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论文摘要

外形似“锥筒”,腔内疏水、腔外亲水的环糊精(Cyclodextrin,CD)主要包括α、β、γ-环糊精等,以其特有的结构在模拟酶、分子识别,以及食品、日用品、医药、化学工业和农业等众多领域深受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重视。β-环糊精作为目前工业化生产规模最大的环糊精,以其优良的性质、相对低廉的价格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与开发。但是母体β-环糊精分子本身作为主体模型在具体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β-环糊精在紫外、荧光等光谱中则是惰性的,缺少显示电子转移、光致变色等的功能性基团,难于借助各种必要的光学仪器,研究其与客体分子相互作用等:另外,母体β-环糊精缺少酶体上的有效功能点,为增加其分子模拟识别(Pattern Recognization,PR)能力,使之具有酶功能,还需要在环糊精分子上引入一定功能基团将其修饰成为功能性β-环糊精衍生物;此外,β-环糊精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也使其应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对β-环糊精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以获得性能优异的β-环糊精功能主体模型并拓展其应用领域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其具体内容如下:1.低聚乳酸基修饰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药物复合和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聚乳酸(PLA)因其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有关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如果将聚乳酸基团与功能性分子环糊精键合在一起,有可能利用聚乳酸材料的特性,获得具有重要价值的药用新材料,新型生物相容的环糊精衍生物。本文利用丙交酯(二聚乳酸)的开环聚合反应,将低聚乳酸基团修饰于β-环糊精上,得到了水溶性良好、可生物降解的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系列衍生物: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6-oligo(D,L-lactic acid)-β-Cyclodextrin,6-OLA-β-CD)、6-O-低聚(D-乳酸)基-β-环糊精(6-oligo(D-lactic acid)-β-Cyclodextrin,6-ODLA-β-CD)、6-O-低聚(L-乳酸)基-β-环糊精(6-oligo(L-lactic acid)-β-Cyclodextrin,6-OLLA-β-CD)、低聚乳酸-2-羟丙基-β-环糊精(Oligo(lactic acid)-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OLA-2-HP-β-CD)、低聚乳酸-2-羟乙基-β-环糊精(Oligo(lactic acid)-2-hydroxyethyl-β-Cyclodextrin,OLA-2-HE-β-CD)。对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的水溶液稳定性研究中,发现修饰的聚乳酸侧链的可以降解,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动态降解控制释放模式,将传统的环糊精释药方式与聚乳酸施药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药物阿莫西林、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控释释放。发现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中聚乳酸侧链的降解的动态降解控制释放模式,可对阿莫西林的包合物施药产生明显的影响(包合稳定常数从2.4×105降至137.3M-1)。并通过DSC,FTIR,1HNMR对动态降解控制释放产生的原因进行的探讨,认为聚乳酸侧链提供了与客体分子类似氢键的作用力,从而增大了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的包合能力。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低聚乳酸-2-羟丙基-β-环糊精对药物的增溶和稳定性影响实验中,发现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可以有效的增溶并稳定阿莫西林、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低聚乳酸-2-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有效稳定奥扎格雷。并使用相溶解度法测定了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mw=1637)与α-萘乙酸的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为K=177.67M-1。将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在毛细管电泳中作为手性选择剂用于拆分扑尔敏、普萘洛尔、酮替芬3种药物。对酮替芬的拆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mw=1637)达到了Rs=6.5,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mw=1307)达到了Rs=3.2。并发现高分子量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相对于低分子量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有更好的拆分效果。并推测聚乳酸基团有可能与手性药物中N原子发生了作用。2.β-环糊精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热稳定性研究在众多环糊精衍生物中,酯衍生物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环糊精具有空腔这种独特结构,相对于普通的酯化合物,有可能由于空腔包合从而对酯键产生额外的张力,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环糊精本身就可以模拟酯解酶,也有可能对自身酯键产生影响,目前还没有专门真对环糊精酯键稳定性的相关研究。