遍。因此,对毛木耳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与保存以及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同工酶以及分子水平对毛木耳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对供试菌株生产性能以及毛木耳在重金属铜的吸收条件方面作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毛木耳56个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有一定的遗传变异,检测到迁移率不同的10条酶带,各菌株分别具有1~6条酶带,共有26种酶谱类型。菌株被分成了8大群:第一群包括黄耳zh等34个菌株;第二群包括白背木耳等8个菌株;第三、第四群分别为黑木耳和915两个单独的菌株;第五群为99等4个菌株;第六群包括43等4个菌株;第七群包括50385和AP067两个菌株:第八群包括小上3和杂交34两个菌株。说明酯酶同工酶分析技术是鉴别种及品种以下菌株的有效手段。 2.用22个随机引物对来源不同的56个木耳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断均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供试菌株总共扩增出164条多态性片段,占总扩增片段的99%;供试菌株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较大(平均GS值0.2143~0.8764)。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供试菌株两两间的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各大类的类间和类内菌株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大,以Ⅳ类内各菌株间的最高(平均GS值0.3891),Ⅱ和Ⅲ类间的最低(平均GS值0.5887),表明遗传变异也较丰富(总平均GS值0.4918)。将RAPD技术应用于不同菌株间遗传差异的研究,具有反应迅速、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能从DNA分子水平上揭示菌株间遗传差异等优点。是一种快速准确评估木耳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3.采用ISSR技术对55个木耳菌株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从27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合毛木耳种质分析的17条ISSR引物。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5条带,多态性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毛木耳研究进展

1 资源分布及一般形态特征

1.1 资源分布

1.2 一般形态特征

2 系统发育研究和分类进展

2.1 分类现状

2.2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耳蕈菌系统发育中的研究

2.2.1 同工酶技术

2.2.2 分子生物学技术

3 药理作用

3.1 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3.2 耐缺氧作用

3.3 止血作用

3.4 抗衰老作用

3.5 降脂作用

4 临床应用

5 毛木耳的栽培技术研究

5.1 栽培技术研究

5.2 液体菌种和菌丝生理特性研究

5.3 培养料 C/N研究

6 毛木耳的营养成份分析

7 小结

第二章 毛木耳种质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菌株

2.2 药品配制及仪器

2.3 酶液提取

2.4 制胶与点样

2.5 电泳及染色

2.6 数据记录和处理

3 结果和分析

3.1 毛木耳不同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

3.1.1 酶谱类型

3.1.2 酶带特征及分布频率

3.2 酯酶同工酶的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毛木耳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菌丝体总 DNA的快速提取方法

2.3 RAPD-PCR条件

2.4 PCR产物电泳与 DNA指纹记录

2.5 DNA指纹的数字转化与统计分析

3 结果和分析

3.1 扩增片断多态性

3.2 遗传相似系数

3.3 RAPD标记揭示的毛木耳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

4 讨论

第四章 毛木耳种质资源的 ISSR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ISSR反应

2.3.1 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

2.3.2 扩增产物的检测

2.3.2.1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2.2 银染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和分析

3.1 扩增片断多态性

3.2 遗传相似系数

3.3 ISSR标记揭示的毛木耳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

4 讨论

第五章 毛木耳种质资源的 ITS序列比较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总 DNA的提取

2.3 ITS片断的PCR扩增

2.4 ITS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2.5 ITS序列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ITS序列变异分析

3.2 遗传距离分析

3.3 系统发育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毛木耳不同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料配方

2.2.2 菌袋制作

2.2.3 出耳管理

2.2.4 数据处理

3 结果和分析

3.1 产量比较

3.2 子实体干重含量比较

3.3 形态特征比较

3.3.1 形态特征描述

3.3.2 耳片大小比较

3.3.3 耳片厚度比较

3.3.4 生产性能评价

4 讨论

第七章 毛木耳菌丝体对铜的生物吸附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菌丝体的制备

2.2 铜离子溶液的配制

2.3 试验程序

2.4 初始金属离子和菌丝体浓度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和分析

3.1 溶液pH对 Cu~(2+)吸附的影响

3.2 温度和振荡时间对Cu~(2+)吸附的影响

3.3 初始Cu~(2+)浓度和菌丝体浓度的影响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科研工作和取得成绩

发布时间: 2006-11-01

相关论文

  • [1].中国木耳栽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黎.华中农业大学2011
  • [2].中国野生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杜萍.北京林业大学2011
  • [3].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分析[D]. 刘华晶.东北林业大学2011
  • [4].腐生与共生食用菌菌丝体分离、培养及其DNA鉴定研究[D]. 曾东方.华中农业大学2000
  • [5].大型真菌的生态多样性及分子鉴定[D]. 林晓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6].银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D]. 王利.山东农业大学2006
  • [7].黑木耳多糖分子修饰及功能与应用研究[D]. 李公斌.东北林业大学2006
  • [8].红汁乳菇生物学特性与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D]. 谭著明.湖南农业大学2005
  • [9].四川猕猴桃种质资源研究[D]. 丁建.四川农业大学2006
  • [10].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D]. 彭燕.四川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  

毛木耳种质资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