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描述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描述

论文摘要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勘探开发难度较大,这是由于其自身极强的非均质性,孔隙、裂缝和溶洞多相储集空间相结合,所以对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分布的预测十分困难。本文在塔河四区钻井、岩芯、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等基础资料分析基础上,利用地震储层预测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进行半定量描述。(1)结合现代岩溶地质规律和塔河4区基础资料条件,研究区岩溶可划分为3个的岩溶带:地表岩溶带、地下潜流带、深部缓流带。(2)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岩溶型油藏,岩溶洞穴是其主要的储油空间。通过钻井放空漏失、岩芯、FMI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识别标志进行分析,将溶洞类型可划分为3种类型:未充填型、半充填型和充填型。(3)基于地震蚂蚁追踪技术,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碳酸盐岩裂缝预测,建立了大尺度裂缝三维模型,揭示了裂缝高渗带通道方向。(4)统计分析溶洞地震反射振幅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表层弱反射和串珠状反射代表了溶洞在地震上的属性,利用RMS提取技术提取塔河四区溶洞属性;在这基础上提出“溶洞地震相”概念,经过与实际溶洞对比统计,吻合率达到66.7%,其中地表岩溶带的吻合率达到100%,地下潜流带吻合率为75%,深部缓流带吻合率为0。(5)通过以单井的储集体类型:充填型、半充填型和未充填型三种类型为离散型数据基础,以RMS属性为约束条件,利用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进行随机模拟。建立了充填型、半充填型和未充填型溶洞三维分布模型;最终与大尺度裂缝结合,再现了S65单元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分布三维模型。(6)在溶洞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初步资料,对溶洞储集体进行了计算,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属性三维数据体。(7)模型的连通性与生产动态所的结论吻合率很高,裂缝可以作为主要的连通通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区域概况
  • 1.2 选题意义及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研究思路
  • 1.6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 2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划分
  • 2.1 表生岩溶洞穴的形成和特征
  • 2.1.1 岩溶的表现特征
  • 2.1.2 溶蚀作用
  • 2.1.3 洞穴沉积物特征
  • 2.1.4 洞穴的形态和大小
  • 2.2 岩溶洞穴的埋藏演化
  • 2.2.1 单洞穴的岩溶垮塌
  • 2.2.2 洞穴体系的埋藏演化模型
  • 2.2.3 古洞穴孔隙网络的演化
  • 2.2.4 洞穴垮塌裂缝模型
  • 2.3 岩溶垂向分带特点
  • 2.3.1 岩溶作用的基本理论
  • 2.3.2 岩溶分带的理论依据
  • 2.3.3 研究区岩溶分带特点
  • 2.4 岩溶识别依据
  • 2.4.1 岩芯上古岩溶作用特征分析
  • 2.4.2 测井曲线上岩溶作用的标志
  • 2.5 岩溶储集体类型划分
  • 2.5.1 岩溶储集体类型
  • 2.5.2 单井溶洞存在识别原则
  • 2.6 裂缝分布
  • 2.6.1 裂缝的分类
  • 2.6.2 大尺度裂缝(断裂)分布建模
  • 3 缝洞储集体地震预测应用研究
  • 3.1 奥陶系不同地震反射模式分布规律
  • 3.2 奥陶系地震反射能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地震属性RMS 提取技术
  • 3.4 塔河4 区“溶洞地震相”提出
  • 3.4.1 “溶洞地震相”提出依据
  • 3.4.2 地震属性与“溶洞地震相“分布
  • 3.4.3 “溶洞地震相”与溶洞吻合率统计
  • 4 建立 S65 单元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布模型
  • 4.1 随机建模
  • 4.1.1 概念和目的
  • 4.2 随机模拟的方法
  • 4.2.1 随机模拟方法的基本分类
  • 4.3 建模数据准备
  • 4.4 三维网格设计和构造建模
  • 4.4.1 模型三维网格设计
  • 4.4.2 层面构造建模
  • 4.4.3 地震反演数据体深度域转换
  • 4.4.4 井数据粗化
  • 4.5 溶洞型储集体建模思路和方法
  • 4.6 溶洞概率体约束
  • 4.7 S65 单元储集空间模型
  • 4.8 储集体三维属性参数模型
  • 4.8.1 孔隙度建模思路
  • 4.8.2 溶洞孔隙度统计分析
  • 4.8.3 溶洞孔隙度赋值方法
  • 4.8.4 溶洞渗透率模拟方法
  • 5 S65 单元连通性分析
  • 5.1 井组连通性分析
  • 5.1.1 S65-TK432-TK447-TK478 井组连通性分析
  • 5.1.2 TK461-TK435-TK455 井组连通性分析
  • 5.2 模型的连通性验证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究张强凹陷的储集空间特征[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1)
    • [2].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分布[J]. 高校地质学报 2012(01)
    • [3].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特征[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3)
    • [4].利用参数R确定驱动距离及研究储集空间内部建筑结构[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3)
    • [5].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储集空间形成机制[J]. 新疆石油地质 2010(01)
    • [6].东营凹陷页岩油储集空间成因及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16(12)
    • [7].中东×区生物碎屑灰岩储集空间测井表征方法[J]. 测井技术 2017(03)
    • [8].火山岩储集空间组合及储油模式——以准西车排子地区石炭系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03)
    • [9].煤层气储层储集空间的影响因素和测井预测方法[J]. 煤炭技术 2018(04)
    • [10].陆相页岩储集空间微观组合类型及成因[J]. 地质论评 2019(S1)
    • [11].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成因及其四阶段演化——以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为例[J]. 中国地质 2012(01)
    • [12].苏北地区印支面岩溶储层储集空间形成时间探讨——以兴参1井为例[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3)
    • [13].低渗透储层碎屑岩矿物储集空间特征与演化关系研究[J]. 石化技术 2018(12)
    • [14].苏里格桃七区块盒8段储层储集空间特征[J]. 天然气技术 2010(03)
    • [15].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空间特征[J]. 现代地质 2012(04)
    • [16].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 2015(S1)
    • [17].凝灰质砂砾岩复合型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成因——以莱州湾南斜坡沙河街组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9(03)
    • [18].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储集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9(02)
    • [19].白云岩结构对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3)
    • [20].辽河西部凹陷页岩纹层结构及其储集空间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1)
    • [21].次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形成及演化——以克拉美丽气田滴西18井区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2)
    • [22].普光气田不同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参数特征分析[J]. 石化技术 2015(03)
    • [23].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微—纳米储集空间演化[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24].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泥页岩储集空间演化过程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9(01)
    • [25].松辽盆地腰深2、3井区营城组火山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空间演化的影响[J]. 辽宁化工 2015(07)
    • [26].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J]. 甘肃科技 2011(06)
    • [27].碳酸盐岩宏观储集空间研究——以冀北坳陷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和铁岭组为例[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8(05)
    • [28].顺托果勒奥陶系一间房组超深层灰岩储层类型及储集空间定量表征[J]. 岩石学报 2018(06)
    • [29].探究微观世界 迈进三采开发新纪元[J]. 企业文明 2020(S1)
    • [30].黔北凤冈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划分与演化过程分析[J]. 地学前缘 2016(01)

    标签:;  ;  ;  ;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描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