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诊断价值

刘新蓉1常银焦2

(1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心功能科848000;2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心功能科848200)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15-01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主要是由窦房结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造成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严重者可发生猝死。先将2005年8月-2012年6月本院确诊为SSS的52例资料从动态心电图(DCG)的角度对SSS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患者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冠心病22例,心肌炎7例,风湿性心脏病4,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有头晕胸闷史41,有晕厥史者13例,黑蒙2例。

1.1.2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岁-62岁,平均年龄48岁。

1.2方法检查者在日常活动情况下,携带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小时,嘱患者记录日常活动情况,经计算机系统回放,分析处理每份DCG均由专业医师对24h中获得的信息进行人工修改,并打印完整报告。

1.3统计处理用t检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SSS组与对照组DCG心搏比较,患者组有7例发生慢-快综合症,在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化时,单纯统计。

表1患者组与对照组DCG效率比较(x-±s)

组别例数24h总心率(次)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h平均心率

患者组5271820±22430.87108±32.0237.7±6.5956.11±7.13

对照组4011776±13466.67158±24.9259.1±6.7785.88±9.62

P<0.001<0.001<0.001<0.001

表2SSS组与对照组心律失常检出率

心律失常表现对照组(52例)SSS组(52例)%

窦房阻滞1426.92

窦性停搏33669.23

明显窦性心动过缓24688.46

室性停搏32850.00

室性心动过速35.77

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44178.85

交接性逸搏、逸搏心律4280.76

房室传导阻滞2713.46

短暂心房颤动47.65

短暂心房扑动23.85

根据有关资料的分型,把SSS分为四型[1],Ⅰ型,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20例,38.5%,窦性心律<50次/min;Ⅱ型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9例17.30%,Ⅱ°窦房传导阻滞8例15.39%;Ⅲ型慢-快综合征7例13.46%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交接性逸搏心律合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Ⅳ型双结病变10例19.23%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3讨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本身及其周围发生缺血,纤维化炎症、退行性病变或窦房结动脉阻塞而引起其功能减退‘起搏受损,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甚至可引起心源性晕厥和猝死[2]。本组52例患者24h平均心率次/min,24h总心率、最低心率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最高心率与最低心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发生慢-快综合征时,24h总心率、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所以DCG诊断SSS时,其24h总心率、平均心率的标准不适宜慢-快综合征。

患者组DCG监测过程中,检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接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明显多于对照组,与文献[3]报道相符。

Ⅰ型为单纯窦性心动过缓,病情轻,预后良好;Ⅱ型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但次级起搏点功能良好,预后较好;Ⅲ型慢-快综合征,此型以致阿-斯综合征,极易引起栓塞,通过DCG检查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Ⅳ型由于窦房结与房室结同时存在冲动的形成与传导障碍交接性逸搏间期延长,失去了其作为保护性机制的作用,此型病例黑蒙或晕厥高于其它型,通过DCG结果可预测病情的严重性。

DCG是一种简单无创伤的检查方法,所提供的资料是常规心电图的数千倍,适用于有心律失常及传导系统障碍的SSS患者,给SSS患者提供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对SSS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瀛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36-140.

[2]郭继鸿.心电图进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9.

[3]谢振仑,程心培,吴中玉等.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126.

标签:;  ;  ;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