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评级法在中国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中的应用研究

内部评级法在中国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新资本协议允许银行采用的内部评级计量方法建立在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之上,是对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代表了国际化大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为商业银行改进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重组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了直接借鉴。实施内部评级法可以精确量化风险,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技术离新协议的要求有很大差距,随着国际竞争的需要及国内银行的业务拓展,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金融监管都离不开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中国银行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上市银行,研究和实施信用风险计量技术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内部评级法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与标准法相比较凸显内评法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优势,介绍美国商业银行和瑞士银行内部评级的最佳实践;回顾中国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发展,剖析目前现状与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差距,并阐述中国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必要性。其次,详述一维评级核心技术—客户违约PD,以及中国银行违约概率模型的建立过程、初步成果及应用方向。提出创造违约损失率LGD的实施条件,建立两维评级的分析系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数据支持,优化相关制度及业务流程等关于两维评级法的实施策略。再次,阐述内部评级法在中国银行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等基础信贷管理的决策支持作用,在信贷政策、准备金计提、经济资本分配以及RAROC考核等组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是结论。基于违约概率的PD模型以及对交易进行违约损失率LGD的评级构成内部评级法的核心,目前中国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尚未实现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挂钩,评级的结果不够准确,不能精确量化风险,风险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内部评级法的建立存在较大的阻碍。中国银行应研究提高风险计量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以内评法为核心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分析模型,制定出与之配套的、有效的内部评级方法,优化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研究内部评级的应用方向和策略。通过实施内部评级法,最终实现符合新协议关于风险管理的技术要求,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文章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内部评级法的基本原理与实践
  • 2.1 内部评级法的基本理论
  • 2.1.1 内部评级的含义
  • 2.1.2 内部评级的分析框架
  • 2.2 内部评级法与标准法相比较的优势
  • 2.2.1 标准法
  • 2.2.2 与标准法相比内部评级法的优势
  • 2.3 内部评级法的国际实践
  • 2.3.1 国外典型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
  • 2.3.2 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概述
  • 第3章 中国银行内部评级法的应用基础
  • 3.1 中国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现状
  • 3.1.1 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
  • 3.1.2 中国银行债项评价体系
  • 3.2 中国银行应用内部评级法的必要性
  • 3.2.1 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内部评级的要求
  • 3.2.2 衡量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
  • 3.2.3 银行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要标志
  • 3.3 中国银行应用内部评级法的可行性
  • 3.3.1 中国银行应用内部评级法的困难
  • 3.3.2 中国银行应用内部评级法的优势
  • 3.3.3 小结
  • 第4章 内部评级核心技术在中国银行的应用
  • 4.1 违约概率PD核心技术在中国银行的应用
  • 4.1.1 客户违约概率PD
  • 4.1.2 中国银行客户违约概率PD模型的建立
  • 4.1.3 PD模型的具体应用
  • 4.2 违约损失率LGD核心变量在中国银行的应用
  • 4.2.1 LGD在银行内部评级和管理中的作用
  • 4.2.2 LGD的量化方法
  • 4.2.3 LGD的研究意义与挑战
  • 4.2.4 创造违约损失率(LGD)的实施条件
  • 第5章 内部评级法在中国银行的实施策略及应用方向
  • 5.1 内部评级体系的实施策略
  • 5.1.1 建立两维评级系统
  • 5.1.2 细化五级分类的级别
  • 5.1.3 优化内部评级体系及业务流程
  • 5.2 内部评级的应用方向
  • 5.2.1 为信贷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 5.2.2 作为贷款定价的计算基础
  • 5.2.3 动态的风险监控和限额制定
  • 5.2.4 促进中行信贷政策体系的发展
  • 5.2.5 准确计提损失准备金
  • 5.2.6 经济资本分配的重要环节
  • 5.2.7 为RAROC管理奠定基础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监管改革[J]. 中国金融 2016(12)
    • [2].我国内部评级法的实施现状及不足分析[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3(06)
    • [3].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分析[J]. 中国金融 2014(22)
    • [4].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在我国的实施[J]. 中国金融 2013(17)
    • [5].从数据起步做好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前期准备[J]. 中国农村金融 2011(10)
    • [6].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研究[J]. 商业时代 2008(01)
    • [7].实施内部评级法 精细管理信用风险[J]. 中国农村金融 2015(12)
    • [8].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及挑战[J]. 现代管理科学 2012(02)
    • [9].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J]. 中国农村金融 2011(18)
    • [10].对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思考[J]. 银行家 2010(10)
    • [11].新政出台[J]. 中国金融家 2013(09)
    • [12].我国银行业内部评级法实施:挑战与对策[J]. 中国金融 2010(21)
    • [13].打开内部评级法的黑箱:假设、模拟与监管实践[J]. 国际金融研究 2008(08)
    • [14].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银行风险承担模型分析[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1(03)
    • [15].我国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内部评级法探析[J]. 浙江金融 2010(04)
    • [16].积极推动零售信贷业务内部评级法建设[J]. 中国金融 2008(02)
    • [17].基于内部评级法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研究[J]. 时代金融 2019(26)
    • [18].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内部评级法与信用风险管理[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 [19].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比较分析[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20].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现状及对策分析[J]. 时代金融 2010(05)
    • [21].杠杆率限制与资本监管有效性研究[J]. 新金融 2009(07)
    • [22].信用评级中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间权重设计的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0(04)
    • [23].关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中数据管理的思考[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
    • [24].基于巴塞尔协议Ⅱ内部评级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有效度量和预警指标体系[J]. 金融监管研究 2012(07)
    • [25].关于内部评级法的应用研究——应用内部评级法优化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结构[J].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26].基于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研究[J]. 金融与经济 2013(04)
    • [27].审视内部评级体系:风险权重、风险偏好与银行业务策略[J].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6)
    • [28].内部评级法下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研究[J]. 浙江金融 2009(01)
    • [29].缓解内部评级法亲周期效应的有效措施研究[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30].运用IRB法化解银行授信过程中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3)

    标签:;  ;  ;  ;  ;  

    内部评级法在中国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