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燃气涡轮高压级叶栅冷却结构设计及气热耦合数值模拟

某燃气涡轮高压级叶栅冷却结构设计及气热耦合数值模拟

论文摘要

先进燃气涡轮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率,不断提高涡轮入口燃气温度。然而随着燃气温度的不断提高,叶片热负荷增大,温度随之上升,热应力也不断增大,对叶片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为了保证叶片的安全运行、提高其使用寿命,采用先进冷却技术降低涡轮叶片温度也就成为当前发动机研制的重点。本文针对某型燃气涡轮高压级叶栅的热负荷特点,设计了该级高压导叶和动叶的冷却结构,并通过气热耦合数值模拟,对此冷却结构进行了流动与传热分析。本文对高压级导叶的前缘采用气膜--冲击复合冷却结构,中腔是冲击冷却,尾缘采取劈缝形式,应用条形通道加强换热效果。高压级动叶的前缘及中部采用壁面遍布扰流肋的蛇形通道结构,尾部则用类“井”字形结构强化换热。笔者利用三维造体软件UG NX 5.0并结合了参数化造型方法进行冷却结构的实体建模,利用ICEM划分网格,最终应用ANSYS CFX对此燃气涡轮高压级叶栅进行了气热耦合数值模拟。通过CFD模拟得到了导叶和动叶叶片温度场,并结合燃气、冷气的压力分布、流动过程、换热系数及热流密度等气动、传热参数分析了冷气对于叶片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气膜孔较好的覆盖了导叶的外表面,减少了叶身与燃气的换热量,冲击冷气的喷射强化了内壁面冲击区域的换热系数,提高了内壁面与冷气的换热量,有效的降低了叶片温度。导叶尾缘区域的条形通道,即增大了换热面积,又加强了扰流,提高了内壁面换热系数,因此提高了换热量,达到了冷却要求;动叶的蛇形通道结构提高了冷气的利用率,通道内壁面上大量的扰流肋加强了对冷气的扰流作用,提高了壁面换热系数,最终提高了换热量,有效的降低了叶片前缘和中部的温度。尾缘区域由于采用了类“井”字型通道,在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又加强了扰流,同样起到了理想的冷却效果,并且随着冷气速度的增大,对流换热增强,这种效果更明显。最后,通过上述详细的分析得出,采用本文所示冷却结构基本达到了叶片的冷却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涡轮叶片冷却技术概述
  • 1.2.1 叶片冷却技术的发展历程
  • 1.2.2 涡轮叶片的典型冷却方式
  • 1.2.3 典型燃气涡轮叶片的气冷结构
  • 1.2.4 涡轮叶片冷却技术的主要问题与基本要求
  • 1.3 国内外冷却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叶片冷却技术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叶片冷却技术研究现状
  • 1.4 气热耦合数值模拟综述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气热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 2.1 数值模拟软件CFX简介
  • 2.2 数值计算方法
  • 2.2.1 控制方程
  • 2.2.2 湍流模型
  • 2.2.3 旋转状态下哥氏力的作用
  • 2.2.4 耦合传热计算方程
  • 2.2.5 数值计算离散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涡轮冷却结构设计、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
  • 3.1 高压导叶的冷却结构设计及实体建模
  • 3.1.1 导叶前缘冷却结构
  • 3.1.2 导叶中部和尾缘冷却结构
  • 3.1.3 导叶内、外围带冷却结构
  • 3.2 高压动叶的冷却结构设计及实体建膜
  • 3.2.1 动叶前缘、中腔冷却结构
  • 3.2.2 动叶尾缘冷却结构
  • 3.2.3 榫头及叶冠冷却结构
  • 3.3 涡轮叶片冷却结构的计算区域划分及网格生成
  • 3.3.1 计算网格分区的原因
  • 3.3.2 导叶及动叶的计算区域网格的划分及生成
  • 3.3.3 计算网格的质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压导叶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1 计算模型初始及边界条件
  • 4.2 流场速度与压力分布
  • 4.3 叶片温度场分析
  • 4.3.1 叶片外表面温度分布
  • 4.3.2 叶片截面温度分布
  • 4.3.3 上、下端壁温度分布
  • 4.4 冷却结构对换热的影响
  • 4.4.1 前缘气膜—冲击综合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分析
  • 4.4.2 中腔、尾缘冲击冷却与平行扰流肋结构的冷却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压动叶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1 计算模型初始及边界条件
  • 5.2 流场速度与压力分布
  • 5.3 叶片温度场分析
