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疗法治疗,两组均给予1个疗程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并统计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道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气道阻塞可逆性、气道高反应性、病程长且呈周期性和反复性等特征,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的不断恶化,该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而该疾病则是因免疫功能紊乱所致,且机体中炎症细胞与介质及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细胞因子参与了气道炎症反应,从而使患儿出现了呼吸困难、反复咳嗽、喘息等临床表现,症状在夜间加剧[1]。目前,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研究的深入,治疗方法也随之增加,如使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并控制和预防哮喘的发作,但仍存在不良反应多、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长、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2]。鉴于此,本文观察了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现将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68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3]中关于该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4~8岁,平均(6.42±1.51)岁,男性20例、女性14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71±0.89)年;观察组年龄5~8岁,平均(6.59±1.16)岁,男性22例、女性12例,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1.78±0.9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能配合肺功能及其他其他理化检测者;②意识清楚,遵从医嘱,坚持完成疗程,临床资料完整者;③近三个月内未用类似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及全身激素等药物治疗者。

1.3排除标准:①对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过敏者;②患有严重心、肝、脑、肾、肺等基础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③精神疾病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GLAXOWELLCOME,S.A.,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90,规格:125μg/揿)治疗,每次1揿(125μg),每日2次,并给予常规止咳、化痰、吸氧、平喘等治疗,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接受治疗1个疗程。

1.4.2观察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给予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后,再联合孟鲁司特钠片(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20064370)治疗,年龄<6岁者,每次给予4mg,年龄≥6岁者,每次给予5mg,睡前服用,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接受治疗1个疗程。

1.5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等。①肺功能的检测采用德国耶格小儿肺功能仪,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akexpiratoryflow,PEF)、第1秒最大呼气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in1s),FEV1),上述所有指标均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各检测1次;②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包括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等的消失时间;③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临床控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未有复发迹象,且与治疗前相比,PEF或FEV1增加率>35%;显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且与治疗前相比,PEF或FEV1增加率在25%~35%;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与治疗前相比,PEF或FEV1增加率在15%~25%(未包括25%);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PEF或FEV1增加率<15%;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pide;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n,%)行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s)行t检验。在P<0.05条件下,证实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别。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值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FVC、PEF、FEV1等肺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与环境、免疫、内分泌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愈难度较大,不少支气管哮喘患儿终身带病。有研究[5]指出,支气管哮喘发病后,会导致FVC、PEF、FEV1等肺功能指标值显著降低,患儿的肺功能持续下降。因此,在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时,应注重改善肺功能。丙酸氟替卡松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典药物之一,它可通过直接对支气管病灶产生作用,从而减少用药的剂量,用药安全性与操作方便性已经得到诸多临床医师的认可。但随着对支气管哮喘机制研究的深入,白三烯在该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可使炎症细胞聚集于气道内,经白细胞与气道内皮细胞的相关作用后,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重塑、气道黏膜受损,并使气道黏液分泌量增加,从而出现形成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6]。而孟鲁司特钠作为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减轻平滑肌痉挛、减少粘液分泌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且孟鲁司特钠不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故规避了因使用皮质激素治疗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适于长期使用,因此,可联合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原体哮喘,但关于此类的相关性文献报道较少。

本研究对34例小儿支原体哮喘患儿采用了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疗法,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与单纯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相比,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此外,两组治疗后的FVC、PEF、FEV1等肺功能指标值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这说明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比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更能促进患儿肺功能的改善。这可能是由于孟鲁司特钠能对半胱胺酸、白三烯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阻断性作用,并阻断支气管对白三烯的反应,同时它也是扩张支气管的缓解药,在不改变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反应性的基础上,可预防炎症,提高了黏膜廓清的能力[7],抑制肺纤维化,从而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呼吸道不适症状,促进患儿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其疗效比单用丙酸氟替卡松疗法更为确切,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症状体征消失,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文琼,彭小利,朱晓琴,等.小儿肺热清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2):313-316.

[2]陆晓丹,冯超.益气固本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8,27(24):52-55.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79-1991.

[5]陈祥瑞,简国江,张晓霞.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机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6):1331-1334.

[6]刘雪茹,王艳丽,胡艳,等.长期吸入不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8,38(7):481-484.

[7]曹欣,刘章华,任加红.吸入性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8,24(18):3728-3732.

标签:;  ;  ;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