本文合成多种新型环糊精酯衍生物:6-O-单甲酯马来酸酰-β-环糊精、2-O-(4-羟基丁酰)-β-环糊精、乙二胺四乙酸-β-环糊精、氮川三乙酸-β-环糊精、6-O-特戊酰-β-环糊精、6-O-黄原酸-β-环糊精、6-O-十二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四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六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八醇磷酰-β-环糊精。通过DSC/TGA对6-O-单甲酯马来酸酰-β-环糊精、2-O-(4-羟基丁)-β-环糊精、乙二胺四乙酸-β-环糊精、氮川三乙酸-β-环糊精、6-O-特戊酰-β-环糊精、6-O-黄原酸-β-环糊精、6-O-十二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四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六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八醇磷酰-β-环糊精、6-OLA-β-环糊精、OLA-HP-β-环糊精、6-低聚(L-乳酸)基-β-环糊精、3-O-苯甲酰-β-环糊精和6-O-苯甲酰-β-环糊精进行了热稳定性分析。DSC/TGA分析发现3-O-苯甲酰-β-环糊精和6-O-苯甲酰-β-环糊精,由于取代基修饰位置的不同会导致热稳定性有所不同,DSC/TGA曲线中3-O-苯甲酰-β-环糊精在176℃便开始失重,而6-O-苯甲酰-β-环糊精为274℃。3.基于可逆Diels-Alder反应的新型热刺激响应加冠环糊精的合成及应用冠的存在对环糊精超分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冠的引入能给整个分子带来了不同的亲水性或亲油性区域,可以改善环糊精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度;冠的存在也限制了被包合分子的转动自由,可以改变环糊精对特定分子的包合能力;同时,冠还可以与金属离子等络合,作为实现金属酶模拟或者含磷、氮配体催化的活性中心。本文利用酸酐胺解反应,将可逆的Diels-Alder反应基团引入环糊精的冠基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控环糊精包合体系。使用乙二胺基β-环糊精与呋喃/马来酸酐环加成产物和蒽/马来酸酐环加成产物反应分别得到了两种新型的加冠环糊精衍生物。对产品的DSC/TGA测试中发现,蒽/马来酸酐环加成产物加冠β-环糊精可以在135-191℃将蒽结构脱去。并进一步发现蒽结构的脱去会对苯甲酸的包合产生影响。4.新型类树枝状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与微球化载药应用本文以一种简便的方法通过半固相反应合成了类树枝状的环糊精衍生物,这种新的衍生物由于具有环糊精的锥形孔穴以及长的树枝状官能团。对合成的衍生物以乳化-溶剂蒸发法实现了微球化。微球化产品对I2静态流失实验,显示树枝状外围修饰可明显减慢包合物中I2分子释放,并可以通过长短链配比变化实现不同的释放速度。其中,当原料十八醇:乙醇=1:1时,I2释放最慢,只有相同条件下β-CD的250分之一。5.β-环糊精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环糊精的空腔可以和疏水性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可逆的主-客体包合物,提高疏水性客体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有机反应可以在对环境友好的水中进行。同时,该空腔是富电性的,能够影响客体分子的电性环境,使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就能有效地进行。环糊精锥筒上的羟基也可以通过主客体之间的氢键作用使反应朝有利的方向进行。本文使用环糊精衍生物催化H2O2环氧化苯乙烯,发现催化效果依次为羧甲基-β-环糊精>高取代度β-环糊精磺酸酯>低取代度β-环糊精磺酸酯>β-环糊精、硫酸、乙酸。证明带有羧基功能基团的β-环糊精由于一方面可以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反应催化剂,催化效果好于单独的环糊精、单独硫酸、乙酸。使用环糊精催化乙酰丙酮肟化反应,可在不使用硫酸、高温下实现乙酰丙酮的肟化。环糊精催化与传统乙酰丙酮肟化相比,两者的催化机制可能不同,具有空腔的β-CD催化作用是通过与客体分子的选择性复合作用发挥”微胶囊”型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另外β-CD的“锥筒”状空腔是富电性空腔,与客体分子的复合作用还可以改变客体分子的电性环境,增加乙酰丙酮反应位置的电负性,使反应的选择性增加,有效抑制副反应。使用环糊精和KI在室温水相中实现丙烯腈与水的加成反应。环糊精的引入一方面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提高了疏水性丙烯腈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β-CD的空腔周围的羟基也有可能参与了活化该反应。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首次设计并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可生物降解的新型低聚乳酸修饰β-环糊精衍生物:6-OLA-β-CD(mw=1236,n=0.8,x=1.7),6-OLA-β-CD(mw=1339,n=1.219,x=2.325),6-OLA-β-CD(mw=1469,n=1.68,x=2.76),6-OLA-β-CD(mw=1637,n=1.55,x=4.48),6-ODLA-β-CD(mw=1297),6-OLLA-β-CD(mw=1309),OLA-HP-β-CD(x=1.4),OLA-HP-β-CD(x=10.3),OLA-HE-β-CD。(2)首次提出了动态降解控制释放模型,将传统的环糊精释药方式与聚乳酸施药方式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药物阿莫西林、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控释释放。