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的课堂奏响美的旋律

让古诗教学的课堂奏响美的旋律

张建红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736100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词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它言简意丰,意蕴悠长,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感悟和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学习古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文化的优秀遗产,中学语文课本中精心选编了大量优美的古诗词。由于古典诗歌年代悠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很难把握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语言魅力及审美因素,因而古诗教学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眼下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却将一首首优美的诗词拆得支离破碎,甚至将诗的意思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诵,我认为此做法不可取。

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诗句字字讲明、句句讲透、给出定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先结构,不注重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这样不仅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而且僵化了课堂,限制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完全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千人一面的结局,这是教师教学的最大失败,也是教育的最大悲哀。“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文字)的辨识、感知、理解,从中获取知识信息,进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语文行为和心智活动。”而语文阅读教学正是完成这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的手段和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所谓“教”,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语文能力训练,其核心是“传道、授业、解惑”;所谓“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主动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在语文训练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的活动。

二、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语文教学中要张扬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独特的“我”。“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对它的理解、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造,每个读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进行思考,“各得其情而自得”。同一首诗,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知识水平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心境下读同一首诗词,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差异既是文学作品多解性和丰富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个性的彰显,更是课堂教学的生机所在。

但是,长期以来,这种以追求圣贤本意为正确理解的阅读观,在今天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于是,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变成了这样一种模式,即:教师首先对阅读材料做出自认为符合作者本意的、唯一权威的解释,然后由学生不加怀疑地接受即可,教师成了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本应该主观的、丰富的、充满活力的阅读理解被扭曲成为一个个标准答案。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动作用,文章的价值取向、审美特征,都被同一个标准所固定,致使我国多年来的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在高耗低能的尴尬处境中徘徊,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于是,有人说语文课成了“情感的死囚牢,艺术的屠宰场”。

三、破坏了古诗的含蓄美和意境美

许多古诗词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蕴含丰富、隽秀俊逸、意味深长,读后会使人产生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果我们刻意把它们肢解开来,不仅破坏了诗词的整体美,而且无形之中丢失了原来诗词中所透露、传达出的许多信息和给人的许多感受,翻译出来的诗意与原诗相比,感觉就是天上人间。

四、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古典诗词是经过历史的淘洗后留下来的辉煌的艺术精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人民的思想与感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抒发、志向的抒写。正如《毛诗序》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而选入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虽然篇幅短小,但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就融形象、感受、艺术于一炉,是很典型的美育材料。因而在教学中不能按教一般文章的方法对古诗作刻板的结构和语言分析,这样会把古代优秀诗篇中完整的艺术形象分割成几块僵死的“零件”;而应根据古诗言简意丰的特点和美育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愉悦性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景美、韵律美,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人创造的完美丰富的艺术形象,达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主张理解的多元化、个性化,注重激趣引情,注重朗读感悟,注重自主探究,注重诵读记忆,注重学生的再创造,切忌抄写诗意、生搬硬套、肢解诗意、强加思想。只有这样,我们的古诗教学才能步入正规,真正达到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目的;中国古诗词才能永久地给每一位亲近她的人以心情的愉悦、灵魂的飞舞、美的熏陶,古诗教学的课堂才能充满美的旋律。

标签:;  ;  ;  

让古诗教学的课堂奏响美的旋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