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离轻链论文-陈旭端,骆晓峰,祖燕萍,叶洪,李琳琳

血清游离轻链论文-陈旭端,骆晓峰,祖燕萍,叶洪,李琳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清游离轻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清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预后

血清游离轻链论文文献综述

陈旭端,骆晓峰,祖燕萍,叶洪,李琳琳[1](2019)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游离轻链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 FLC)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初诊MM且有行s FLC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的肾功能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方法分析s FLC在初诊MM患者肾损害和预后中的作用。结果:70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肾功能损害,相比于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损害组的血红蛋白(Hb)水平低,血尿酸(Uric acid)、校正血钙(Corrected calcium)、血肌酐(Scr)、血清β2微球蛋白(S-β2-MG)、受累s FLC(Involved s FLC)水平均高;ISS III期、受累s FLC≥500 mg/L、行血液透析的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430μmol/L、ISS III期和受累s FLC≥500 mg/L均是初诊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用ROC曲线分析提示受累s FLC为705.0 mg/L,这是预测初诊MM患者发生肾损害的最佳阈值(AUC为0.727,P=0.003,敏感性为65.0%,特异性为82.0%)。患者中位随访31.0(1-84)个月,受累s FLC≥500 mg/L组和受累s FLC <500 mg/L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和5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s FLC高比率组(κ/λ>32或<0.03)和低比率组(0.03≤κ/λ≤32)的中位生存期同样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7 vs 40个月,P=0.436)。结论:初诊MM患者肾功能损害组的受累s FLC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组,血尿酸≥430μmol/L、ISS III期和受累s FLC≥500 mg/L是初诊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s FLC有助于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受累sFLC的水平或sFLC比率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赵丹,姜佳岐,林琳[2](2019)在《血清游离轻链及其κ/λ比率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FLC)及sFLC-κ/λ比率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现,为MM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初次确诊为MM的患者43例,sFLC增高的其他疾病患者40例。分析初诊MM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MM患者的sFLC类型分为sFLC-κ组和sFLC-λ组,分析2组sFLC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FLC-κ/λ比率在MM患者与非MM患者中的表现情况;依据受累/非受累sFLC比值100为界分为低比率组和高比率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初诊MM患者中IgG类型最多。sFLC-κ组和sFLC-λ组血红蛋白水平与sFLC呈负相关(r=-0.307,r=-0.494,P <0.05),sFLC-κ组和sFLC-λ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与s FLC呈正相关(r=0.453,r=0.689,P <0.05),sFLC-κ组和sFLC-λ组骨髓浆细胞比例与sFLC呈正相关(r=0.307,r=0.309,P <0.05),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钙水平与sFLC之间无相关性(P> 0.05), sFLC-κ组血肌酐水平与sFLC没有相关性(P> 0.05),而sFLC-λ组血肌酐水平与sFLC呈明显正相关(r=0.697,P <0.01)。MM患者sFLC-κ/λ比率<0.26或> 1.65的比例高于非MM患者,受累/非受累sFLC比率≥100的MM患者比例也显着高于非MM患者(P <0.01)。与低比率组相比,高比率组MM患者初次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和血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和ISS国际分期更高,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初次入院时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血钙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M患者λ型轻链与肾损伤相关。sFLC-κ/λ比率异常多发生在MM患者中。受累/非受累sFLC比率≥100的MM患者症状重,临床预后可能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吴颖涛,邹琳,黄前川,曹军皓,丁进亚[3](2019)在《血清游离轻链及其比值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及其比值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ight chain multiple myeloma,LCM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5例LCMM患者,其中κ型62例,λ型53例,收集治疗前后的血清及尿液标本;比较sFLC比值、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尿本周蛋白(Bene-John protein,BJ)诊断LCMM的阳性率,分析sFLC水平对M蛋白鉴定的影响,评价sFLC水平、正常免疫球蛋白、BJ及血清肌酐(creatinine,Cr)的相关性,观察sFLC和BJ在疗效监测中的作用。结果 sFLC比值诊断LCMM的阳性率为99.13%,高于免疫固定电泳(89.57%)、血清蛋白电泳(47.83%)、BJ(86.09%),sFLC比值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对LCMM的诊断率达100%。sFLC水平与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负相关(r=-0.334,P=0.001),与BJ和血清Cr水平均无相关性(r=0.143,P=0.128;r=0.073,P=0.438),BJ与血清Cr水平无相关性(r=0.043,P=0.661);达到完全缓解的LCMM中有17.95%的sFLC及其比值均显着异常。结论 sFLC水平可反映骨髓瘤免疫不全麻痹的程度,sFLC水平、尿BJ水平、肾功能损害之间无相关性,sFLC用于监测LCMM治疗反应较BJ更加敏感。(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旭涵,陈欣,谌达程,刘丰,王荔枝[4](2019)在《肾功能对慢性肾脏病血清游离轻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血清游离轻链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目前其参考范围主要依据国外文献,缺乏中国大样本数据,随肾功能不全进展,κ/λ比值如何变化及其意义存在争议。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游离轻链(FLC)的水平、参考范围及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住院并检测血清游离轻链的患者共2 71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κFLC、λFLC与血清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κ/λ存在相同的相关趋势,但与eGFR相关性较强(均P<0.01)。肾功能正常并除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及自身免疫病、感染的CKD患者中(n=690),κFLC范围为10.75~68.22 mg/L,λFLC范围为12.16~50.29 mg/L,κ/λ范围为0.49~1.93(均为95%置信区间)。扩大至所有肾功能分期后,κFLC范围为11.10~152.89 mg/L,λFLC范围为12.20~118.53 mg/L,κ/λ范围为0.52~2.36。当按肾功能分层使用不同参考范围时,可提高诊断效率。结论:随肾功能不全进展,血清FLC水平及κ/λ比值升高,影响对单克隆球蛋白病的诊断效率,不同的肾功能状态CKD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本文来源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贾子超,张晓方,孙颖,曹灿,胡志东[5](2019)在《血清游离轻链对克隆性浆细胞病诊疗价值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浆细胞病(PCD)主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浆细胞白血病、重链病、丙种球蛋白血症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由于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正常的多克隆浆细胞增殖受抑制,引起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因此血清游离轻链(sFLC)是检测浆细胞病的高敏感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已用于浆(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鲁家才,黄少军,田小龙,周小芬,莫扬[6](2018)在《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6例MM患者,留取初诊和联合化疗后的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散射法测定sFLC,同时应用免疫固定电泳(IFE)检测血清M蛋白,分析sFLC在MM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结果:初诊时116例MM患者sFLC或其比值均有异常改变,且ISSⅢ期患者sFLC水平显着高于ISSⅠ期和Ⅱ期患者,而IFE检测血清M蛋白阳性率为87.3%;联合化疗后血清游离轻链κ或λ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中有效组患者sFLCκ/λ比值恢复正常为70.2%,进展期患者sFLC水平有明显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且sFLCκ/λ比值有2例恢复正常,高sFLC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肿瘤负荷和更强的侵袭性,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sFLC检测在MM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以及微小肿瘤负荷检测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8年06期)

