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驱动力研究

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驱动力研究

论文摘要

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在面临环境与发展的胁迫和压力下,有着不同程度的脆弱性。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全球化研究领域中对于人类活动研究的加强,“脆弱性”和“脆弱性评估”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当今世界环境和发展的诸多问题中,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已逐渐成为了焦点问题之一。河北太行山区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既属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叉地带,又是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因此既具有过渡地带通有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还拥有独特的自然、经济、文化背景。基于这一背景,对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及其驱动力研究,将生态安全建设作为改善区域及周边脆弱生态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有助于实现山区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宏观指导下,基于研究区1987、2000和2005年三期遥感数据资料和统计资料,建立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并对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了时空分析。在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研究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态势进行了时空分析。从空间序列上来看,1987~200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态势整体状况有所好转,脆弱态势呈好转趋势。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状况为中南段最为复杂,包含了Ⅳ、Ⅲ、Ⅱ三个级别的状态区,中北部(保定段)生态环境最差。在时间序列上,2000年比1987年的生态脆弱度平均指数降低了6.06%,2005年比2000年的生态脆弱度平均指数降低了0.77%,2005年比1987年的生态脆弱度平均指数降低了6.78%,生态环境整体状况有所改善。(2)分析了造成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驱动力。以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得出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六个主要驱动力: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状况、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耕地状况和林地状况。6个驱动力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7.002%,其贡献率分别为32.533%、18.851%、14.430%、9.020%、7.147%和5.132%。本文还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1)首次建立了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对1987~2005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态势进行了时空分析;(2)首次针对导致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分析;(3)提出河北太行山区脆弱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相应调控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脆弱性内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脆弱性研究发展趋势
  • 2 技术方案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2.4 基础理论
  • 2.4.1 系统论
  •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河北太行山区地域概况
  • 3.1 区域概况
  • 3.1.1 位置及概况
  • 3.1.2 行政区划
  • 3.2 自然概况
  • 3.2.1 地质地貌
  • 3.2.2 土壤
  • 3.2.3 水文
  • 3.2.4 气候
  • 3.2.5 植被
  • 3.2.6 矿产资源
  • 3.3 社会经济概况
  • 4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 4.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 4.1.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原则
  • 4.1.2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方法
  • 4.2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2 指标的选取
  • 4.2.3 具体评价指标的说明
  • 4.2.4 无量纲化方法
  • 4.2.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 生态环境脆弱度的计算方法
  • 4.4 生态环境脆弱态势的时空分析
  • 4.4.1 时间演变
  • 4.4.2 空间演变
  • 5 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研究
  • 5.1 主成分分析法
  • 5.1.1 主成分分析的理论模型
  • 5.1.2 主成分分析应用于综合评价的一般模式
  • 5.2 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定量分析
  • 5.2.1 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 5.2.2 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因子相关性分析
  • 6 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 6.1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突出特征
  • 6.2 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原则和目标
  • 6.2.1 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原则
  • 6.2.2 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目标
  • 6.3 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对策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太行山区连翘嫁接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1)
    • [2].“慢火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0(04)
    • [3].太行山区柴胡新品种“冀柴1号”良种繁育及种子加工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4)
    • [4].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高效技术[J]. 河北果树 2020(02)
    • [5].太行山区连翘旱作育苗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6)
    • [6].感悟星星点点[J]. 当代人 2020(10)
    • [7].河南、山西·太行山区 浙江画院赴太行山区写生、采风[J]. 中国画画刊 2017(06)
    • [8].升级太行山区乡村旅游 助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J]. 乡音 2016(08)
    • [9].亚妮:“消失”十年,只为记载深山里的一段传奇[J]. 作文 2017(02)
    • [10].河北太行山区农家乐饮食英语翻译技巧研究[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2)
    • [11].那些年,习近平探望过的困难群众[J]. 时代报告 2017(02)
    • [12].以太行山为主题的当代中国画作品评析[J]. 牡丹 2017(09)
    • [13].太行山区民间手工艺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研究[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14].河南省南太行山区贫困特征及其路径选择[J]. 现代化农业 2020(02)
    • [15].扶贫视角下河北太行山区村庄空间整合模式研究[J]. 江西建材 2016(10)
    • [16].不同土壤湿度资料在太行山区的对比[J]. 山地学报 2016(03)
    • [17].基于SWOT分析的太行山区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23)
    • [18].高帆作品选[J]. 中国摄影 2015(07)
    • [19].套话、无言与问责[J].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9(10)
    • [20].“5S”技术在太行山区农业研究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 2008(04)
    • [21].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1958—2016)[J]. 共产党员(河北) 2019(01)
    • [22].太行山区无公害桃肥水管理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8(05)
    • [23].太行山区豆面印花非遗文创服饰产品创新研究[J]. 艺术品鉴 2020(06)
    • [24].黎城[J]. 诗选刊(下半月) 2008(06)
    • [25].浅谈太行山区红脂大小蠹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园艺 2012(16)
    • [26].河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探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2)
    • [27].河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可行性分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 [28].地理区位视角下的太行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策[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 [29].南太行山区未成林造林地抚育管护方法探索[J]. 现代园艺 2017(06)
    • [30].借力太行高速 助推旅游发展[J]. 乡音 2019(03)

    标签:;  ;  ;  ;  

    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驱动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