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

王成林(四川省兴文县五星初级中学四川兴文644404)

摘要:初中数学在初中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考能力和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既要注重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数学题目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在解答题目的整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模式,不会再被一些数学难题所困扰。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思路;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186-01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仅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题能力的高低,忽略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教学和拓展,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数学教学开展的初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1、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逐步推进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发生的重大变化,初中数学教学成果取得的长足发展,为我国人才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1.1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让学生不能很好融入到教学当中

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喜欢程度,很大地影响着学生这门课程的成绩。在当前,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缺乏足够的兴趣,认为学习数学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从而造成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产生很大的动力。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在内心当中树立学习的动力,没有真正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没有在内心当中形成正确认识,从而造成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所以在数学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指引,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为提高数学成绩,在内心当中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数学成绩的提高做出重要推动力。

1.2教学方法缺乏实用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专业知识传授的重要推动力,他是决定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动力和兴趣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当今,很多学校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实际需求,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够放开,总是产生一系列思维定式,影响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形成。例如:当前很多教师都是采用课本进行教学,给学生传授的解题方法都是采用课本上原有的解题思路。从而让班级的学生都采用一种解题思路来解答问题,不能形成运用多种知识来解答相同问题。并且,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考虑这道题目的出发点,知识单纯进行问题解决,不能针对考察的知识点进行题目创新,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道题目的精髓所在。

2、提升初中数学学生解题思路的措施分析

2.1渗透各类数学思想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引入各类数学思想的定义和运用,有助于学生吸取各类数学思想的精髓,培养自身的解题思路,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假设思想、类比思想等多种,以分类讨论思想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对其的引入和运用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路的培养,也有利于使学生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已知直线AB,有一点C满足AB=3AC,求AB∶BC的值”时,教师应在黑板上画出直线AB,然后让学生思考C点可能在哪些位置。首先有学生说设AC的长度为x,则AB为3x,故而BC为2x,从而就可以解得结果,但有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解法人为地将C点设置在AB内了。此时教师就可以开始正式讲解解法,教师首先在图中画出C点可能处于的两个位置:在线段AB上或在线段AB外,针对两种不同的位置,这道题就有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得出这道题的两个不同的答案是3∶2或3∶4。通过这道题目的讲解,使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其他题目的布置和讲解,让学生对于分类讨论思想有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最终使学生具有分类讨论的解题思维,使学生能在解题时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出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解题的好习惯。

2.2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解题时,或多或少会出现思路不清晰、不明确的情况,教师要培养并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就应对学生解题时产生的疑惑进行及时的解答。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对解题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不敢进行询问,若是教师注重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敢于向教师寻求帮助。师生之间长期的有效交流,能够增强彼此的默契和亲近感,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有利于学生对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有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扩展。

例如在教学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关题目时,由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有多重定理可以使用,很多定理的相似度很高,学生在应用时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当学生对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存在疑惑,理解不清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证明三角形全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例如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两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和三个对应角存在哪些相等关系,从而发现是两边相等,并且两条边之间的夹角也完全相等,并对之进行证明,再通过两三角形边角边全等的判定定理去证明。这时候有学生提出问题:“这个角一定要是两条相等的边之间的夹角吗?”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解题方法为基础进一步解决。在这个证明过程中,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就是在证明两个三角形角度相同时出错,这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疑惑进行及时解决,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会让学生增强信心和信赖感,在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并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解题时逻辑清晰、表达更加明确。

3结语

初中数学,是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一些解题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活学数学,灵活运用数学,开阔自我思维,从根源提升自我的技能和素养。作为教师

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构思教学活动,以多样、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地引发学生开阔思维,真正意义上地让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多变理解和运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文良。《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解应用题不再苦恼》,学术期刊《学周刊B版》,2014年12期.

[2]于洪丽。《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学术期刊《读与写(上,下旬)》.

[3]张雷。《数学解题思路是如何形成的》,学术期刊《广东教育:高中版》,2012年4期.

标签:;  ;  ;  

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