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素养,强化文本解读

提升语文素养,强化文本解读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陈凯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中

做教师难,做语文教师更难,做创新型语文教师难上加难。在新课标下如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真正彰显课堂教学艺术,如何加快语文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塑造,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本人认为,从解读文本入手,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而要解读好文本,则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下面本人从提升语文素养和强化文本解读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愿能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更深入的思考与行动。

一完善语文素养是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的保障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自于执教者深厚的语文素养。方法、技巧若想运用自如就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内功”基础之上。武功深厚者,即便是随意一招,都能使对方招架不住,靠的就是“内功”而非“招数”;而我们在观摩一些名家上课时,就会发现他们不经意中引入课堂的平常之物,却能春风化细雨,腐朽变神奇,不见招数,却显艺术,给人以“看似无招胜有招”的享受。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没法。”这句话说明了解读教材是老师的一种必备能力,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基本功。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阅读积淀远比教学技巧更重要。教师本身的阅读面、阅读量直接决定着他的文化视野和语文功底。一堂好课,从教师的角度看,应是两种必需素养的融合——思想和技术。视野和思想来自学养,教师学养不同,引领学生达到的阅读境界是迥然有异的。学养深厚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既到位,又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能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启迪和提升,新课程背景下,“好课”将越来越属于学养深厚的人。学养从哪里来?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作画如此,为语文教师,更应如此。

二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有效策略与基本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必须先有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呢?概括起来就是三角度、三要求。

1.解读文本的三角度

(1)作为读者来读。作为读者来读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读懂文本的意思;读懂作者的意思;读懂这篇文章在现代社会、对自己的存在意义。其中,需要完成三懂:

第一懂,需要教师认真地读懂文本的语言文字,需要去揣摩语言文字的表面、背后的意思。

第二懂,要联系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具体用意,思考他的情感、思想、观点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第三懂,主要是结合当代的社会实际、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思考自己对文本内容、主人公、文本所宣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怎么看待。

(2)作为教师来读。作为教师来读,就是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是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来思考的。作为教师来读教材,主要是从教材中确定出教学凭借——要引导学生对哪些典型的语言现象去感知、研讨,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3)先作为学生、后作为教师来读。这是一种预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研读过程。作为学生来读,指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怎样做才能主动地、自觉地去读书,学生会按照怎样的过程、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懂文本,学生阅读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困难?这个层面的“作为教师来读”,指的是教师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应该教给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这些困难?作为教师,应怎样对学生的读书过程给予必要的、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2.解读文本的三个要求

(1)读准,即把握文意准。结合文体特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说明文抓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议论文抓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即是什么,为什么;记叙文抓感情、事件或形象,或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或概括事物的特点特色,或品析语言体会抒发感情,或分析写作手法,明确写作意图。只有紧扣文体特点,才能较为准确地读准文本的主旨。

(2)读透,即品析领悟透。在读准文本、把握大意的基础上,如何能读透文本?一要细品语言,深入体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二要联系写作背景或作者经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明白言外之音;三要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和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比,和不同作家的同一作品比,在比较阅读中才能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3)读清,即行文思路清。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解读文本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才能读懂文本,并为下面的教学设计思路的清晰奠定基础。

如何才能读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首先,抓关键句法。抓住文本的关键句,就能提纲挈领的拎起全文内容。其次,结构层次法。即通过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是我们教学生学习课文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再次,抓中心事件法。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理清文章思路。最后,抓写作顺序法。即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来梳理行文。

深入研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在语文课堂上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文本的信息,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这一切的一切如果离开了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都将是一句空话。

标签:;  ;  ;  

提升语文素养,强化文本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