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个体道德的养成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意识并形成为道德品质的过程。个体道德养成也就是个体精神完善的过程。构成精神结构两翼的理性和非理性在辩证统一中共同作用于这个过程。本文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人的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这样的视角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往往容易受到忽视。个体道德养成就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形成的过程。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养成的关键和前提,在认知过程中包含着情感、意志的因素;道德情感的形成以道德认知为基础,并成为由知到行转化的动机;道德意志是知行转化的关键,并起着对道德情感调控的作用。人的非理性包含心理与认知两方面的内容。非理性在道德认知中的作用表现为,一方面以认知图式的方式作为道德认知的心理背景,影响着个体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在道德认知的过程中,无意识以思维定势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同时情感以情绪状态的强弱影响着个体对道德知识的接受、体验、判断和内化,意志则以自身的意志力强弱调控着情感,对道德行为起着定向作用。个体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个体面对同一情境、同一信息表现为不同的道德认知;非理性通过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作用表现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在知行转化和知行一致中的作用。对个体道德养成中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分析,为加强道德教育和改善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加强对无意识的研究,采用“化育”的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加强对个体基础性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积极引导个体道德信仰的形成等方式发挥着非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杠杆作用,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个体道德的完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文章内容与结构
  • 第一章 道德养成一般
  • 第一节 道德、个体道德与道德养成
  • 一、道德是一种精神实践
  • 二、个体道德
  • 三、个体道德养成
  • 第二节 个体道德养成的结构
  • 一、个体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
  • 二、个体道德意识的心理过程
  • 第三节 个体道德养成的背景——道德认知图式
  • 一、道德认知图式
  • 二、道德认知图式的结构与功能
  • 三、道德认知图式的形成和发展
  • 第四节 个体道德养成为什么要考虑非理性因素
  • 第二章 哲学心理学视野的非理性
  • 第一节 作为哲学命题的非理性
  • 第二节 非理性的心理构成
  • 一、非理性心理构成要素
  • 二、非理性心理结构关系
  • 第三节 非理性的心理过程
  • 一、非理性心理的发生机制
  • 二、非理性心理的个体发生
  • 第四节 个体非理性和群体非理性
  • 一、非理性的群体与个体
  • 二、个体无意识与群体无意识
  • 三、个体意志与群体意志
  • 四、个体情感与群体情感
  • 第三章 非理性对个体道德养成的作用
  • 第一节 非理性通过道德认知的作用
  • 一、认知与道德认知
  • 二、道德认知中的非理性
  • 三、道德信念在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 四、认知图式在道德实践中的作用
  • 第二节 非理性通过道德情感的作用
  • 一、情感与道德
  •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 三、道德情感在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 四、道德情感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 第三节 非理性通过道德意志的作用
  • 一、意志与道德意志
  • 二、道德意志中的非理性
  • 三、道德意志在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 四、道德意志品质与知行关系
  • 第四章 道德教育应关注非理性因素的若干思考
  • 第一节 “无意识”问题与道德教育
  • 一、榜样示范
  • 二、环境熏陶
  • 第二节 “道德感”问题与道德教育
  • 一、秩序感的德育价值及其培育
  • 二、羞耻感的德育价值及其培育
  • 三、同情的德育价值及其培育
  • 第三节 关于德育中的“信仰”问题
  • 一、信仰的德育价值
  • 二、个体信仰的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元文化对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与反消解[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09)
    • [2].本然·实然·应然:个体道德实践的多维考察[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3].试论我国现当代社会中个体道德实践的选择性行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4].习惯的类型及其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J]. 教学与管理 2016(02)
    • [5].个体道德治理动力形成机制探析[J]. 理论导刊 2015(06)
    •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道德目标的人文内涵[J]. 江苏商论 2015(08)
    • [7].试论“母育”与个体道德教育的关系[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24)
    • [8].直面内心的冲突——个体道德决策浅论[J]. 教书育人 2010(24)
    • [9].论个体道德需要的层次[J]. 唯实 2009(Z1)
    • [10].个体道德成长的教育启示[J]. 中国德育 2008(03)
    • [11].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张扬[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06)
    • [12].叙事伦理与个体道德能力提升论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1)
    • [13].从个体道德示范到群体道德践行——“最美精神”传承与弘扬的探索[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 [14].个体道德发展的外化机制分析[J]. 河北学刊 2012(01)
    • [15].城市文明与市民个体道德能力的提升[J]. 学术论坛 2011(11)
    • [16].论个体道德选择的教育[J]. 教育评论 2010(01)
    • [17].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道德目标的文化理据[J]. 成人教育 2015(06)
    • [18].中国金融市场个体道德状况的经验分析[J].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 2010(00)
    • [19].论个体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2)
    • [20].博弈论视角下的个体道德行为形成过程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05)
    • [21].《隐秘的生活》:乱世下的个体道德坚守[J]. 电影文学 2020(19)
    • [22].人际参考:个体道德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J]. 中州学刊 2014(07)
    • [23].个体道德认知问题新视角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 [24].道德外化论的发展及其研究意义[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5].立足大学生的个体道德需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26].论新时代道德建设中的个体道德偏好[J]. 社会科学 2018(06)
    • [27].浅析个体道德对企业道德的影响[J]. 当代经济 2008(11)
    • [28].略论明代士绅的个体道德培育——以袁黄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 2017(03)
    • [29].用尊重开启学生的心扉[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9)
    • [30].社会价值整合与个体道德建设的有机统一——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标签:;  ;  ;  ;  ;  

    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