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观察组)与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补液量、术后镇痛时间、恢复进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优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可以减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16-02

膝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与常见病,关节软骨出现继发性的退行性病变与骨质增生为疾病的主要表现,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可增加患者的痛苦感[1]。膝关节置换是目前临床中对疾病治疗较为常用的措施,主要通过将受损的膝关节表面用假体替代,将其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症状。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中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50例(2015年4月—2016年6月)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为(64.27±6.08)岁。经简单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例。

将两组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未发现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麻醉前30分钟,取0.05毫克咪达唑轮(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与0.5毫克阿托品为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对其心电图、动脉血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侧卧位,取腰间2~3行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使用3毫升罗哌卡因(0.5%)位患者注入,进行5分钟的观察,若患者未出现异常情况则在硬膜外继续注射10~12毫升罗哌卡因,将麻醉的平面控制为胸10之下。

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选择4-8MHz的超声探头,将神经刺激仪的电流强度调整为0.5MA,将其频率调整为2Hz,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由两侧髂嵴的最高点连线脊正中线交点使用超声探头向患者的患侧进行扫描操作,探测至大腿内侧收肌管位置,取10毫升的神经刺激针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穿刺操作,将腰丛神经刺激征引出后,确定回抽无血液的情况下取25毫升罗哌卡因(0.4%)为患者推注。使用相同的设备开展腰丛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在股骨大转子连接坐骨结节的中点作为横切口,确定半腱肌与股二头肌均为低回声,坐骨神经在外侧为高回声即使用超声引导对其进行穿刺,将坐骨神经的刺激征引出,随后取20毫升罗哌卡因(0.4%)进行推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补液量、术后镇痛时间、恢复进食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补液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恢复进食时间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即表示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HR、MAP均高于对照组,其补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恢复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可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保存,将其生活质量提升[2]。但是该术式存在损伤大的缺陷,完善的围术期镇痛是该项治疗措施的麻醉重点,因此围术期有效的管理可以将良好的镇痛效果提供给患者,有利于将患者康复期间的舒适度提升,有利于改善预后且可以促进其尽早开展功能锻炼。

硬膜外麻醉是具有效果可观及相对成熟的麻醉方式,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多为年龄较高的患者,且患者均有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情况,因此提升了硬膜外穿刺的难度[3];患者在围手术期极易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对其肾脏以及大脑等均存在损伤;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输液量上升,使得心脏的负担加重;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提升患者出现恶心与呕吐症状的发生概率。

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将患者的疼痛部位准确的选择,提升镇痛的效果且可以将药物对患者全身所产生的影响减轻,且利用抗凝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所产生的影响较小[4]。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对麻醉的效果给予保证,且利用超声可以将重要的血管与脏器避开,有利于提升麻醉的成功概率,同时可对药物刺激血流与机体等进行了避免[5]。除此之外,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可以将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减轻,将镇痛药物的使用概率降低。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HR、MAP、补液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术后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今后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邴淼,叶伟光,汪琼,等.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3):351-354.

[2]汪其贇,张俊峰,江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展望[J].医学综述,2016,22(17):3409-3413.

[3]王宁,翟文雯,李民,等.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10):870-874.

[4]张宇.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57-58.

[5]赵崇法,郭艳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6):565-567.

标签:;  ;  ;  

超声引导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