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与细胞蛋白FKBP38相互作用及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与细胞蛋白FKBP38相互作用及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个全球性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感染机体后极易导致慢性肝炎、并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坏死,最终导致肝癌。目前对于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制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除了病毒本身因素外,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组成病毒的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和非结构蛋白中(Non-structural Protein),非结构蛋白5A(NS5A)通过与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信号转导、胞内物质转运、抗细胞凋亡以及其它的一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许多相互作用的后果都能维持或促进病毒在细胞内的持续复制,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以NS5A蛋白为钓饵,通过筛选人胎肝细胞cDNA基因文库,寻找与HCV NS5A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NS5A与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并研究其生物学意义。首先构建了HCV NS5A酵母表达质粒,并利用Gal4酵母双杂合系统对人胎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通过第一轮筛选初步获得阳性候选克隆后,将上述克隆再次分别与NS5A钓饵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进行第二轮验证,获得十二个阳性克隆。测序后通过Blast检索发现这十二个克隆含有两个cDNA序列,分别编码38kD免疫抑制剂FK506结合蛋白(38kD immunosuppmssant FK506-bindingprotein,FKBP38)和ADP核糖基化样因子6的作用蛋白(ADP-ribosylation-likefactor-6 interacting protein 1,Aip-1)。已有文献报道,NS5A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抑制细胞凋亡,而FKBP38能通过其跨膜端将Bcl-2抗凋亡家族的两个分子Bcl-2和Bcl-xL锚定到线粒体外膜上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由此可以推测NS5A与FKBP38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参与抑制细胞凋亡,值得作进一步研究。为进一步验证NS5A与FKBP38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体外翻译获得35S标记的NS5A和带HA标签的FKBP38。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在HA抗体存在下,NS5A和HA-FKBP38在体外可发生物理上的结合。进一步构建NS5A-myc和HA-FKBP38真核表达质粒并共转Cos7非洲绿猴肾细胞,结果发现无论是加入myc抗体还是臥抗体,这两个蛋白始终在免疫复合物中被检测到。进一步在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的裂解液中,加入上述蛋白抗体也获得同样结果。同时,通过免疫共沉淀还发现FK506并不影响上述两个蛋白的结合。然后应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确认两者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瞬时共转还是在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中,这两个蛋白均存在于胞浆的相同位点。进一步利用亚细胞器特异性染料和标志蛋白进行激光共聚焦发现FKBP38定位于内质网和线粒体,而NS5A定位于内质网并有部分存在于线粒体。进一步运用Gal4酵母双杂合系统和激光共聚焦进行突变体分析,发现NS5A的148-236位氨基酸参与了和FKBP38的相互作用,且这一片断包含一个Bcl-2同源区;而FKBP38的跨膜区对它与NS5A的结合也至关重要。上述结果证明NS5A和FKBP38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为研究NS5A与FKBP38相互作用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了表达NS5A的Huh7-NS5A稳定细胞株。利用该细胞株和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发现这两种细胞都能抑制凋亡诱导剂引起的细胞凋亡;当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中的NS5A后,复制子细胞部分恢复凋亡敏感性,提示NS5A具有抗凋亡活性。另一方面,利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内源性FKBP38表达后发现这两种细胞部分恢复对凋亡诱导剂的敏感,而对照细胞无明显差异,提示NS5A的这种抗凋亡活性依赖于FKBP38。在Huh7-NS5A稳定细胞株中通过siRNA干扰FKBP38后检测凋亡诱导剂诱导凋亡后PARP剪切体的量,发现稳定细胞株中被剪切的PARP量明显较少,说明NS5A的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稳定线粒体的方式实现。鉴于Bcl-2在Huh7细胞中缺如,以上结果提示在Huh7细胞中NS5A可能发挥类似抗凋亡分子Bcl-2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FKBP38实现。综上所述,本文应用Gal4酵母双杂合系统以HCV NS5A为诱饵对人胎肝cDNA文库进行了筛选,发现FKBP38是NS5A的相互作用蛋白.在确认NS5A与FKBP38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这种相互作用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了NS5A抑制细胞凋亡可通过FKBP38所介导,提出了NS5A抑制细胞凋亡一种新的途径,丰富了对NS5A抗凋亡机制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病毒蛋白与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HCV的致病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与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相互作用细胞蛋白的筛选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与细胞蛋白FKBP38相互作用的确认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总结及创新点
  • 综述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26)
    • [2].卵巢上皮性肿瘤中FKBP38蛋白的表达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18)
    • [3].FKBP38蛋白对人源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调控[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0(08)
    • [4].肢芽间充质干细胞条件性FKBP38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01)
    • [5].FKBP38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应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06)
    • [6].FKBP38条件性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株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6)
    • [7].Rheb通过FKBP38调节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标签:;  ;  ;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与细胞蛋白FKBP38相互作用及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