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经济学分析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高教自考”)历经30年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累计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缓减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迫切需要,并在—定程度上亦缓解了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从其贡献角度看,可谓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然而,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扩张、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及电大教育等并济快速发展,加之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自考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凸显。关注和研究自考毕业生就业问题既利于帮助自考毕业生树立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意识,增强其抵御失业风险的能力,又利于激励人们增加对高教自考的持续投资,提升社会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更利于国家在新时期科学规划发展高教自考教育,使其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利用劳动力供需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就业歧视理论,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采取理论分析、统计分析及计量分析等对当前自考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探究。首先,引入了行业就业领先系数概念对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定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发现当前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表现出区域特点、行业特点、专业特点和性别特点。再次结合相关理论进行了剖析。根据劳动力供需理论,认为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在于劳动力市场对自考毕业生需求不足,由需求替代效应和信息不完全共同引致而成;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在于自考毕业生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相对缺失,由自考教育体制制度缺陷(如“教考分离”)、助学单位办学“普教化”和自考毕业生处理不均衡能力不足共同导致;根据就业歧视理论,认为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原因在于当前用人单位对自考毕业生存有较为明显的统计性歧视(如“学历歧视”),信息传递机制的不畅通是统计性歧视产生的本质原因。最后,基于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提高自考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关键在于重塑自考毕业生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及调整专业设置以特色自考专业兴教。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意义
  • (二) 核心概念界定
  • 1. 就业质量
  • 2.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
  • 3. 自考毕业生行业就业领先系数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逻辑结构
  • 1. 研究方法
  • 2. 技术路线
  • 3. 逻辑结构
  • 二、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表现
  • (一) 调查基本情况
  • (二)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特点
  • 1. 区域特点
  • 2. 行业特点
  • 3. 专业特点
  • 4. 性别特点
  • 三、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
  • (一) 需求不足与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劳动力供需理论
  • 1. 自考毕业生供需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
  • 2. 需求不足对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 3. 需求不足的深层分析
  • (二) 综合能力不足与自考毕业生就业就业质量偏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
  • 1. 生产能力不足对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 2. 配置能力不足对自考毕业生就业就业质量的影响
  • (三) 用人单位歧视与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就业歧视理论视角
  • 1. 就业歧视理论
  • 2. 用人单位个人偏好性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 3. 用人单位统计性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 4. 用人单位非竞争性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钻石模型
  • (一) 宏观层面
  • (二) 中观层面
  • (三) 微观层面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经济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