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中证明责任分配的应用

劳动争议中证明责任分配的应用

论文摘要

劳动关系是既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又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的社会关系,“两个兼有”的特点使得劳动关系的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如何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诉讼地位,合理分配证明责任,使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负担适当的举证义务,实现争议处理的公平正义,成为了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民事证明责任理论学说和我国民事证明责任的规定为基石,梳理了我国现有法律中关于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的规定,分析已有规定的利弊。进而借鉴民事证明责任理论学说,并结合劳动争议实践,就我国劳动争议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提出完善建议。最后,根据劳动争议的不同类型,结合劳动领域的实体法律,探讨了劳动争议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希望对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的完善做出一点有益的理论探索,并为劳动争议处理实践提供详尽的参考。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对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念和分配原则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价。首先阐述了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基本概念,其次简要地对民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学说做介绍,最后介绍和评价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相关规定。第二章介绍了我国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的规定并提出完善建议。首先梳理了我国法律中关于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的规定,介绍了我国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的变迁;其次以《证据规定》和《调解仲裁法》为重点,对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的进步意义和不足之处做比较分析;最后借鉴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学说,并结合劳动争议实践就我国劳动争议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提出完善建议:一是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主张事实先行分配,二是根据“危险领域说”等理论对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证据由用人单位负证明责任,三是根据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原则分配证明责任。这三条规则综合运用才能合理、科学的分配证明责任,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第三章列举了五大类劳动争议,重点分析了民事证明责任的应用。首先探讨了劳动关系确认争议中证明责任分配,建议由劳动者承担与用人单位存在用工联系的证明责任,而由用人单位承担与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责任。其次探讨了工资支付争议中的责任分配,提出根据工资产生事由的不同合理分配证明责任。对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由于提出解除的主体不同,有关待证事实的证明责任也应适用不同的分配原则。最后探讨必须服务期、竞业禁止等由用人单位提起的劳动争议,在这类型争议中,证明责任大多可以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来分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概念和原则
  •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基本概念
  •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 二、主张责任和提供证据责任
  • 三、证明责任、主张责任和提供证据责任的关系
  •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传统学说
  •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 一、《民事诉讼法》及《若干意见》的规定
  • 二、《证据规定》的规定
  • 第二章 劳动争议中证明责任的相关规定及建议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的变迁
  • 一、《民事诉讼法》
  • 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 六、《调解仲裁法》
  • 第二节 现有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的利弊分析
  • 一、《证据规定》中证明责任的利弊分析
  • 二、《调解仲裁法》中证明责任的利弊分析
  • 第三节 劳动争议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建议
  • 一、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分配证明责任
  • 二、根据"危险领域说"对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证据由用人单位负证明责任
  • 三、仲裁员或法官根据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原则分配证明责任
  • 第三章 劳动争议处理中证明责任的具体分配
  • 第一节 劳动关系确认争议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 一、劳动者的证明责任
  • 二、用人单位的证明责任
  • 第二节 工资支付争议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 一、正常工资支付争议
  • 二、加班工资支付争议
  • 三、假期工资
  • 第三节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 一、劳动者提出并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 二、提前通知解除的争议
  • 三、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解除的争议
  • 第四节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 一、人单位提出并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 二、劳动者过失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
  • 三、劳动者非过失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
  • 四、裁员解除劳动合同
  • 五、限制解除情形
  • 第五节 用人单位提起的劳动争议
  • 一、必须服务期争议中的举证分配
  • 二、竞业禁止协议的争议
  • 三、赔偿损失争议
  • 四、返还劳动工具争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常州市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用工状况的调查[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2].用人单位劳动管理权的法律规制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
    • [3].应对才市变化有新招[J]. 成才与就业 2020(03)
    • [4].“惠企八条”全力支持涉外用人单位复工复产[J]. 今日科技 2020(03)
    • [5].疫情期间用人单位劳动问题十问十答[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4)
    • [6].劳动者隐私权和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冲突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 2020(09)
    • [7].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风险[J]. 中国卫生人才 2020(05)
    • [8].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J]. 鄂州大学学报 2020(03)
    • [9].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员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J]. 现代医院管理 2020(04)
    • [10].疫情停工期间用人单位的工资续付义务[J]. 人民司法 2020(07)
    • [11].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双向对接机制研究[J]. 新西部 2019(26)
    • [12].医学类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11)
    • [13].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J]. 农场经济管理 2018(01)
    • [14].用人单位义务:责任范围与立法逻辑[J]. 法治研究 2018(03)
    • [15].基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 职业技术 2018(05)
    • [16].社工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建议[J]. 中国社会工作 2018(24)
    • [17].员工遭遇用人单位裁员有说道[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31)
    • [18].劳动者能否以用人单位未足额缴费要求离职补偿[J]. 中国社会保障 2016(11)
    • [19].大众创业背景下用人单位管理员工兼职的风险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10)
    • [20].用人单位知情权与劳动者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J]. 中国劳动 2017(05)
    • [21].用人单位拿“擅自”说事,法律未必支持[J]. 中国安全生产 2017(05)
    • [22].虽事出有因,用人单位也不得随意克扣员工工资[J]. 乡村科技 2016(28)
    • [23].用人单位拿“擅自”说事合法吗?[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13)
    • [24].软法视域下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性质研究[J]. 中国劳动 2017(08)
    • [25].用人单位知情权及其边界[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6].我校举办2016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23)
    • [27].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2015届毕业生双选会[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 [28].毕业季之用人单位篇——既看专业 更重实干[J]. 小康 2015(14)
    • [29].论《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保护——以服务期为研究视角[J]. 商 2015(20)
    • [30].用人单位缔约知情权“直接相关”标准的限制路径[J]. 中财法律评论 2020(00)

    标签:;  ;  ;  

    劳动争议中证明责任分配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