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脾胃虚弱型泄泻患者艾灸和中药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第8天、第15天、第31天的症状积分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以及起效的时间,探讨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艾灸组和中药组,每组病人30例。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神阙穴、足三里穴(双),每穴每次灸10分钟,每日1次,治疗1个月。中药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粉剂),1日3次,每次3克,开水冲服,连用1月。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处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艾灸组和中药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组30例中,临床痊愈2例,显效18例,愈显率为66.67%,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中药组30例中,临床痊愈2例,显效12例,愈显率为46.67%,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但两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2.艾灸组的动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除第4天(P>0.05)外,第8天、第15天、第31天的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提示在1个月的疗程中,观察艾灸疗效可能最少要8天。第31天的积分低于第15天,提示艾灸组第31天仍可以改善中医症候,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说明艾灸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为半月。中药组的动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第4天、第8天积分(P均>0.05),第15天、第31天积分(P均<0.01),提示中药组在1个月的疗程中,其疗效可能至少要15天。与第8天比较,第15天积分(P>0.05)、第31天积分(P<0.01),说明中药组的疗程比艾灸组要长,可能至少需要1月。两组治疗过程内积分动态比较,第15天时两组积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第4天、第8天、第31天的积分(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而艾灸组积分均低于中药组,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疗程上有差别,可以认为艾灸组第15天时的疗效要优于中药组。结论1.艾条温和灸和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泄泻皆有良好的疗效。2.艾灸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泄泻具有起效快的优势。3.艾灸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泄泻的最佳疗效时间为半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 1. 病名溯源
  • 1.1 秦汉时期
  • 1.2 晋隋唐宋金元时期
  • 1.3 明清时期
  • 2. 病因病机
  • 2.1 感受外邪
  • 2.2 饮食不节
  • 2.3 情志失调
  • 2.4 脾气虚弱
  • 2.5 劳倦内伤
  • 3. 辨证分型
  • 4. 治则治法
  • 4.1 秦汉时期
  • 4.2 晋隋唐宋金元时期
  • 4.3 明清时期
  • 5. 治疗方法
  • 5.1 方药治疗
  • 5.2 针灸治疗
  • 6. 预后及调理
  • 二.现代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 1. 概念
  • 2. 病因病机
  • 2.1 渗出性腹泻
  • 2.2 分泌性腹泻
  • 2.3 渗透压性腹泻
  • 2.4 吸性紊乱性腹泻
  • 2.5 肠运动功能紊乱性腹泻
  • 3. 治疗方法
  • 3.1 针对病因治疗
  • 3.2 对症治疗
  • 4. 饮食调护
  • 三.艾灸的作用
  • 四.艾灸治疗泄泻的研究进展
  • 1. 艾灸在治疗一般泄泻中的应用
  • 1.1 单用艾灸治疗
  • 1.2 艾灸配合其他疗法
  • 2. 艾灸在治疗婴幼儿泄泻中的应用
  • 2.1 单用艾灸治疗
  • 2.2 艾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 2.3 艾灸配合其他方法
  • 3. 艾灸在治疗其他病并发症泄泻中的应用
  • 3.1 单用艾灸治疗
  • 3.2 艾灸配合中药治疗
  • 4. 结语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 西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病例的剔除脱落标准
  • 6. 症状计分量化标准
  • 7. 疗效评价标准
  • 8. 试验设计及观察指标
  • 9. 治疗方法
  • 10. 统计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试验前基础数据可比性分析
  • 3. 疗效分析
  • 3.1 艾灸组动态积分比较及舌苔、脉象治疗前后比较
  • 3.2 中药组中医证候疗程中的积分与疗前比较
  • 3.3 治疗后艾灸组和中药组疗效比较
  • 四.讨论
  • 1. 取穴依据
  • 2. 艾灸和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泄泻皆有良好疗效
  • 3. 艾灸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泄泻具有起效快的优势
  • 4. 艾灸治疗慢性脾胃虚弱型泄泻的最佳疗效时间为半月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艾灸治疗泄泻临床选穴规律探讨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6)
    • [2].扶正消萎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05)
    • [3].自拟止泻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 2020(02)
    • [4].耳穴压豆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 2020(14)
    • [5].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耳鸣的疗效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11)
    • [6].黄芪建中汤改善脾胃虚弱型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2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3)
    • [7].自拟参苓山蛸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炎[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3)
    • [8].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9)
    • [9].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29)
    • [10].脾胃虚弱型胃脘痛含半夏组方用药规律研究[J]. 光明中医 2020(09)
    • [11].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05)
    • [12].理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58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03)
    • [13].脾胃虚弱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针刺治疗45例临床报告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1(18)
    • [14].玉屏风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1)
    • [15].中药敷贴结合推拿用于脾胃虚弱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北方药学 2018(04)
    • [16].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4)
    • [17].刘冬梅教授治疗脾胃虚弱型耳鸣验案一则[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13)
    • [18].健脾活血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128例临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3)
    • [19].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7例[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1)
    • [20].回旋灸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臂丛神经麻痹23例[J]. 河南中医 2012(03)
    • [21].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8)
    • [22].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19(23)
    • [23].热敏灸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24].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腹泻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30)
    • [25].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临床疗效探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16)
    • [26].自拟参苓山蛸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6(02)
    • [27].健脾益胃法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50例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4)
    • [28].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肾脏病3~4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07)
    • [29].脾胃虚弱型肥胖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2)
    • [30].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4(01)

    标签:;  ;  ;  ;  

    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