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日南木错论文-普布次仁,白玛央宗,洛桑曲珍,拉巴卓玛,郑伟

扎日南木错论文-普布次仁,白玛央宗,洛桑曲珍,拉巴卓玛,郑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扎日南木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ODIS,湖泊面积,扎日南木错,气候变化

扎日南木错论文文献综述

普布次仁,白玛央宗,洛桑曲珍,拉巴卓玛,郑伟[1](2018)在《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湖面面积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2~2017年MODIS数据,结合3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扎日南木错2002~2017年湖面变化以及气象要素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近15年来扎日南木错湖泊水域面积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扎日南木错的西部和北部湖面扩张的比较明显,尤其是北部有个小岛,可以看到从小岛形成到消失过程。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和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湖泊水域面积变化与气温呈正相关,蒸发量和降水量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张鑫,吴艳红,张鑫[2](2015)在《基于多源卫星测高数据的扎日南木错水位动态变化(1992—2012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水位的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可客观反映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湖泊缺乏实测水位资料,测高卫星的广泛应用为无资料区水位变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技术手段。论文以扎日南木错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卫星测高数据,获取该湖泊1992—2012年的水位序列,分析其20 a来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数据源获取的水位序列对比。研究表明,1992—2012年,扎日南木错水位上涨了0.786 m,1999年前,水位以0.132 m/a速度下降,1999—2012年水位以0.144 m/a速度上升,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数据源获取的水位序列呈现的变化规律一致,且尤其是2000年后,扎日南木错春冬水位比夏秋水位变化幅度更剧烈。(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德吉央宗,拉巴,拉巴卓玛,陈涛,杨秀海[3](2014)在《基于多源卫星数据扎日南木错湖面变化和气象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andsat(MSS、TM、ETM+)系列卫星和环境减灾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以及西藏扎日南木错地区近40年(1970-2011年)气象资料,分析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湖泊面积变化的可能气象成因.结果表明,扎日南木错1975-2011年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湖泊面积呈增长趋势,增长面积为7.08 km2.扎日南木错流域在过去40多年里冰川在退缩,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和最大冻土深度减少.湖泊面积与年气温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气温升高可能是湖面扩大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张伟革[4](2013)在《再度量身 “高原明珠”》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的夏天格外美:雪山耸峙,江河欢畅,湖泊妩媚,湿地泽润。由长江委水文局和西藏自治区水文局联合组成的西藏湖泊测量队在海拔4400多米的高原顺利完成羊卓雍错测量之后,继续转战扎日南木错。这是继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西藏纳木错容积测量后,长江水文和西藏(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报》期刊2013-08-15)

温凯[5](2013)在《扎日南木错发现阿里最大候鸟栖息繁殖岛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措勤6月21日电( 温凯)日前,措勤县在扎日南木错旅游开发和湿地保护前期调研工作过程中,在海拔4600多米的扎日南木错西北角、距离县城30公里处新发现了以海鸥为主的候鸟繁殖栖息岛屿10余座,包括海鸥、棕头鸥、燕子鸥、斑头雁、黑颈鹤等10余类、数万(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13-06-22)

王君波,彭萍,马庆峰,朱立平[6](2010)在《西藏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现代湖泊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现代特征的调查和对比研究是湖泊学和古湖泊学研究工作的基础,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目前仍缺少详细的基本特征考察资料.基于2009年9月实地考察,本文报道藏北高原腹地的两个内陆封闭大湖——扎日南木错和当惹雍错的水深分布和现代湖水基本特征.测深结果显示扎日南木错大部分湖区水下地形较为平坦,最大水深为71.55m;当惹雍错实测最大水深为214.48m,是青藏高原上已知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湖水理化性质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两湖都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温跃层的温度梯度分别为1.1℃/m和0.57℃/m,当惹雍错底层水温最低仅为1.6℃;两湖表水层的电导率分别高达18500μS/cm和12900μS/cm;两湖表水层pH都超过10,而底层水的pH都降低到5左右,上下层湖水显示了不同的酸碱性质.湖水电导率和溶解氧在温跃层都具有同步跃变特征,反映了温度对湖水性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罗鹏[7](2007)在《基于3S技术的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是中国湖泊分布最多的地区,高原湖泊的演化过程既反映了高原隆升作用,又包含了青藏高原气候、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以高原湖泊扎日南木错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结合前人的基础地质、第四纪环境地质的研究成果,通过湖区的MSS与ETM遥感影像分类、解译以及对SRTM DEM-3数字高程数据的地形分析,推算出扎日南木错自120Ka.B P以来水域变化的面积,进而分析了湖泊演化的过程和反映的地质环境意义。通过上述的研究,本论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在距今120Ka.B P年前,古扎日南木错湖泊面积大约是现今湖泊面积的3倍,随着青藏高原地质、气候环境的变化,古扎日南木错日趋萎缩,年平均萎缩速率约为0.0172Km~2/a,湖盆水量容积的年平均萎缩速率约为1.8×10~9m~3/a。(2)建立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湖泊演化的地物遥感解译标志,这些解译标志直接反映了湖泊演化信息,为湖泊演化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3)在晚更新世的湖盛期,青藏高原尤其是在羌塘地区,可能发育有一系列不同时期、不同分布范围、不同演化特点的古大湖。(4)研究表明,应用3S技术结合传统地学知识开展湖泊演化研究方法优势明显、研究成本低,定量性的研究结果说服力强。(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7-04-23)

李建兵,江元生,周幼云,唐辉[8](2002)在《西藏措勤县扎日南木错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措勤县扎日南木错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 ,是一处以湖泊、生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区 ,品位高 ,集观光性、教学性、科考性与探险性于一身 ,具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区旅游资源概况 ,并提出了持续开发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扎日南木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泊水位的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可客观反映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湖泊缺乏实测水位资料,测高卫星的广泛应用为无资料区水位变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技术手段。论文以扎日南木错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卫星测高数据,获取该湖泊1992—2012年的水位序列,分析其20 a来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数据源获取的水位序列对比。研究表明,1992—2012年,扎日南木错水位上涨了0.786 m,1999年前,水位以0.132 m/a速度下降,1999—2012年水位以0.144 m/a速度上升,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数据源获取的水位序列呈现的变化规律一致,且尤其是2000年后,扎日南木错春冬水位比夏秋水位变化幅度更剧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扎日南木错论文参考文献

[1].普布次仁,白玛央宗,洛桑曲珍,拉巴卓玛,郑伟.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湖面面积变化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8

[2].张鑫,吴艳红,张鑫.基于多源卫星测高数据的扎日南木错水位动态变化(1992—2012年)[J].自然资源学报.2015

[3].德吉央宗,拉巴,拉巴卓玛,陈涛,杨秀海.基于多源卫星数据扎日南木错湖面变化和气象成因分析[J].湖泊科学.2014

[4].张伟革.再度量身“高原明珠”[N].中国水利报.2013

[5].温凯.扎日南木错发现阿里最大候鸟栖息繁殖岛群[N].西藏日报(汉).2013

[6].王君波,彭萍,马庆峰,朱立平.西藏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现代湖泊基本特征[J].湖泊科学.2010

[7].罗鹏.基于3S技术的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演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7

[8].李建兵,江元生,周幼云,唐辉.西藏措勤县扎日南木错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2002

标签:;  ;  ;  ;  

扎日南木错论文-普布次仁,白玛央宗,洛桑曲珍,拉巴卓玛,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