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思妇诗与弃妇诗研究 ——兼论先秦儒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诗经》思妇诗与弃妇诗研究 ——兼论先秦儒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论文摘要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诗歌领域的“元典”之作,不仅奠定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显示出巨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发挥着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鲁卿叔孙穆为晋卿范宣子释“死而不朽”时曾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诗经》正是先儒们“立言”的表现。《诗经》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灌注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更含蕴着先儒们的政治理想、文化精神和人文关怀。他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之后的两千年历史长河中无人企及。因此,发掘其中的根本精神要义,能够为解决现代社会女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参考。全文共六万字左右,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余论。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诗经》中的思妇诗和弃妇诗,对思妇诗与弃妇诗作出界定,明确思妇诗与弃妇诗的概念。指出两类诗歌的判断依据,并列出《诗经》中思妇诗与弃妇诗的大致篇目,对《诗经》中的思妇诗和弃妇诗基本内容加以分析,明确思妇诗与弃妇诗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第二章对《诗经》中的思妇诗和弃妇诗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兵役、徭役等各种行役之苦是造成夫妻分离、众多思妇诗产生的直接原因;女子的色衰与男子的无德是导致婚姻中夫妻情感或事实关系破裂、大量弃妇诗存在的直接原因。经济地位的男强女弱和对两性社会角色的不同定位则是导致思妇诗与弃妇诗存在的深层原因。女性经济地位的不独立和男女有别、男外女内的社会角色定位使女性把家作为唯一的依靠和精神寄托,女性过多的依赖于男性劳动带来的安全感,一旦丈夫离家势必造成女性的过多压力,思想情感和现实生活的双重压力势必催生出大量的思妇诗与弃妇诗。第三章分三部分讨论《诗经》关注女性问题、关照弱势群体这一优秀传统的形成:一是探讨周王朝礼治思想与《诗经》传统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周王朝吸取夏、商两朝的历史教训,以“敬天保民”、“崇善尚德”的思想治理国家,并以谨严的态度对待战争,在政教上“纳诗于政”才使《诗经》得以集结,为《诗经》传统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二是讨论孔子对女性的关照与《诗经》传统形成的关系,孔子与周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在思想上承继周公,重视民生问题。作为诗三百的整理者,他在《诗经》中保留了数量众多的思妇诗与弃妇诗,涉及到了妇女生存的根本问题,并将《诗经》确立为教材,体现出儒家诗教对人性和民生问题的关怀,对《诗经》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将《诗经》中思妇诗与弃妇诗的存在纳入到先秦儒家的文化视野中,探讨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与《诗经》传统形成的关系。重点探讨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政治理念和婚姻伦理观对《诗经》传统形成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从中华女性优秀品质的形成、后世史传文学中的优秀女性和后世对女性的关照三个方面讨论《诗经》传统对后世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诗经》中的思妇诗与弃妇诗
  • 1.1 思妇诗与弃妇诗的判定
  • 1.1.1 思妇诗与弃妇诗的界定
  • 1.1.2 思妇诗与弃妇诗的判定依据
  • 1.2 《诗经》思妇诗与弃妇诗内容分析
  • 1.2.1 忧思中的女性
  • 1.2.2 哀怨中的女性
  • 1.2.3 思妇的别样情怀
  • 第二章 《诗经》思妇诗与弃妇诗探源
  • 2.1 《诗经》思妇诗与弃妇诗的产生
  • 2.1.1 行役之苦与思妇诗关系考
  • 2.1.2 色衰爱弛与弃妇诗关系考
  • 2.2 《诗经》思妇诗与弃妇诗产生的社会根源
  • 2.2.1 两性经济地位的强弱之别
  • 2.2.2 两性社会角色定位的差异
  • 第三章 《诗经》女性关注传统的形成
  • 3.1 周王朝礼治思想与《诗经》传统的发端
  • 3.1.1 殷夏之鉴与敬天保民
  • 3.1.2 尚德慎战与家国之思
  • 3.1.3 纳诗于政及《诗经》传统的发端
  • 3.2 先秦儒家对女性的关注与《诗经》传统的形成
  • 3.2.1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及无怨旷的治世理想
  • 3.2.2 先秦儒家明确两性之别的婚姻伦理观
  • 3.2.3 孔子诗教及其对女性的重视
  • 第四章 《诗经》女性关注传统对后世的影响
  • 4.1 《诗经》传统与中华女性优秀品质的形成
  • 4.2 《诗经》传统下呵护下的优秀女性
  • 4.3 《诗经》传统下后世对女性问题的关照
  • 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诗经》的音乐体制及音乐特征浅析[J]. 戏剧之家 2019(36)
    • [2].《诗经》战争诗探析[J]. 新西部 2019(36)
    • [3].《诗经》中“何”的辨读——《诗经》释辞之三[J]. 名作欣赏 2020(02)
    • [4].《诗经》中“将”的辨读——《诗经》释辞之五[J]. 名作欣赏 2020(02)
    • [5].《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J]. 汉字文化 2019(23)
    • [6].每个人都是一部《诗经》——参加三届笔会有感[J]. 人民司法 2019(18)
    • [7].简论《诗经》的当代价值[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8].安大简《诗经》“侯六”续考[J]. 北方论丛 2020(01)
    • [9].《诗经》里的郑文化[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0(01)
    • [10].《诗经》里的器物[J]. 新阅读 2020(03)
    • [11].出土文献与《诗经》口头和书写性质问题的争议[J]. 文史哲 2020(02)
    • [12].态浓意远淑且真——《诗经》英译本中女子形象的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3].清代“《诗经》赋”创作初探[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0(02)
    • [14].安大简《诗经》专字丛考[J]. 汉字汉语研究 2020(01)
    • [15].汉译英诗歌中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以汪榕培英译的《诗经》为例[J]. 汉字文化 2020(04)
    • [16].习近平引用《诗经》考论[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7].王阳明的《诗经》观及其学术价值[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诗经》中的植物与药用植物[J]. 中国现代中药 2020(04)
    • [19].《诗经》“中+名词”结构浅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0].《诗经》中的祭祀文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8)
    • [21].《诗经》群文阅读的结构化阐释[J]. 中学语文教学 2020(03)
    • [22].倾听的译者与《诗经》翻译中的声音再现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2)
    • [23].翻译美学视角下《诗经》英译本的审美再现[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3)
    • [24].《诗经》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分析[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25].情感调节、空间置换与物态化:《诗经》翻译研究[J]. 外语研究 2020(03)
    • [26].《诗经》英译的类型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03)
    • [27].论《诗经》词语的生命力[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8].《诗经》音乐文化探究[J]. 今古文创 2020(22)
    • [29].论《诗经》翻译中的变异[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30].《诗经》中女性美学探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01)

    标签:;  ;  ;  ;  ;  

    《诗经》思妇诗与弃妇诗研究 ——兼论先秦儒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