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1998-2007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桐城市1998-2007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桐城市1998-2007年居民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描述桐城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探索十年间桐城市居民死因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桐城市居民健康状况,为桐城市制订医疗保健政策和卫生部门进行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桐城市1998-200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从桐城市人口的数量、结构、人口变动特征、人口死亡特征、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特征、主要死亡原因的死亡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统计计算、分析和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了解桐城市居民的死亡结构特点及其对居民寿命、健康状况的影响。资料分析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统计软件》、SPSS10.0及EXCEL处理。分析指标有:1.人口学指标:人口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年龄构成比、性别比、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死亡水平测量指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年度死亡率、分年龄段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分病因死亡率。3.反映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的指标:分年龄分性别的死因顺位及构成、分病因的死因顺位及构成。4.全人群期望寿命及去死因期望寿命、重要疾病的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结果1.桐城市年平均人口为713,250748,023,男女比为1.05,2.粗死亡率为7.85‰~9.62‰,标化死亡率为5.10‰~6.35‰;男性粗死亡率为8.23‰~8.87‰,标化死亡率为5.22‰~5.18‰;女性粗死亡率为7.16‰~8.05‰,标化死亡率为4.7‰~5.3‰。3.年龄别总死亡率曲线无论男女均呈“√”字型,15岁以前0岁组死亡率最高,15岁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各年龄组死亡率除1998-2007年1-4岁组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余男性均高于女性。4.儿童死亡率在0.86‰~0.92‰波动。5.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疾病、内分泌等病、泌尿生殖系病、精神病和神经系病,不同年份稍有出入。6.儿童和青壮年年龄组死因主要为损伤与中毒,中年年龄组为恶性肿瘤,而老年年龄组则以脑血管病为主。7.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75%以上,前4位死亡率均男性高于女性,直肠癌死亡率男女接近8.心脏病主要死因依次为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和高心病,冠心病死亡占心脏病死亡总数超过80%,其中心肌梗塞死亡占冠心病死亡的一半以上。9.损伤与中毒的五大死因依次为车祸、自杀、跌落、淹死、中毒,占损伤中毒死亡总数的80%左右,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的第一死因是车祸,占40%左右,女性的第一死因是自杀,占50%以上。10.桐城市人口期望寿命波动于74.67-75.82之间,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男女寿命差平均为4.56岁.11.桐城市死因中造成潜在减寿年数最多的是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和心脏病。2007年与1998年比,全死因PYLL率男女均有所下降,但肿瘤、脑血管病PYLL率呈上升趋势。男性PYLL率均比女性高,尤其是损伤中毒。结论1.桐城市人口呈缓慢增长趋势,自然增长率出现正增长,桐城市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2.死亡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同期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3.婴儿死亡率下降;婴儿年龄愈小,死亡率和死亡百分比愈高。4.年龄、性别不同,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死亡率差别较大。儿童( 0-14岁组)和青壮年(15-44岁组)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中年(45-64岁组)死亡比例为青壮年的2.1-2.7倍,且随时间的后移呈上升趋势,老年(65岁以上)死亡人口将近死亡总数的70%,保持稳定。5.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泌尿系病和传染病死亡率呈下升趋势,恶性肿瘤、心脏病、内分泌病、损伤与中毒、神经病和精神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逐步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6.期望寿命随年龄上升而逐渐减少,男女性期望寿命差距随年龄上升而减小。损伤与中毒的PYLL构成远高于其死亡的构成,为青年型死因,寿命损失较大。建议1.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口出生与死亡登记报告制度,严格质量控制.2.加强重点慢病如: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等的监测工作,探索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实施近期、远期效果评价,调整卫生政策。3.重视健康教育这一现代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将健康教育视为一种健康投资行为。4.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拓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功能。5.做好充分思想和物质准备,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地方基本情况
  • 资料的来源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桐城市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调查与思考[J]. 安庆科技 2009(02)
    • [2].不同施锌方式在桐城市水稻上的示范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5)
    • [3].相约翻转课堂,畅享翻转的魅力——“桐城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技能培训”心得体会[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6(05)
    • [4].桐城市:搭起平台好履职[J]. 江淮法治 2017(07)
    • [5].法制故事[J]. 江淮法治 2017(04)
    • [6].让代表撸起袖子加油干——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侧记[J]. 江淮法治 2017(13)
    • [7].心系群众惠民生——桐城市基层人大工作亮点纷呈[J]. 江淮法治 2017(17)
    • [8].关注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J]. 江淮法治 2016(01)
    • [9].桐城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 安徽科技 2019(02)
    • [10].桐城市 代表建议解难题[J]. 江淮法治 2016(07)
    • [11].桐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3)
    • [12].桐城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安徽科技 2010(07)
    • [13].浅谈桐城市发展农机化助力乡村振兴[J]. 南方农机 2019(05)
    • [14].《桐城市图书馆志》编写刍议[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04)
    • [15].抓住机遇 助推桐城市民营经济升级[J]. 决策 2016(Z1)
    • [16].务求实效促发展——桐城市人大机关学习实践活动纪事[J]. 江淮法治 2009(13)
    • [17].桐城市小麦产量影响因素及应对技术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11)
    • [18].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思路[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1(07)
    • [19].吴时政:心中装满百姓事[J]. 江淮法治 2008(15)
    • [20].桐城市2006~2011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3(01)
    • [21].总台·前台·平台·舞台——让科技创新引领桐城市新兴产业跨越发展[J]. 安徽科技 2011(06)
    • [22].桐城市1998-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9(05)
    • [23].桐城市 建好“扶贫驿站”助就业[J]. 中国就业 2018(05)
    • [24].桐城市:代表与群众心连心[J]. 江淮法治 2018(07)
    • [25].桐城市公安局:开展突发警情实战演练[J]. 江淮法治 2016(10)
    • [26].桐城市教育系统全力以赴抗洪救灾[J]. 安徽教育 2010(08)
    • [27].近50年桐城市降水特征初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7)
    • [28].启航文化产业 力促经济转型——桐城市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J]. 江淮 2012(10)
    • [29].桐城市美丽乡村建设[J]. 安徽建筑 2017(06)
    • [30].桐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研究[J]. 安徽科技 2017(01)

    标签:;  ;  ;  ;  ;  

    桐城市1998-2007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