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影改编的去精英化之路

新时期电影改编的去精英化之路

论文摘要

新时期许多电影来自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但对精英文学的态度前后却大相径庭,下面就分别阐述之。80年代初期,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在改编理念上遵从”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理念,这种改编提升了谢晋电影的人文维度但也给谢晋电影带来了独立品格不够的缺陷。80年代中后期文坛上涌现了文化寻根的热潮,精英作家们反思历史,寻找民族文化之根,这些作家的启蒙姿态和精英立场引起了刚刚登上影坛的”第五代”导演情感上的共鸣,于是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第五代”导演并不拘泥于“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理念,而是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以为“我”所用。90年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精英作家也在震荡中分化,一些作家依旧坚持着一贯的精英立场,而王朔的出现则震惊了文坛。他用戏谑、嘲笑的口吻消解着崇高和神圣。在港台娱乐片浪潮的冲击下,张艺谋、陈凯歌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他们开始向商业倾斜,陈凯歌把他的目光投向了香港通俗作家李碧华;而张艺谋则为人们奉上了一部“黑帮”类型片。新千年以后,网络的出现降低了作品发表的门槛,一时间,人人都是作家,青春文学,身体叙事,大话文学,众声喧哗,作家传统的精英身份一去不复返。受全球化的影响,张艺谋、陈凯歌此时纷纷遗弃了精英文学迈向他们的“大片”时代。这一时期,影坛上被称为“第六代”的新锐导演崛起,他们秉承着“纪实”的原则自编自导,用镜头展示着边缘人物的群像,精英文学被彻底的遗弃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章 80 年代初期:忠实原著
  • 第一节 80 年代:人文主义的春天
  • 一、启蒙思潮
  • 二、文学成为启蒙的先锋
  • 第二节 忠实原著
  • 一、改编浪潮
  • 二、忠实原著
  • 三、电影的“文学性”
  • 第三节 忠实移植的得失
  • 一、文学提升了电影的人文品格
  • 二、过犹不及
  • 第二章 80 年代中后期:变通取意
  • 第一节 取意
  • 一、追随社会主流价值的人
  • 二、寻根思潮
  • 三、精英意识
  • 第二节 变通
  • 一、改编理念的变化
  • 二、大刀阔斧
  • 第三章 90 年代:震荡中分化
  • 第一节 文坛的震荡和分化
  • 一、王朔:消解神圣嘲笑崇高
  • 二、精英作家的分化
  • 三、“人文精神”的讨论
  • 第二节 娱乐片浪潮
  • 一、大众文化悄然而至
  • 二、娱乐片浪潮纷至沓来
  • 第三节 “第五代”在九十年代的转型
  • 一、转型的必然性
  • 二、向商业倾斜
  • 第四章 新千年:遗弃
  • 第一节 被消解的精英
  • 一、作家的精英身份被消解
  • 二、大话文学对精英的消解
  • 三、众声喧哗
  • 第二节 第五代对文学的遗弃
  • 一、所谓“改编”
  • 二、视听冲击
  • 第三节 “纪实”的第六代
  • 一、第六代导演的边缘身份
  • 二、小人物群像
  • 三、作者电影
  • 结语
  • 一、精英文学的衰落
  • 二、电影的独立性之路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新时期电影改编的去精英化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