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篇》重文研究

《类篇》重文研究

论文摘要

《类篇》是宋代王洙等人奉敕编纂的一部大型官修字书。它继承《说文》《玉篇》,不仅收录了大量隶定楷化后的古籀篆隶字形,而且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孳乳的一些新字,反映了汉字发展到宋代的状况,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汉字系统。本文主要从文字学角度对《类篇》所收重文进行梳理。按照历时和共时将其分为古文类重文和或体俗体类重文。古文类重文主要在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字形并结合出土文献,从字形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或体俗体类重文以形声字为主,本文在对其构形的分析主要从声符形符的省略、增繁、替换等角度结合例子进行研究。最后,本文就《类篇》所反映出的字形流变方面的几点规律性认识进行概况总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类篇》概说及其研究价值
  • 1.1.2 《类篇》的研究现状
  • 1.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类篇》所收重文概况
  • 2.1 前言
  • 2.2 《类篇》收重文数量以及出现情况
  • 第3章 《类篇》中的古文类重文研究
  • 3.1 前言
  • 3.2 古文类重文的隶定楷化程度
  • 3.2.1 完全隶定楷化的
  • 3.2.2 部分隶定楷化的
  • 3.2.3 未隶定楷化的
  • 3.3 古文类重文类型及分析
  • 3.3.1 隶定古文
  • 3.3.2 隶定籀文
  • 3.3.3 隶定篆文
  • 3.3.4 特殊的楷化隶书
  • 3.3.5 隶定奇字
  • 3.4 古文类重文的来源
  • 第4章 《类篇》中的或体类俗体类重文
  • 4.1 前言
  • 4.2 或体类俗体类重文的结构类型
  • 4.2.1 形声字
  • 4.2.2 会意字
  • 4.3 或体类俗体类重文的标记方式
  • 4.3.1 或书类
  • 4.3.2 亦书类
  • 4.3.3 俗书类
  • 4.3.4 唐武后造字
  • 4.4 或体字构形分析
  • 4.4.1 改换构件
  • 4.4.2 省略构件
  • 4.4.3 增繁构件
  • 4.4.4 改换偏旁位置
  • 4.4.5 隶定造成的形符或声符差异
  • 4.5 俗体字构形分析
  • 4.5.1 俗书类
  • 4.5.2 "或书作""亦书作"类
  • 第5章 《类篇》重文字形流变
  • 5.1 前言
  • 5.2 古文类重文流变
  • 5.3 或体俗体类重文流变
  • 5.4 隶变规律
  • 5.4.1 省并
  • 5.4.2 省略构件
  • 5.4.3 偏旁讹化
  • 5.4.4 偏旁混同
  • 5.4.5 偏旁分化
  • 5.5 司马光按语对字形流变的阐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类篇》互训的更新与改进[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S2)
    • [2].《类篇》到底有没有古本今本之别——与杨正业先生商榷[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02)
    • [3].新附字在《说文》《类篇》中释义之对比分析[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 [4].《集韵》和《类篇》的俗字初探[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5].姚刊三韵本《类篇》石部补校七例[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6].《集韵》《类篇》失误例证[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 [7].《玉篇》与《类篇》的比较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
    • [8].《类篇》的编纂思想研究[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7)
    • [9].《类篇》引《国语》例辨正[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9(06)
    • [10].略论《集韵》、《类篇》成书的条件[J]. 湖北社会科学 2009(11)
    • [11].中华书局姚刊三韵本《类篇·石部》校读劄记[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2].《类篇》汇纂《集韵》又音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2)
    • [13].《类篇》互训的依据探析[J]. 济宁学院学报 2010(05)
    • [14].《类篇》所引《说文》辨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5].《类篇》对《集韵》反切注音的继承与革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6].《类篇》所引《说文》辩正[J]. 大家 2012(04)
    • [17].《类篇》部首系统考:宋代官定字书的字序观念[J]. 中国文字研究 2016(01)
    • [18].双轨制辞书《集韵》《类篇》比较研究述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9].《集韵》、《类篇》反切比较中反映的入声消变[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类篇》编排特色析论——基于“双轨制”辞书《集韵》《类篇》的对比分析[J]. 辞书研究 2013(05)
    • [21].《类篇》疑难字考辨五则[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2].《类篇》异读字所反映的云、以合流演变规律[J]. 菏泽学院学报 2012(04)
    • [23].《类篇》在辞书编纂体例史上的贡献[J]. 辞书研究 2011(05)
    • [24].家宴你来做 肉类篇[J]. 红领巾(成长无限) 2013(09)
    • [25].编纂《(论语)类篇》 解读德性文化[J]. 长江论坛 2012(01)
    • [26].《龙龛手镜》《类篇》古本考[J]. 辞书研究 2008(02)
    • [27].鸟类篇 飞行学院,开学啦[J].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9(05)
    • [28].《类篇》重音字所反映的古全浊声母不送气问题探讨[J]. 语文学刊 2009(10)
    • [29].《说文解字》与《类篇》的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6)
    • [30].“X:Y”类新闻篇名的结构、语义研究[J]. 语文建设 2016(18)

    标签:;  ;  ;  ;  

    《类篇》重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