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创造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一、创设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唐静文[1](2021)在《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与口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及教学启示》文中认为

张晶[2](2021)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江苏省徐州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陆蓓蓓[3](2021)在《人工智能时代指向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语文课程改进》文中提出

谢丹[4](202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以小学高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岩[5](2021)在《基于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段伟丽[6](2021)在《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提升的教育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

李欣梅[7](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黄苏珂[8](2021)在《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学习环境是给教学提供支持的一种空间,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当前在线教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使用人数逐年增加。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区别,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同的空间,是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在线教学下,教师与学生面临着互动方式受限、教学诸要素关系的变化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思考教师要如何做才能应对新的挑战,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十分有必要。因此本研究将以外教在线英语一对一教学为取材,探讨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首先,本文的研究问题来自于对现实的反思。在对现实反思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了解了当前在线英语教学的现状、学习环境创设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关于学习环境要素的讨论,从中确立本研究的立足点和创新点。其次,通过阐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出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影响的过程,为分析教学过程提供基本指导。厘清语言学习环境环境与语言学习的关系,为探讨教师创设在线英语学习环境提供思路。对学习环境要素进行深入阐述,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形成在线英语教学学习环境要素框架:教师课堂话语、辅助学习的条件和社会性支持三个方面。根据语言学习环境要素框架,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最后,探索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结合语言学习与语言学习环境两者间的关系和课例分析的实际结果,把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分为语言输入、语言学习中介、语言输出三个层次。笔者期望本研究能为在线语言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唐路佳[9](2021)在《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文中指出为了应对英语教育的浪潮,改善彝族地区英语教学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因此,通过在彝族地区进行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选择,探寻到适合彝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教育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笔者针对所研究的内容,梳理了浸入式教学法以及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课堂实施基本要求以及课堂实施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教学环境、资源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基本条件。随后本研究采用教育的准实验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个人访谈等方法,在凉山彝族某小学的英语课堂分别用语法翻译法以及浸入式教学法进行授课,观察、对比两种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表现、态度;教师的课后评价以及教学后的效果。总结不同教学方法各自的优势及其劣势,试图结合彝区教学资源环境,探寻出适用于现阶段彝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本论文通过理论以及实践的比较,在理论上,结合凉山彝区当地的教学环境、资源综合对比了两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特点及其要求;在实践中,采用教育准实验的形式用以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针对凉山彝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能够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理论以及实验的对比,在现阶段的凉山彝区小学中语法翻译法比浸入式教学法具有更高的可行程度。继而更深入一步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所有更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理论上行得通的教学方法在所有地区都有其生长的土壤。选择更多时候需要考虑客观因素进行选择,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依据教学目的、课程性质等因素外还受到教学环境、资源配置、学生适应程度、课堂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对于选择教学方法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牛婷婷[10](2021)在《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教学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泰国职业教育加大了职业院校的汉语学习力度,主要体现在汉语课程的广泛设置和较高的教学质量要求上。虽然许多职业学校都响应号召开设了汉语课程,但是众多的教学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为解决自身在泰国职业学校汉语教学中的困境,在分析了当地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现状后,结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相关教育理论,选择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该校进行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践。希望通过本人的实践研究,能够给更多的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们乃至泰国的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本文分为六章,包括正文五章,另加结论。第一章绪论部分,探讨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的综述,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况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重点描述了在笔者任教学校中影响该校汉语教学的各项主要因素,即该校的汉语教学现状。笔者通过对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设置、学生学情及教师素养这四个因素的分析,找出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所在。第三章,笔者通过对该校汉语教学中由各项主要因素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说明,再进一步根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将在该校汉语教学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带入到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中进行可行性分析。由此,从理论层面的分析上得出主题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并且适用于该职校的汉语教学。第四章,介绍了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该校初级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本章从教学前期准备、教学中期设计、教学后期反思这三个方面,对基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初级汉语综合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且以“饮食”主题为例,从主题网络的构建、进行教学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展示了具体的教学实施情况。最后通过对学生成绩的数据比较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以及教师教学反思来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第五章,总结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运用过程中的反思与启示。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以及阐述深入不同角度研究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看法。