发现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中聚乳酸侧链的降解,对阿莫西林的包合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低聚乳酸-2-羟丙基-β-环糊精对药物的增溶和稳定性影响实验中,发现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可以有效的增溶并稳定阿莫西林、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低聚乳酸-2-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有效稳定奥扎格雷。(3)首次将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在毛细管电泳中作为手性选择剂用于拆分扑尔敏、普萘洛尔、酮替芬3种药物。对酮替芬的拆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发现高分子量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相对于低分子量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有更好的拆分效果。(4)合成多种新型环糊精酯衍生物:6-O-单甲酯马来酸酰-β-环糊精、2-O-(4-羟基丁)-β-环糊精、乙二胺四乙酸-β-环糊精、氮川三乙酸-β-环糊精、6-O-特戊酰-β-环糊精、6-O-黄原酸-β-环糊精、6-O-十二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四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六醇磷酰-β-环糊精、6-O-十八醇磷酰-β-环糊精。(5)通过DSC/TGA对多种新型环糊精酯衍生物进行了热稳定性分析。首次发现3-O-苯甲酰-β-环糊精和6-O-苯甲酰-β-环糊精,由于取代基修饰位置的不同会导致DSC/TGA有所不同。3-O-苯甲酰-β-环糊精在176℃便开始失重,而6-O-苯甲酰-β-环糊精为274℃。(6)合成了两种新型热刺激响应加冠环糊精衍生物:7-氧杂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加冠环糊精、蒽/马来酸加成产物加冠环糊精。通过DSC/TGA证实加冠环糊精的冠部分可以通过加热脱去。在对苯甲酸的分子识别中实现了加冠环糊精的热刺激响应。(7)以一种简便的方法通过半固相反应合成了类树枝状环糊精衍生物,这种新的衍生物具有环糊精的锥形孔穴以及长的树枝状官能团。对I2静态流失实验,显示树枝状外围修饰可明显减慢包合物中I2分子释放,并可以通过长短链配比变化实现不同的释放速度。其中,当十八醇:乙醇=1:1时,I2释放最慢,只有相同条件下β-CD的250分之一。(8)使用环糊精催化H2O2环氧化苯乙烯,发现催化效果依次为羧甲基-β-环糊精>高取代β-环糊精磺酸酯>低取代β-环糊精磺酸酯>β-环糊精、硫酸、乙酸。证明带有羧甲基、磺酸功能基团的β-环糊精由于一方面可以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另一方面可以可作为反应催化剂,催化效果好于单独的环糊精、单独硫酸、乙酸。(9)使用环糊精催化乙酰丙酮肟化反应,可在不使用硫酸,较高温度下实现乙酰丙酮的肟化反应。(10)使用环糊精和KI可在室温水相中实现水对丙烯腈的加成反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环糊精的结构特点
  • 2 环糊精的性能
  • 3 环糊精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 4 环糊精衍生物合成意义及修饰方法
  • 5 论文的选题和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低聚乳酸基修饰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药物复合和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试剂和仪器
  • 2.2 不同取代度6-O-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6-OLA-β-CD),低聚乳酸-2-羟丙基-β-环糊精(OLA-HP-β-CD)和低聚乳酸-2-羟乙基-β-环糊精(OLA-HE-β-CD)的合成
  • 2.3 结果与讨论
  • 3 低聚乳酸基β-环糊精衍生物在药物复合和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2 6-OLA-β-CD对阿莫西林动态降解控制释放
  • 3.3 6-OLA-β-CD对辛伐他汀动态降解控制释放
  • 3.4 6-OLA-β-CD对洛伐他汀动态降解控制释放
  • 3.5 6-OLA-β-CD与α-萘乙酸的包合
  • 3.6 OLA-HP-β-CD与奥扎格雷复合
  • 3.7 6-OLA-β-CD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β-环糊精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稳定性研究
  • 1 前言
  • 2 6-O-单甲酯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的合成
  • 2.1 实验部分
  • 2.2 结果与讨论
  • 3 2-O-(4-羟基丁酰)-β-环糊精的合成
  • 3.1 实验部分
  • 3.2 结果与讨论
  • 4 乙二胺四乙酸-β-环糊精、氮川三乙酸-β-环糊精的合成
  • 4.1 实验部分
  • 4.2 结果与讨论
  • 5 3-O-苯甲酰-β-环糊精,6-O-苯甲酰-β-环糊精,6-O-特戊酰-β-环糊精的合成
  • 5.1 实验部分
  • 5.2 结果与讨论
  • 6 Gemini型环糊精酯的合成
  • 6.1 实验部分
  • 6.2 结果与讨论
  • 7 6-O-黄原酸-β-环糊精的合成
  • 7.1 实验部分
  • 7.2 结果与讨论
  • 8 6-O-磷酸酯-β-环糊精的合成
  • 8.1 实验部分
  • 8.2 结果与讨论
  • 9 多种环糊精酯衍生物热稳定性分析
  • 9.1 试剂与仪器
  • 9.2 DSC/TGA实验
  • 9.3 结果与讨论
  • 10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可逆Diels-Alder反应的新型热刺激响应加冠环糊精的合成及应用
  • 1 前言
  • 2 实验部分
  • 2.1 试剂和仪器
  • 2.2 基于可逆Diels-Alder反应新型可热转化加冠环糊精的合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合成部分
