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观察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苏海华方正县天门乡中心卫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814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3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1例。第一组采用正规疗法,第二组在正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第三组采用非正规性治疗手段,然后将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有17例,好转的有10例,没有治疗效果的有4例,总得有效率为86.7%;第二组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有23例,好转的患者7例,无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为96.3%;第三组的具有显著效果的有0例,好转的有13例,无效的有18例,总有效率为40.3%。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前两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强于第三组。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有效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对患者循环等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具有可靠疗效,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来说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147-01

肺心病就是指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当其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时候一般会有心功能衰竭、肺功能失常的情况发生,会使得患者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该病的患病死亡率大约为15%,是一种对老年人生命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近年现心衰患者约占所有住院患者的5%,而且接近50%的患者在出院后3-6个月再入院,因此,我院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3例,费心病的诊断符合九七年的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在这93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IV级并呼吸功能不全IV级63例,心功能不全III级并呼吸功能不全III级30例,原发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男50例,女43例;年龄在50岁以上,患病史一般为8-30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为13.3年。然后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1例,将三组的治疗进展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统计结果。

1.2治疗方法对三组患者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舒张支气管,祛痰,用足量、疗程、联合进行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以缓和、少量、联合、交替的方式给予利尿剂。第一组采用正规基础疗法,持续吸入28%-33%的氧气,将流量控制在2L/min:足量抗生素静脉给药治疗13-15d:利尿剂小量间歇使用。第二组进行正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输注,单硝酸异山梨酯25mg多巴胺20mg与浓度5%葡萄糖250ml采用定量输液泵方法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滴数,10天一个疗程。

第三组采用非正规基础性治疗法,即对于治疗有误病例,如氧流量过快或间断吸氧、抗感染不力、利尿剂使用过大,造成电解质质紊乱、洋地黄剂量过猛等情况的针对性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比较,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找到最优治疗手段。

1.3观察对象用药期间做好血压,脉氧及心率的常规监测,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患者的血尿粪三大常规,心电图,全胸片,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水肿完全吸收消失,肝脏缩小2cm,颈静脉怒张消退,两肺湿性音明显改善,心功能进步二级;好转:水肿减轻,肝脏缩小1cm,颈静脉怒涨减轻,两肺湿音减少,心功能进步一级;无效:治疗后水肿无明显消退,肝脏无缩小,颈静脉怒涨无减轻,心功能无改善。

2.结果

2.1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得知:第一组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有17例,好转的有10例,没有治疗效果的有4例,总得有效率为86.7%;第二组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有23例,好转的患者7例,无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为96.3%;第三组的具有显著效果的有0例,好转的有13例,无效的有18例,总有效率为40.3%。前两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第三组,说明治疗效果就数第三组最差,我们需要对前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优化,摈弃第三种治疗方法。

2.2三组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第一组为15.4%;第二组为7.7%;第三组为46.2%。前两组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第三组,说明第三组的治疗方法不应予以扩大发展。

3.讨论本文研究表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动力学,降低肺血管阻力及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各脏器缺血缺氧,使治疗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1正确掌握肺心病治疗原则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肺心病是一种由肺组织、支气管、肺动脉或肺动脉分支出现的原发病变,进而造成肺动脉高压,致心脏病变,形成肺动脉高压是发展成肺心病的关键。患者处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因缺氧、呼吸性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缺氧,肺血管收缩,促使肺动脉高压加重,进而导致右心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心脏功能起到重要改善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都是血管扩张剂,但其作用机制存在不同。单硝酸异山梨酯对血管壁产生作用,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静脉及小动脉扩张,能降低前负荷,同时降低后负荷及心室壁张力,使心排血量得到提高。

3.2重视肺性脑病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患者脑死亡是进行治疗的难处,脑病的治疗是我们后续治疗的一大难题,所以,在进行治疗之前需要首先对患者的脑病进行治疗。肺性脑病时加用抗肺脑合剂(地塞米松、氨茶碱、可拉明洛贝林)及控制使用甘露醇,有利于逆转病情。抗肺脑合剂中,地塞米松可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又有抗炎、抗过敏和抗支气管痉挛的作用,氨茶碱有扩张支气管、扩张冠状动脉和利尿的作用。不仅如此,可拉明、洛贝林对呼吸中枢具有强力兴奋作用,能使神志转清。患者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球结膜充血,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就用抗肺脑合剂,不必等到昏迷时才用,甘露醇仅在脑水肿致呼吸节律改变或脑疝时才用。

3.3单硝酸异山梨酯多巴胺联合应用适用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多巴酚丁胺是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可同时兴奋β1-受体、β2-受体,通过兴奋β1-受体,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通过兴奋β2-受体降低毛细血管和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提高心脏的输出量。已知支气管平滑肌和肥大细胞只有β2-受体,所以通过兴奋β2-受体还可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改善组织缺氧,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单硝酸异山梨酯具有很大的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属硝基血管扩张药,能释放一氧化氮,增加而松弛血管平滑肌,发挥扩血管作用,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较为常用,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和肺血管,降低中心静脉压,使心脏前负荷降低,并通过降低肺动脉及外周血管阻力,使心脏后负荷得以有效降低,进而增加心排血量,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运动耐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1].李顶.阿魏酸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0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5):618-619.[2].龚树春.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81-85.[3].王贤才,瘿有谍,郭磊甫,等.临床药物大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209-213.

标签:;  ;  ;  

观察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