二、创设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设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7)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游戏
        1.4.2 游戏教学法
        1.4.3 彝族小学
        1.4.4 汉语拼音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6 理论基础
        1.6.1 沉浸理论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6.3 语境理论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2.1 访谈法
        2.2.2 实物研究法
        2.2.3 观察法
        2.2.4 测验法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研究场域分析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3.2.1 行动研究思路
        3.2.2 行动研究过程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问题和分析
        4.1.1 问题提出
        4.1.2 问题分析
    4.2 计划与实施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4.3 观察和反思
        4.3.1 观察
        4.3.2 反思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问题和分析
    5.2 计划与实施
        5.2.1 计划
        5.2.2 实施
    5.3 观察和反思
        5.3.1 观察
        5.3.2 反思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6.1.1 笔试成绩分析
        6.1.2 口试成绩分析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6.4 教学建议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6.5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在线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1.1.2 在线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1.3 新的学习环境下对学生发展的反思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学习环境理论相关研究
        1.3.2 学习环境要素相关研究
        1.3.3 在线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在线英语教学
        1.4.2 学习环境
        1.4.3 策略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2.1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2 语言学习环境与语言学习关系
        2.2.1 二语习得中关于语言环境与语言习得的看法
        2.2.2 社会文化理论关于语言环境与语言学习的看法
        2.2.3 语言环境促进语言学习的条件
    2.3 语言学习环境要素
        2.3.1 CLEs模型的组成
        2.3.2 语言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3 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观察数据来源
        3.1.2 观察数据的记录和收集方式
    3.2 在线语言学习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现状
        3.2.1 教师话语分析
        3.2.2 教师借助辅助性条件促进在线英语教学
        3.2.3 社会性支持对在线英语教学的支撑作用
    3.3 课例研究结果
4 创设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的策略
    4.1 语言输入的优化策略
        4.1.1 充分运用语言输入材料,保证语言输入质量
        4.1.2 提高教师课堂话语质量,促进可理解性输入
    4.2 语言学习中介的支撑策略
        4.2.1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
        4.2.2 充分利用认知工具,促进思维可视化
    4.3 语言输出的表达策略
        4.3.1 借助在线平台教学工具,开展课堂活动
        4.3.2 及时反馈,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课堂文字实录
致谢

(9)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学生其自身发展需要掌握英语
        1.1.2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凉山彝族当地教学环境加以衡量
        1.1.3 个人参与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项目实验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浸入式教学法
        1.4.2 语法翻译法方法
        1.4.3 教学方法选择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英语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1.5.2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创新
2 理论上教学方法的对比选择研究
    2.1 浸入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1.2 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
    2.2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2.2.1 语言的机械原子观
    2.3 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3.1 浸入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3.2 语法翻译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4 教学方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4.1 浸入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4.2 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5 理论层面的教学方法课堂选择比较分析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所用教材
    3.3 实验过程
        3.3.1 实验时间
        3.3.2 实验分步过程
        3.3.3 变量控制
    3.4 评价手段与研究统计
        3.4.1 测试数据的分析手段
        3.4.2 课堂观察的分析手段
    3.5 课堂实例
        3.5.1 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实例
        3.5.2 浸入式教学法的课堂实例
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课堂观察结果统计分析
        4.1.1 语法翻译法下的学生学习态度较浸入式教学法下的更为积极
        4.1.2 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技术情况均呈较好发展
        4.1.3 语法翻译法下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4.1.4 课堂观察总结
    4.2 试卷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4.2.1 试卷检测具体结果
        4.2.2 试卷检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4.3 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统计分析
        4.3.1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4.3.2 访谈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的结论
        5.1.1 理论上的对比选择结论
        5.1.2 实证研究中的对比选择结论
    5.2 凉山英语教学现状相关启示
    5.3 本研究的局限及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1.2.2 泰国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况
        1.4.1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1.4.2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4.3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4.4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第2章 泰国职校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的汉语教学现状
    2.1 学校环境方面
        2.1.1 软环境——学校重视程度
        2.1.2 硬环境——设施改善情况
    2.2 课程设置方面
        2.2.1 课程安排
        2.2.2 教材状况
    2.3 学生学情方面
        2.3.1 学生特点
        2.3.2 存在问题
    2.4 教师素养方面
        2.4.1 知识储备
        2.4.2 教学经验
第3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职校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可行性分析
    3.1 契合基本情况
        3.1.1 教学环境
        3.1.2 校园文化
    3.2 契合课程设置
        3.2.1 课程类型
        3.2.2 教学内容
    3.3 契合学生学情
        3.3.1 性格特点
        3.3.2 学习风格
    3.4 契合教师素养
        3.4.1 泰语水平
        3.4.2 教学水平
第4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设计与实施
    4.1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设计
        4.1.1 教学前期准备
        4.1.2 教学中期设计
        4.1.3 教学后期反思
    4.2 “饮食”主题——次主题“中国饮食VS泰国饮食”的教学实施
        4.2.1 次主题“中国饮食VS泰国饮食”网络图的构建
        4.2.2 组织教学活动
        4.2.3 展示学习成果
        4.2.4 进行教学评价
    4.3 教学效果分析
        4.3.1 学生成绩分析
        4.3.2 调查问卷分析
        4.3.3 教师教学反思
第5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应用的反思与启示
    5.1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应用的反思
        5.1.1 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5.1.2 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5.2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应用的启示
        5.2.1 教学主题选择
        5.2.2 教学活动组织
        5.2.3 教师课后总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2019-2020 年度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附录 B 2019-2020 学年(下)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汉语课情况调查(汉语版)
附录 C 2019-2020 学年(下)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汉语课情况调查(泰语版)
附录 D 泰国职校教师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汉语教学情况调查(教师版)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创设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与口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及教学启示[D]. 唐静文.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2]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江苏省徐州市某中学为例[D]. 张晶.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3]人工智能时代指向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语文课程改进[D]. 陆蓓蓓. 江南大学, 2021
  • [4]英语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以小学高段为例[D]. 谢丹. 西南大学, 2021
  • [5]基于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行动研究[D]. 刘岩. 长春师范大学, 2021
  • [6]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提升的教育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教师为个案[D]. 段伟丽. 西南大学, 2021
  • [7]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D]. 黄苏珂.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D]. 唐路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教学为例[D]. 牛婷婷. 沈阳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创造语言环境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