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骨髓内的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且无限制增殖,正常的造血受到抑制,白血病细胞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其他各组织器官造成广泛浸润。按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AL)及慢性白血病,前者发病高于后者,且预后差,死亡率高。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L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成人恶性肿瘤的2%,儿童恶性肿瘤的30%以上,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中,急性白血病所占比例增加尤其明显。近年来,随着科学进步,基础医学的发展,化疗药物和化疗方式都有了迅速进展,化疗已经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对白血病进行化疗已经是主要手段,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迅速分布至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能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可杀灭远处转移的肿瘤,但化疗的毒副作用也很大,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选择性差,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很大的杀伤力,造成人们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多。这种药物毒性反应限制了人们对化疗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寻求减低化疗毒性反应的方法愈加被重视,本课题研究观察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在RAL围化疗期以“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的干预治疗方案中具有很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及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初步显示了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AL)的特色和优势。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综述分三部分,综述一: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中医治疗、化疗、生物调节剂治疗、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面,但化疗仍占主导地位,阐述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中西医治疗;综述二:总结化疗的毒副作用,简述化疗常见急性亚急性毒性及常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综述三:减低毒性反应的方法,阐述减低化疗毒性的中西医方法。并综述了复方浙贝颗粒的单药研究及复方的增效减毒、逆转耐药研究。第二部分临床观察,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临床试验,验证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受试者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影响,解决当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抗癌治疗受益问题。入组238例RAL患者,治疗组为化疗+复方浙贝颗粒,对照组为化疗+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规定的诊断、疗效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并进行一个化疗疗程的双盲期治疗。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经对两组病例血液学、胃肠道、肾与膀胱、肺脏、药物热、过敏、皮肤、脱发、感染、心脏、高血压、低血压、神经系统、便秘、疼痛、听力、体重等指标分度观察。研究者将在入组、治疗第14天、一个化疗疗程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访视,采集可供安全性评估的各种数据,填写病例观察表(CRF),并实时录入CRF表中各种试验数据。结果ALP、胃部不适、周围神经感觉分度、心律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和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方案在不增加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情况下,对化疗损伤的肝功能、胃部不适、周围神经感觉、心律变化有一定的保护效应。结论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未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在RAL围化疗期能导致患者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增加的相关临床证据,且对抗癌药物损伤的肝功能(ALP)、胃粘膜、心律变化以及周围神经感觉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说明中药复方浙贝颗粒有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作用。该结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带来很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概况
  • 综述二 化疗的毒副作用概述
  • 综述三 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毒性反应的研究概况
  • 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选择标准
  • 2 纳入病例标准
  • 3 排除病例标准
  • 4 中止和撤除病例标准
  • 5 脱落病例标准及处理
  • 6 研究方法
  • 7 研究结果
  • 8 讨论
  • 9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相关论文文献

    • [1].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化疗联合复方浙贝颗粒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医临床 2020(03)
    • [2].浙贝母新品种“浙贝3号”的选育与品种特性[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03)
    • [3].浙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 2018(24)
    • [4].浙贝3号特性观察与生产应用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8(15)
    • [5].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33)
    • [6].川贝与浙贝[J]. 人人健康 2015(11)
    • [7].复方浙贝颗粒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7)
    • [8].鄞州浙贝生产现状与对策[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02)
    • [9].复方浙贝颗粒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影响[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10)
    • [10].浙贝颗粒在难治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04)
    • [11].浙贝2号新品种选育和主要生物性状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7)
    • [12].参菊浙贝汤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20)
    • [13].浙江磐安县浙贝价格依然坚挺[J]. 农村百事通 2012(09)
    • [14].小儿浙贝枇杷露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业 2009(16)
    • [15].复方浙贝颗粒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症状与体征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12(02)
    • [16].复方浙贝颗粒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期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7)
    • [17].复方浙贝颗粒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02)
    • [18].浙贝母浙贝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加工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6)
    • [19].复方浙贝颗粒减轻难治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20)
    • [20].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13(11)
    • [21].浙贝乙素衍生物的镇咳、祛痰和平喘活性[J]. 中国药学杂志 2008(03)
    • [22].胆酸浙贝乙素酯的镇咳和祛痰药效学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05)
    • [23].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化疗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04)
    • [24].浙贝乙素胆酸盐中浙贝乙素和胆酸的含量测定[J]. 医药导报 2012(12)
    • [25].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顺铂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移植瘤细胞耐药相关酶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11)
    • [26].鄞州浙贝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4)
    • [27].浙贝乙素的镇痛活性及身体依赖性的实验研究[J]. 今日药学 2008(06)
    • [28].浙贝枇杷露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9)
    • [29].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562/A02移植瘤抑瘤率影响研究[J]. 当代医学 2010(01)
    • [30].水稻与浙贝、元胡轮作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13(03)

    标签:;  ;  ;  

    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