苏倩倩,周志刚,童来根,黄文娟,陈思思[7](2018)在《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率(sFLCR)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人的血清游离轻链,计算出sFLCR,并将患者分为高比率组和低比率组;分析高比率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R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进而评价sFLCR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作用。结果比较高比率组与低比率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发现两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和Ig G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高比率组患者的DS分期中Ⅱ和Ⅲ期人数更多,β_2微球蛋白、sFLCR(≥100或≤0. 01)和血肌酐也多于低比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有显着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β_2微球蛋白(P=0. 020)和sFLCR(P=0. 011)差异更明显,为高比率组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高比率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R与β_2微球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FLCR≥10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R与β_2微球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0. 680),而sFLCR≤0. 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R与β_2微球蛋白呈显着负相关(r=-0. 709)。采用ROC曲线分析比较β_2微球蛋白和sFLCR诊断的准确性,β_2微球蛋白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17,而sFL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78。结论 sFLCR可定量、准确诊断高比率多发性骨髓瘤,因此可作为临床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李小燕,周铁成,程晓东[8](2018)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方法对1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结果以及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结果1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检出94例,占82.46%;未检测出M蛋白20例。单纯依靠免疫固定电泳漏诊率为17.54%。未检出M蛋白的20例患者的游离轻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都有κ或λ链水平的显著升高,或者κ和λ水平同时升高,因此对于单纯依靠免疫固定电泳漏诊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检测血清游离轻链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陈曦[9](2018)在《血清游离轻链联合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近20年来在所有恶性肿瘤领域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研究进展最迅速的一种血液疾病,其在血液学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瘤,且目前仍不可被治愈[1]。而MM的治疗进展主要得益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血清、细胞、分子及基因等多层次方面均有长足进步。血清学诊断方面最显着的项目是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sFLCs)检测[2],这种检测方法大大弥补了既往凭临床表现、骨髓浆细胞比例及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的不敏感、不定量、易漏诊等方面不足。本实验使用sFLCs联合IFE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筛选、预后判定以及疗效评估,以进一步评价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液科99名初治MM住院患者,并设置5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sFLCs联合IFE检测对MM患者进行筛选。随后对资料完整的87例MM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长30.2个月,并将以上患者初诊时sFLCs检测结果结合R-ISS分期系统对MM患者进行预后判定。另通过sFLCs检测联合IFE对使用不同方案(包括CTD方案及PAD方案)治疗足四疗程的40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99例初诊M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群均同时采用sFLCs及IFE检测,随后通过SPSS 22.0对上述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FLCs检测和IFE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而sFLCs检测相对IFE更敏感,且将sFLCs及IFE检测联合起来比任何一种单一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2.将sFLCs联合R-ISS分期系统对87例于本院治疗资料完整的MM患者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提示高血清游离轻链率及R-ISS分期越晚的MM患者,预后越不佳。3.此外,在对40名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包括CTD方案及PAD方案)并且满四个疗程的MM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Excel对其治疗前后的sFLCs检测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示p<0.01,说明治疗前后sFLC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秩和检验发现PAD方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CTD治疗方案。结论:sFLCs联合IFE检测能够筛选出MM患者,并对初诊MM患者的预后进行判定,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对治疗疗效进行检测。因此,sFLCs联合IFE检测在MM患者临床管理(包括早期诊断、预后判定以及疗效评估)中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4-13)

