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凉伞论文-姚明君,周阿萱

大鼓凉伞论文-姚明君,周阿萱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鼓凉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遗,漳州,传统民间舞蹈,“大鼓凉伞”

大鼓凉伞论文文献综述

姚明君,周阿萱[1](2018)在《漳州传统民间舞蹈“大鼓凉伞”的保护途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鼓凉伞"是漳州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本文尝试探究根源,发掘该舞蹈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将其进行解构,为舞蹈编创者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素材。本文着重从"大鼓凉伞"的动态形式分析,试图将其更明确化,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4期)

谢东[2](2016)在《漳州大鼓凉伞》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鼓凉伞,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队欢庆胜利时跳的一种群舞,享有"伞圆地方,鼓舞尽神"之美誉。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载:"大鼓凉伞"亦称"药鼓阵",主要流传于漳州市市区周边的天宝、九湖、颜厝、程溪及台湾省一带。2008年被省文化厅授于第叁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来源于《福建理论学习》期刊2016年05期)

陈郎迪[3](2016)在《漳州“大鼓凉伞”舞蹈在广场舞中的融合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鼓凉伞”舞是漳州地区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民间舞蹈。在当地,每当逢年过节,大大小小的村镇中,不论是祭祀神明的活动,或是其他喜庆之事,随处可见舞者背着大鼓,撑着凉伞,尽情舞蹈的场面。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化,许许多多的民间舞蹈艺术已与我们的生活悄然疏远。笔者认为,这样的现代化发展固然有益且必要,但是对于一些传统文化来说,却是打击性的,我们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进行保护呢?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试想,能否将当今盛行的、百姓们津津乐道的群众文化项目与民间舞蹈传统艺术进行相融合,一方面,能够创新出一种全新的理念,另一方面,又能很好的保存这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于是笔者认为,将如今兴起的群众文化——广场舞,与漳州民间舞蹈艺术一一大鼓凉伞,这两者进行相互融合,设计出属于当地特有的广场舞蹈形式,不仅让人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得到了锻炼和放松,更能够使这样的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本文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影像、文字资料的采集,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动作分析法、舞蹈创编法等方法,分别对漳州大鼓凉伞和广场舞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试将两者的道具、动作、队形等方面进行融合设计,并探究两者结合后的作用与意义。试图为大鼓凉伞的在广场舞中的融合设计实践操作提供某些方面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5)

林玉份[4](2012)在《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凉伞的体育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鼓凉伞作为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已有悠久的历史,现已在闽南地区开展的火热,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讲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健身娱乐项目,并受到了当地人们的喜爱,它的存在与发展促进了农村老年体育的发展。现今的大鼓凉伞不单单是作为人们健身娱乐的一个项目,它已走上了表演、比赛的舞台。各方面的价值是无限量的,研究大鼓凉伞体育价值是促进大鼓凉伞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支持。本研究以大鼓凉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调查与实例访谈,站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角度从大鼓凉伞的健身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社会价值叁个方面研究了大鼓凉伞的体育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大鼓凉伞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大鼓凉伞能缓解疾病,促进健康、愉悦心情、缓解压力、丰富生活、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自信心、培养责任心等作用。大鼓凉伞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比赛太少、缺乏政府的支持,缺乏专门指导教练以及缺乏固定的练习场地,相关的研究太少,没有专门化的大鼓凉伞动作的评判的标准,不利于比赛的开展,这些阻碍了大鼓凉伞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2-10-01)

陈郎迪[5](2012)在《浅谈福建民间舞——“漳州大鼓凉伞”中的美学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是人类以一种创造和欣赏的眼光与情感,来衡量和追求与生俱来的光明与渴望,正如在人类的华美的艺术长河中,孕育出的那一段段动人与优雅的舞蹈。而在福建民间舞蹈—"漳州大鼓凉伞"中,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幅纯朴且欢乐,高贵且平凡的美妙画面。(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13期)

陈宝池,林晓萍[6](2009)在《天宝“大鼓凉伞”摘得“山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陈宝池 林晓萍)11月8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暨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在江西婺源正式揭晓。唯一代表福建省参赛的漳州市天宝村大鼓凉伞队荣获“山花奖”入围奖。这是福(本文来源于《闽南日报》期刊2009-11-11)

郑玉玲[7](2009)在《台湾“跳鼓阵”与闽南“大鼓凉伞”的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跳鼓阵"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艺阵之一,它与闽南漳州"大鼓凉伞"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特征,说明它源于闽南漳州"大鼓凉伞",而在台湾形成发展的产物。"跳鼓阵"以其鲜明的舞蹈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特性,在台湾生根开花、繁衍发扬,成为台湾民俗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亮点。(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章文遗[8](2009)在《漳台大鼓凉伞舞》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舞蹈活动。    大鼓凉伞舞是漳州最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载:“大鼓凉伞舞”亦称“花鼓阵”,主要流传于芗城区(本文来源于《闽南日报》期刊2009-05-27)

陈志光[9](2008)在《浅析大鼓凉伞的传承创新与保护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大鼓凉伞是福建闽南一带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民间舞蹈大全》记载:"《大鼓凉伞》亦称《花鼓阵》,主要(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理论)》期刊2008年09期)

郑玉玲[10](2008)在《漳州民间舞“大鼓凉伞”的艺术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鼓凉伞"是流行于漳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借助民族音乐学、民族舞蹈学、舞蹈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民间舞"大鼓凉伞"进行探讨,可归纳出有浓郁区域特色的若干艺术特征。(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大鼓凉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鼓凉伞,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队欢庆胜利时跳的一种群舞,享有"伞圆地方,鼓舞尽神"之美誉。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载:"大鼓凉伞"亦称"药鼓阵",主要流传于漳州市市区周边的天宝、九湖、颜厝、程溪及台湾省一带。2008年被省文化厅授于第叁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鼓凉伞论文参考文献

[1].姚明君,周阿萱.漳州传统民间舞蹈“大鼓凉伞”的保护途径探析[J].艺苑.2018

[2].谢东.漳州大鼓凉伞[J].福建理论学习.2016

[3].陈郎迪.漳州“大鼓凉伞”舞蹈在广场舞中的融合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4].林玉份.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凉伞的体育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陈郎迪.浅谈福建民间舞——“漳州大鼓凉伞”中的美学色彩[J].大众文艺.2012

[6].陈宝池,林晓萍.天宝“大鼓凉伞”摘得“山花”[N].闽南日报.2009

[7].郑玉玲.台湾“跳鼓阵”与闽南“大鼓凉伞”的关系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

[8].章文遗.漳台大鼓凉伞舞[N].闽南日报.2009

[9].陈志光.浅析大鼓凉伞的传承创新与保护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8

[10].郑玉玲.漳州民间舞“大鼓凉伞”的艺术特征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  

大鼓凉伞论文-姚明君,周阿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