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段惠新闫林张晓燕(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河南温县454850)

【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37-02

【摘要】目的探讨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CTA表现,并将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显示(SSD)并辅以容积显示(VR)等技术进行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检出36个动脉瘤病灶,其中29例为单发动脉廇,3例为多发动脉廇。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29例,发生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3例。结论MSCTA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可以多方位、立体成像,可作为首要筛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颅内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AN)是两大卒中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好发于40~70岁的成人。由于颅内动脉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早做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准确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周围毗邻血管的关系非常重要,可以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龄21~75岁,平均43.15岁,患者临床上多以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为症状突发起病,少部分表现为反复头晕、头痛或伴有意识模糊。

1.2仪器与方法使有美国GE公司Brightspeed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范围从颅顶至主动脉弓,扫描参数:120KV,380mAS;准直器宽1.25mm,0.5S/N,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视野180mm,探测器1mm×16,对比剂:350-370mgIml碘海醇80-100ml+30ml生理盐水。方法:采用高压注射器bolus注射,速度4-5ml/s,动脉期延迟18-22s,采用智能监控软件,选定一侧颈内动脉主干做为监控血管,达到阈值后触发扫描。

1.3图像后处理将原始数据传送至GEAW4.4工作站上进行2D和3D血管重建,包括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由二位经验的主治医师对颅内动脉瘤的特征进行描述,包括颅内动脉瘤的存在和数目、位置和载瘤动脉、动脉瘤长径及瘤颈宽度和走向,以及动脉瘤与视神经、前床突等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等。

2结果

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MSCTA检查,发现动脉瘤灶36个,其中单发29例,多发动脉瘤2处2例、3处1例;载瘤动脉分别位于大脑前动脉9例,大脑中动脉10例,前交通动脉9例,后交通动脉2例,大脑后动脉2例,颈内动脉床突段1例,基底动脉分支处1例。25例瘤体直径<20mm,最大者直径3.4cm,最小者直径仅2mm,瘤体以圆形或卵圆形居多,也可显示为葫芦形或蛇形。经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瘤体、瘤颈、瘤内腔及载瘤动脉,并清楚显示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32例患者中有28例经手术或DSA所见与MSCTA结果一致,4例选择保守治疗。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的局灶性异常扩大,发病率约为0.9%,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半数以上于40岁以后发病,其中约90%起自颈内动脉系统,约10%起自椎一基底动脉系统[1]。颅内动脉瘤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可以伴有脑内血肿以及出血后发生血管痉挛而引起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MSCTA是经周围静脉高速注入对比剂,在靶血管内对比剂达到高峰时进行快速螺旋容积扫描,对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应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进行MIP、VR、SSD、MPR等二维和三维靶血管重建成像的方法。MSCTA可清楚显示直径2mm以上的动脉瘤,小于2mm的动脉瘤由于成像的技术问题,如靶血管CT值的域值设定,操作者对疾病的认识等,易造成漏诊。MRA最大的优势在于无需造影剂,但MRA检查时间长,不利于危重患者,且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脑动脉旁的小血凝块与小动脉瘤不易鉴别。与DSA相比,DSA可以直接显示动脉瘤与动脉的关系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目前仍以DSA为诊断颅内动脉瘤金标准,但DSA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有可能导致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同时检查费用高,射线接触时间长,加上投照角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管重叠,不利于血管瘤的检出。

颅内MSCTA及三维重建可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从而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能指导临床医生模拟手术入路。临床研究表明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适当的处理颅内积血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质量,是急性期手术治疗的优势之一[2]。许多学者认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有望取代DSA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3]。

总之,MSCTA以其扫描时间短、安全无痛苦、成像技术优越等诸多优势,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为首选筛查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许东,陈嵩伦.颅内假性动脉瘤DSA的影像表现.医学与理论实践[J].2008.21(8):1138-1139.

[2]陆永健,李明昌.何伟文.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出血.中华显微外科杂志[J].2006.29(2):152-154.

[3]滕才钧,黎志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4):270-273.

标签:;  ;  ;  

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