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政治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杜建清山西省祁县峪口中学030901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从而把情意活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应自觉地适应这一转变,营造独具情感的生命课堂。

一、充分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

传统教学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尊重、信任和关爱。突出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应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和创造性,关爱学生生命个体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有闪光点,为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认真倾听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情感,真实感受,真心接纳。只有这样,师生才能真正沟通,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和对话,并加以理性引导,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

实践证明,教师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就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创设情境,以境促情,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实现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的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由于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方法灵活,在教学中实现正确的情感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产生于教学目标又服务于教学目标。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采用基于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倡导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

四、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

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改进的政治教材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提升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标签:;  ;  ;  

浅谈政治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