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

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二十世纪后半期,股权激励机制首次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一经出现变被迅速接受,并在九十年代得到了广泛应用。据统计,1998年排在《财富》杂志的前500名美国公司中,绝大多数都实施了对高管层的股权激励政策,因此股权激励政策被视为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促进公司价值创造,推进经济增长的有利武器。我国于九十年代后半期引入股权激励模式,发展初期由于我国国内具体环境等因素导致实施效果很不理想,中间曾一度停止使用。近几年伴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激励计划又被众多上市公司重新提上日程,究其原因主要为上市公司无论是内部治理状况,还是外部市场环境都得到显著改善,客观上促进了股权激励制度的飞速发展。但是,股权激励制度是否真正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关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旨在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总结近五年来股权激励政策在我国进行的程度和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围绕这一研究思路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践过程。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当中,如何有效解决所有者和代理者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股权激励制度的出现被认为是能够有效解决并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的机制。本文旨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有效研究,以促使人们对于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进一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取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国外文献综述和国内文献综述。本文根据国内外参考文献分析发现,国外和国内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持第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国外有Larker、Mork、Berger、Hall和Liebman、以及SesilKroumova, Kruse和Blasi、Servaes和McConnell、Hemalin和weishach,他们主要是以发达国家公开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国内持相同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增泉、周建波和孙菊生、邱世远和徐国栋以及葛杰和殷建等。其中在相关关系中,又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线性相关,即企业业绩随着高层持股比例直线上升;另一种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而是曲线型的,即高层持股比例在不同区间上作用于企业业绩的程度是不同的。持第二种观点即两者之间无任何关系的代表人物中,国外主要有Jensen和Murphy、Himmdberg等,国内持相同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魏刚、袁国良,王怀芳和刘明、胡铭等。第三章是股权激励政策和绩效的相关理论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股权激励概念界定以及模式的比较分析,主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几种股权激励模式,包括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计划和特定目标计划等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模式,包括对每一种模式进行概念界定,提出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以及使用时带来的优缺点。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激励理论,这些理论为股权激励机制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公司绩效概念的界定,以及目前三种主要的业绩评价方法,包括财务指标分析法、EVA分析法以及平衡计分卡,本文对每一种方法的概念、主要内容、设计侧重点以及适用过程中的优缺点都进行详细的对比叙述。第四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进行样本选择,搜集从2006到2010年这五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公布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进一步的筛选,剔除留下194个样本数据;其次提出实证的研究假设,并对模型中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选择和定义;再次构建模型,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行业分布比例和原因,股权激励方式的对比变化,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等;最后是实证分析,分为基于单一财务指标的回归和基于熵值法的回归,综合分析判断出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第五章分析研究结论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根据筛选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一)股权激励政策在我国起步较晚,实施的时间有限,在实施的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采用的股权激励模式上集中于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二)以单一财务指标代表公司绩效,通过对不同的财务指标与高层持股比例实证分析,发现高层持股权激励比例并不一定对公司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三)以CPF综合财务指标为代表的公司绩效与高层持股权激励比例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高层持股比例的提高可以为公司带来绩效的提高。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需要内外部环境的充分配合,因此本文根据前人研究并结合自身分析对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实现可行性要求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完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理论以及国外的实践过程都表明,完善的资本市场能够为长期股权激励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2、完善经理人市场,积极引入高管层竞争机制,在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当中,经理人各个方面的素质可以得到真实的反映,企业可以在这个市场中认识、鉴别、寻找到真正有能力的高层,最大限度的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带来的问题。3、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激励和约束的有效结合,通过建立规范的董事会、以及公司内部监督机构,使股权激励适应公司的治理结构,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4、采取多种股权激励工具的有效组合。5、丰富公司的业绩考核机制,上市公司可以结合自身发展规划,采用多样化的指标或者指标组合,建立适合自身的、科学健全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业绩考核机制。6、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完善。第六章分析不足并提出展望。尽管本文经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符合研究假设的结论,但不可否认本文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是数据少,我国从2006年后才正式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短短五年时间的数据并不能做出十分理想的结果;其次是模型设计方面,本文选择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标准,相比较目前国际上EVA等先进指标,可能代表不了公司的真实水平’最后是计量方法的选择上,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不够先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践过程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可能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 3. 股权激励政策和绩效的相关理论分析
  • 3.1 股权激励的概念及模式选择
  • 3.1.1 股权激励的概念
  • 3.1.2 激励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 3.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3.2.2 人力资本理论
  • 3.2.3 激励理论及效应分析
  • 3.3 绩效概念的界定及评价方法
  • 3.3.1 绩效概念的界定
  • 3.3.2 评价方法
  •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4.1 样本数据的选择
  • 4.2 研究假设、变量定义
  • 4.2.1 研究假设
  • 4.2.2 变量定义
  • 4.3 模型的构建
  • 4.4 实证结果
  • 4.4.1 上市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2 相关系数分析
  • 4.4.3 基于单一财务指标的回归
  • 4.4.4 基于熵值法的实证分析
  • 5. 研究结论以及可行性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可行性建议
  • 6. 研究不足和未来拓展方向
  • 6.1 研究不足
  • 6.2 今后的研究拓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股权激励计划对境内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分析[J]. 当代石油石化 2019(12)
    • [2].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2)
    • [3].民族自治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特征及其效果研究[J]. 会计师 2019(23)
    • [4].双层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以H公司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38)
    • [5].我国股权众筹风险问题[J]. 区域治理 2019(39)
    • [6].股权合作制:用未来激励现在[J]. 人力资源 2020(01)
    • [7].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1)
    • [8].股权激励效应研究述评及展望[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9].思创医惠:股权激励带来新动力[J]. 股市动态分析 2019(50)
    • [10].美英农业股权众筹发展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展望 2020(01)
    • [11].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研究[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12].股权激励的法律适用与实施[J]. 法制与社会 2020(06)
    • [13].巧选股权激励持股平台[J]. 中国外汇 2019(24)
    • [14].美国公司双重股权结构:溯源、争议及借鉴[J]. 财务研究 2019(05)
    • [1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 营销界 2019(48)
    • [16].M集团股权激励问题探讨[J]. 河北企业 2020(03)
    • [17].股权激励、市场关注与市场预期实现[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18].高管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业绩[J]. 财会通讯 2020(03)
    • [19].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 财经界 2020(05)
    • [20].加强股权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 [21].《证券法》2019年修订背景下股权代持的区分认定[J]. 法学评论 2020(03)
    • [2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比较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20(05)
    • [23].股权激励、市值管理与企业现金持有[J]. 财会通讯 2020(07)
    • [24].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究[J]. 西部皮革 2020(08)
    • [25].关于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浅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4)
    • [26].代理问题下国企股权激励与私企股权激励的差异[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12)
    • [27].离婚时夫妻共有股权的处分规则——以夫妻共有股权的价值评估为中心[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03)
    • [28].双层股权结构的“日落条款”[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03)
    • [29].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J]. 法制博览 2020(13)
    • [30].谈双层股权结构的优势——以小米公司为例[J]. 财富时代 2020(05)

    标签:;  ;  ;  

    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