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三部曲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三部曲

廖睿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644000

【摘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本人从加强计算教学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多样化的练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几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计算内涵;方法;能力;规律;途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1-042-02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恰当的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使计算简便。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觉得非常简单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却感到很困难,总是没能达到老师自己想要的效果。为了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让学生弄懂算理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让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①28×12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8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2个月牛奶的钱数即2个28是多少钱,再求10个月的钱数是多少即10个28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2个28得56,所以6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8得280,(也可看成28个10)所以8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再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是这两个数的计数单位不同,要直接相加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教师设计练习时最好分层进行,形式多样。特别是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够练习有所收获。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就可以设计根据除数的小数位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和为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还可以将一些容易出错的习题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对比的练习中得到提高,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题量的控制,其次计算形式要多样,除了计算题,可适当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趣味题,如:()+()-()+()=0。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让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

在平时老师让学生订正试卷时就会听到有的学生这样说:“我检查了几遍,也没有发现错误。”学生在做作业时,按老师的要求是检查了,但是为什么查不出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检查作业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作业的习惯:

1.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好表率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学生的学习又具有极强的模仿性,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除了是书上要求验算的,很少有教师在做完后,自己去检查一下,这样学生慢慢地就会像老师一样,做完作业,就认为完成了,从来没有去检查,长时间这样做,学生就不可能有认真检查的习惯了。学生的习惯是平时培养起来的。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2.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

掌握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很多学生在做完作业后,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检查?他们有时只是用原来的计算方法再算一次,这样有的学生即使做了,也查不出错误,因为他们在检查时,受到刚才计算时的思维定式的影响。比如有些学生在检查19×6时他还是说六九五十四写五进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检查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检查效果。

一是用再算一次的方法进行检查。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做完题目要检验,防止我们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我们要以再计算一次来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让学生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再算一次,即加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乘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进行检验。

二是用逆运算的方法进行检查。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互逆的运算。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减法验算加法,用加法验算减法,用乘法验算除法,用除法验算乘法。

三是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查。很多题目在计算前,我们就可以估算出得数的范围,计算的结果如果和估算的结果相差太大就说明结果是错误的。

四是用实践运用的方法进行检查。有些题目得数运用到实践中去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正确了。比如分数应用题中计算人数问题,有的学生算出一个班的人数是四十一又五分之三人。

3.培养学生的查错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做完题目后确实在检查,但是他发现不了自己的计算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学生没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慢慢培养学生这种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一步:老师直接告诉他错误的题目,让他自己订正,然后说出错误的原因;第二步:老师改作业时,发现学生作业上有错误,告诉学生一个小范围(一道题或几道题)中有一道题是错误的,让学生自己去找错误,找出错误后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第三步:老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错误,这次所有的作业都不批改,让学生自己去订正。这样让学生先找出一道题中的错误,再查出几道题中的错误,直到后来能查出几十道题中的错误,学生在以后的作业和考试中就不会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即使做错的题目学生也能查出并订正错误。

实践证明,计算教学采用这样的流程,既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开放性等时代特征,又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标签:;  ;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三部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