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的分子修饰及特性研究

大豆蛋白的分子修饰及特性研究

论文题目: 大豆蛋白的分子修饰及特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作者: 潘思轶

导师: 谢笔钧

关键词: 大豆蛋白,分子修饰,多肽锌鳌合盐,生理活性,加工特性

文献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通过对大豆蛋白进行分子修饰可改善其功能性质。大豆蛋白的分子修饰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一个或几个理化性能达到加强或改善蛋白质功能性的目的。目前对大豆蛋白的分子修饰研究多集中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改性和生物改性等四个方面,且主要针对大豆分离蛋白。本文以大豆蛋白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单一酶和复合酶分步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多肽的方法,探讨了多肽锌鳌合盐的制备条件,并对多肽锌鳌合盐的生理活性进行了评价。论文对大豆7S、11S球蛋白的磷酸化及蛋白酶改性进行了研究,以蛋白质的持水性、乳化能力和吸油性为指标,评价改性效果。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了不同水解度的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取代部分牛奶时对酸奶发酵酸度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酶法水解制备大豆多肽及多肽锌鳌合盐的制备 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后制得的肽多集中在小分子肽区域,小分子多肽有促进锌吸收的优点。本文比较了单一酶和复合酶分步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小肽的工艺条件,研究了小分子肽与锌螯合制备多肽锌螯合盐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酸热预处理可提高水解度;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Asl.398与碱性蛋白酶2709和复合风味酶Flavourzyme四种酶分别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时,Flavourzyme酶水解效果最好,水解度达43.74%。复合酶分步水解组合中Flavourzyme与碱性蛋白酶2709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度达51.9%,优于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2709复合酶分步水解效果,碱性蛋白酶2709与Asl.398复合酶分步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多肽分子量最大;大豆多肽混合物与锌的螯合物制备的最佳螯合条件是:多肽反应液浓度4%,肽锌质量比2.25:1,pH值为5.0,温度60℃,时间40min;多肽锌螯合盐的溶解度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大,在pH4的水中溶解度最大,为0.1055g/100ml;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肽锌螯合盐主要有10个级份。经过初步的紫外扫描,红外分析知,多肽锌螯合盐与多肽和锌原不同,是一种新型螯合物。 2.大豆多肽锌鳌合盐的生理活性评价 实验探讨了大鼠对多肽锌螯合盐的生物利用率和多肽锌螫合盐体内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补充不同锌源和剂量对缺锌大鼠肝重、肾重、脑重、睾丸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补充有机锌的缺锌大鼠脾重均高于硫酸锌组和日常饲料对照组,补充多肽锌可显著增加缺锌大鼠脾重,并具有一定的减肥效果;多肽锌螯合盐能较好地促进机体锌吸收利用。高、低剂量多肽锌螯合盐组有功效相当,补以20ppm多肽锌螯合盐的效果优于补充40ppm葡萄糖酸锌组、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的效果。补充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酶法制备大豆多肽、多肽锌鳌合盐的制备及活性评价

第一章 酶法水解制备大豆多肽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测定方法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酸热预处理对水解能力的影响

2.2 单一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多肽工艺研究

2.3 分步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多肽工艺研究

2.4 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研究

3 结论

第二章 多肽鳌合锌盐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与检测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多肽鳌合锌盐制备工艺研究

2.2 多肽—锌鳌合盐性质及结构分析

3 结论

第三章 小分子大豆多肽锌鳌合盐生物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物缺锌模型效果观察

2.2 补锌效果研究

2.3 动物体外抗氧化实验

3 结论

3.1 补锌对各组织器官重量和锌含量的影响效果

3.2 抗氧化效果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豆7S、11S蛋白的改性及功能评价

第四章 大豆7S球蛋白的改性研究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主要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方法

1.5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7S球蛋白的提取方法比较

2.2 7S球蛋白的功能性质评价

2.3 乙酰化改性

2.4 磷酸化改性

2.5 木瓜蛋白酶改性

2.6 AS1.398地衣芽孢杆菌蛋白酶改性

2.7 不同改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变化比较

3. 结论

第五章 大豆7S蛋白的抗坏血酸改性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7S球蛋白的抗坏血酸改性研究

2.2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DH=3.7%)的抗坏血酸改性研究

2.3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DH=8.9%)抗坏血酸改性的研究

2.4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DH=3.7%)加海藻酸钠(SA)增稠的研究

2.5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DH=8.9%)加海藻酸钠(SA)增稠的研究

3. 结论

第六章 大豆11S球蛋白的分离与磷酸化改性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11S球蛋白的分离

2.2 大豆11S蛋白改性及功能性质评价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酶解大豆蛋白对酸奶发酵酸度及流变特性的影响

第七章 酶解大豆蛋白对酸奶发酵酸度及流变特性的影响

0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主要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方法

1.5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础实验

2.2 酶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实验

2.3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4 不同替代度酸奶流变学特性

3.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2005-12-05

参考文献

  • [1].利用酶修饰技术制取系列功能性大豆蛋白的研究[D]. 江连洲.中国农业大学2005
  • [2].大豆蛋白的酶法水解及产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吴建中.华南理工大学2003
  • [3].大豆蛋白的凝胶性与EDTAD改性大豆蛋白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D]. 王飞镝.广东工业大学2006
  • [4].酶解—膜分离制备改性大豆蛋白的研究[D]. 杨国龙.华南理工大学2005
  • [5].蛋白质与多糖类在水相介质中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D]. 孙哲浩.华南理工大学2001
  • [6].大豆蛋白在空气—水和油—水界面上的流变学研究[D]. 周春霞.华南理工大学2006
  • [7].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诱导大豆蛋白聚集机理[D]. 黄友如.江南大学2006
  • [8].大豆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技术和机理研究[D]. 康立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9].大豆蛋白皮克林稳定剂的构建、表征及应用[D]. 刘付.华南理工大学2015
  • [10].特殊人群专用大豆蛋白配料制备及其营养功效评价[D]. 杨娟.华南理工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大豆蛋白的结构表征及应用研究[D]. 田琨.复旦大学2010
  • [2].均质改性大豆蛋白功能特性研究[D]. 罗东辉.华南理工大学2010
  • [3].酶法聚合食物蛋白质及其改性机理研究[D]. 唐传核.华南理工大学2002
  • [4].大豆蛋白在空气—水和油—水界面上的流变学研究[D]. 周春霞.华南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  

大豆蛋白的分子修饰及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