  • 3.2 应用部分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新型类树枝状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微球化载药应用
  • 1 引言
  • 2 制备部分
  • 2.1 试剂与仪器
  • 2.2 类树枝状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
  • 2.3 结果与讨论
  • 3 树枝状环糊精衍生物微球化载碘实验
  • 3.1 实验部分
  • 3.2 结果与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β-环糊精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1 前言
  • 2O2环氧化苯乙烯'>2 β-环糊精磺酸酯、羧甲基-β-环糊精、β-环糊精催化H2O2环氧化苯乙烯
  • 2.1 实验部分
  • 2.2 结果与讨论
  • 3 环糊精催化乙酰丙酮肟化反应
  • 3.1 实验部分
  • 3.2 结果与讨论
  • 4 环糊精催化丙烯腈和水的加成反应
  • 4.1 试剂与仪器
  • 4.2 环糊精催化室温丙烯腈与水的加成反应
  • 4.3 结果与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总结论
  • 第八章 附录
  • 1 符号说明
  • 2 典型红外、核磁共振、质谱谱、DSC/TGA图
  • 发表论文
  • 外文论文1
  • 外文论文2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壳聚糖/β-环糊精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J]. 食品工业 2019(12)
    • [2].以β-环糊精制备除虫菊酯微胶囊及应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2)
    • [3].新型第二代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9(06)
    • [4].基于全-6-脱氧-6-(4-甲酰苯基)-β-环糊精的一维自组装通道结构构筑的有机框架结构[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5].不同环糊精对阿苯达唑增溶作用的考察[J]. 中国药师 2020(03)
    • [6].改性环糊精在环境水污染中的研究进展[J]. 化工科技 2020(01)
    • [7].β-环糊精对玉米淀粉成膜性能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01)
    • [8].单–[6–氧–6–(4–氯苯)]–β–环糊精形成螺旋柱状超分子的自组装行为[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20(03)
    • [9].方兴未艾的环糊精化学[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0(03)
    • [10].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二氧化碳捕捉研究获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6)
    • [11].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 现代盐化工 2020(04)
    • [12].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工业发酵染菌(Bacillus cohniistrain PGRS7)的鉴定及防治[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4)
    • [13].大环糊精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01)
    • [14].环糊精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之研究进展[J]. 轻工学报 2019(02)
    • [15].植根深远的环糊精化学[J]. 化学工程师 2019(05)
    • [16].β-环糊精的应用进展研究[J]. 山东化工 2017(24)
    • [17].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6)
    • [18].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 2017(01)
    • [19].壳聚糖-β-环糊精药物载体的制备与表征[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04)
    • [20].高水溶性β-环糊精衍生物对萘胺的包合与洗脱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1)
    • [21].衍生化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米那普仑对映体及其分离机制[J]. 色谱 2017(03)
    • [22].荧光素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7(02)
    • [23].腐殖酸和β-环糊精对阿特拉津光降解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7)
    • [24].环糊精及肽配体介导的毒死蜱非竞争检测模式[J]. 食品科学 2017(16)
    • [25].α-环糊精对α-半乳糖苷酶的抑制[J]. 食品工业 2016(05)
    • [26].β-环糊精的修饰方法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27].β-环糊精与α-半乳糖苷酶相互作用的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09)
    • [28].响应面法优化β-环糊精提取葡萄叶白藜芦醇工艺[J]. 食品科学 2016(22)
    • [29].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4(06)
    • [30].环糊精的发展及特性研究[J]. 中国果菜 2015(04)

    标签:;  ;  ;  ;  ;  ;  ;  ;  

    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