  • 5.3.1 叶片外表面温度分布
  • 5.3.2 叶片截面温度分布
  • 5.3.3 叶冠及下缘板温度分布
  • 5.4 冷却结构对换热的影响
  • 5.4.1 蛇形通道的冷却结果分析
  • 5.4.2 尾缘冷却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温超导悬浮装置的冷却结构设计与试验[J]. 中国科技论文 2017(22)
    • [2].不同冷却结构对螺杆真空泵转子热载荷的影响[J]. 真空 2016(04)
    • [3].微小通道在叶片冷却结构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09(09)
    • [4].高温涡轮动叶冷却结构方案对比分析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17(03)
    • [5].大型发电电动机转子冷却结构论证与计算分析[J].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7(06)
    • [6].涡轮第二级动叶冷却结构设计研究[J]. 节能技术 2013(05)
    • [7].单筒形氢氧燃烧室壁面冷却结构及特性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 2018(05)
    • [8].涡轮动叶冷却结构设计方法Ⅲ:气热耦合计算[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9)
    • [9].注塑模具随形冷却结构对制品成型的热响应分析[J]. 中国塑料 2015(06)
    • [10].典型层板冷却结构热疲劳破坏特性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14(05)
    • [11].某型高压动叶冷却结构设计[J]. 汽轮机技术 2010(06)
    • [12].倾斜冲击与柱肋组合冷却结构的传热特性[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9(02)
    • [13].某重型燃机透平动叶冷却结构设计[J]. 汽轮机技术 2014(05)
    • [14].4种冷却结构对叶片前缘流动换热影响的比较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07)
    • [15].截锥不同冷却结构对喷管腔体红外抑制特征影响的数值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14(10)
    • [16].涡轮动叶冷却结构设计方法Ⅱ:管网计算[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6)
    • [17].冷却结构对连铸结晶器铜板热变形的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2(12)
    • [18].湿法气化技术工艺喷嘴冷却结构优化设计[J]. 现代化工 2008(11)
    • [19].冷却结构对中压透平级蒸汽冷却性能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5(05)
    • [20].涡轮第二级导叶冷却结构设计研究[J]. 节能技术 2013(03)
    • [21].开孔形状对迷宫冷却结构冷却效率的影响[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8(04)
    • [2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冷却结构设计及热仿真分析[J]. 时代汽车 2020(16)
    • [23].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冷却结构的发展及浮动壁结构的关键技术[J]. 航空工程进展 2013(04)
    • [24].具有凹陷涡发生器的网格冷却结构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J]. 航空动力学报 2013(07)
    • [25].涡轮动叶冷却结构设计方法Ⅰ:参数化设计[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4)
    • [26].M310堆顶冷却结构流场和温度场数值仿真[J].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14(07)
    • [27].新型冷却结构在1080m~3高炉上的应用[J]. 炼铁 2019(01)
    • [28].高温涡轮导叶冷却结构方案对比分析研究[J]. 节能技术 2017(06)
    • [29].基于昆虫翅脉仿生流道的数控机床主轴系统冷却结构热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18(05)
    • [30].燃气涡轮静叶冷却结构设计流程及分析[J]. 节能技术 2014(01)

    标签:;  ;  ;  ;  ;  

    某燃气涡轮高压级叶栅冷却结构设计及气热耦合数值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