张润平,王亚兰[10](2018)在《血清游离轻链在B细胞淋巴瘤中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淋巴瘤在我国常见肿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世界上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淋巴瘤是原发于全身淋巴结和器官淋巴组织的实体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它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两类,非霍奇金淋巴瘤是非单一的疾病,它是种免疫学表型、生物学规律、形态学特点、治疗敏感性和进展速度各不相同的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亚型是B细胞起源的淋巴瘤。近年来诸多研究报道称,有多种B细胞淋巴瘤可产生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但B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产生免疫球蛋白,若B细胞出现病理状态如B细胞淋巴瘤,则促炎细胞因子可能驱动B细胞增殖导致单克隆性的疫球蛋白分泌增加。所以检测血中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可以提示B细胞出现异常的病理状态甚至是恶性肿瘤。在国外血清轻链异常水平一直被认为是血浆细胞恶性肿瘤的决定性预后因素,同时检测FLC的免疫比浊法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均是临床医生认可的,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应用FLC的检测,并用于预测各种浆细胞病的预后,FLC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4期)

血清游离轻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FLC)及sFLC-κ/λ比率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现,为MM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初次确诊为MM的患者43例,sFLC增高的其他疾病患者40例。分析初诊MM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MM患者的sFLC类型分为sFLC-κ组和sFLC-λ组,分析2组sFLC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FLC-κ/λ比率在MM患者与非MM患者中的表现情况;依据受累/非受累sFLC比值100为界分为低比率组和高比率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初诊MM患者中IgG类型最多。sFLC-κ组和sFLC-λ组血红蛋白水平与sFLC呈负相关(r=-0.307,r=-0.494,P <0.05),sFLC-κ组和sFLC-λ组血β2微球蛋白水平与s FLC呈正相关(r=0.453,r=0.689,P <0.05),sFLC-κ组和sFLC-λ组骨髓浆细胞比例与sFLC呈正相关(r=0.307,r=0.309,P <0.05),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钙水平与sFLC之间无相关性(P> 0.05), sFLC-κ组血肌酐水平与sFLC没有相关性(P> 0.05),而sFLC-λ组血肌酐水平与sFLC呈明显正相关(r=0.697,P <0.01)。MM患者sFLC-κ/λ比率<0.26或> 1.65的比例高于非MM患者,受累/非受累sFLC比率≥100的MM患者比例也显着高于非MM患者(P <0.01)。与低比率组相比,高比率组MM患者初次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和血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和ISS国际分期更高,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初次入院时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血钙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M患者λ型轻链与肾损伤相关。sFLC-κ/λ比率异常多发生在MM患者中。受累/非受累sFLC比率≥100的MM患者症状重,临床预后可能较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清游离轻链论文参考文献

[1].陈旭端,骆晓峰,祖燕萍,叶洪,李琳琳.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游离轻链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赵丹,姜佳岐,林琳.血清游离轻链及其κ/λ比率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3].吴颖涛,邹琳,黄前川,曹军皓,丁进亚.血清游离轻链及其比值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

[4].李旭涵,陈欣,谌达程,刘丰,王荔枝.肾功能对慢性肾脏病血清游离轻链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

[5].贾子超,张晓方,孙颖,曹灿,胡志东.血清游离轻链对克隆性浆细胞病诊疗价值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6].鲁家才,黄少军,田小龙,周小芬,莫扬.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8

[7].苏倩倩,周志刚,童来根,黄文娟,陈思思.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8

[8].李小燕,周铁成,程晓东.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9].陈曦.血清游离轻链联合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8

[10].张润平,王亚兰.血清游离轻链在B细胞淋巴瘤中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标签:;  ;  ;  ;  

血清游离轻链论文-陈旭端,骆晓峰,祖燕萍,叶洪,李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