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融合五音疗法对小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的效果观察

针灸融合五音疗法对小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的效果观察

(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针炙融合五音疗法对小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的效果。方法:将92例脑损伤脑瘫患儿随机等量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炙融合五音疗法,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炙融合五音疗法对脑损伤脑瘫患儿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可降低脑瘫患儿肌张力,有效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关键词】小儿脑瘫;针灸;五音疗法;康复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343-02

小儿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早期发现疾病,并在繁多的治疗方法中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务人员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帮助他们尽早地回归社会,我院采用针炙融合五音疗法对小儿脑瘫进行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柳州市中医院少儿心理脑康科门诊或住院收治的脑损伤脑瘫患儿92例,年龄1~6岁,均符合早期脑损伤诊断并有脑损伤依据,有明显脑瘫早期表现,脑MRI或CT、B超、神经诱发电位、脑电图中有1项以上异常[1]。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病例按纳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针炙融合五音疗法组(简称观察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3.23士1.55岁;痉挛型30例,共济失调型6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混合型5例;运动疗法组(简称对照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3士1.47岁;痉挛型29例,共济失调型7例,不随意运动型4例,混合型6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因、病情、瘫痪部位和合并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P>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方法

1.2.1.1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方法:先由运动治疗师一对一按需采用Bobath法、Vojta法进行运动训练,患儿和家长按分组到运动强化集训室继续运动训练30~40min,6人~10人一组,由1~2名引导者给各家长轮流示范指导完成手法和辅具运动训练,可播放儿童音乐,每日1次,每周5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1.2.1.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融合五音疗法。方法:先由运动治疗师一对一按需采用Bobath法、Vojta法进行运动训练,训练后到针灸室进行针灸治疗,辨证取穴,基本取穴:百会、四神聪、运动区、语言区及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手足与头部相通原则加肢体障碍远取。针剌后患儿和家长按分组到五音治疗室进行五音疗法治疗30min~40min,6人~10人一组,由1~2名引导者带领,训练结束后拔针,每日1次,每周5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1.3评价方法

对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1)Gesell发育量表[2]:通过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的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进行测试,即对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发育商(DQ)=(测出的智能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DQ评分86分以上为正常,75分以下为异常,75~86分为可疑。评分越高提示神经智力发育越好。(2)粗大运动功能采用GMFM-88量表[3],GMFM评价法共88项,分5个功能区,包括:卧位和翻身、坐位、爬和跪、站立、走跑跳。各功能区得分=各功能区实际得分/各功能区总分×100,总分=各功能区得分相加/检查功能区总数;评分越高提示粗大运动功能越好。(3)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4],将量表中等级评价的0、I、I+、II、Ⅲ、Ⅳ级分别定为1、2、3、4、5、6分。为减少误差,所有评估均由同一工作人员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患儿Gesell发育量表比较(见表1)

Gesell发育量表比较:两组治疗前社会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社会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DQ评分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在社会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肯定了针炙融合五音疗法对脑损伤脑瘫的治疗价值,说明本疗法对脑损伤脑瘫患儿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

2.2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患儿GMFM-88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前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炙融合五音疗法能降低脑瘫患儿肌张力。

3.讨论

祖国医学把脑瘫归为“五迟”“五软”“五硬”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引起。病位在脑,与肝肾脾关系密切。针刺疗法有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等作用[5-8];针灸在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性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对调节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智能发育等都收到较好的效果[9-12]。针灸治疗包括头针和体针,头针疗法是建立在中医针灸学说与现代脑科学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区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神经轴突网络原理和脑功能与血流分布的情况,用中国传统的针灸手法,刺激头皮上的特定穴区,改善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提高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供应,一方面能补充局部所消耗的介质,修补和激活脑的神经细胞,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使神经细胞间建立新的联系,以代替受损的脑功能区,从而完善大脑皮层网络;另一方面可以使脑神经细胞再生,从而达到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脑瘫患儿脑组织坏死区周围尚存在着可逆性的损害区和脑神经细胞功能尚未丧失的临界神经细胞[13]。婴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发育阶段,足够的营养,感觉刺激及运动,能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形成。头针结合体针舒经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张力,协调运动,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

音乐以声波形式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调节大脑皮质,使人的内脏活动及情绪与行为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五音疗法是根据中医传统的五音理论,运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调治疾病的独特音乐治疗方法。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五脏相连,与五行相配,并提出五音疗疾的理论。五音疗法是通过影响人的心理、生理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它作为一种刺激信息,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曲调作用于人脑,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娱神悦性,调整情绪,同时带来生理变化—调节内分泌,使血压、呼吸、心率、肌张力下降,起到宣气调血、安神镇静、放松镇痛的治疗作用[14]。在针灸过程中融合五音疗法可减低患儿的焦虑和不安,以及在针刺治疗变得痛苦的时候,为患儿提供安慰、缓和及平复的作用[15],从而提高患儿针灸治疗的依从性。

Gesell发育量表能较客观地反映正常小儿的神经运动和精神心理发育规律,也可以作为神经运动损伤和智力障碍的诊断工具。表1显示:采用针炙融合五音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在社会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D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肯定了针炙融合五音疗法对脑损伤脑瘫的治疗价值,说明本疗法对脑损伤脑瘫患儿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表2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GMFM-88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3个疗程后的GMFM-88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的GMFM-88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GMFM-88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脑瘫均有效,且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3显示:两组治疗前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炙融合五音疗法能降低脑瘫患儿肌张力。

本研究提示:针炙融合五音疗法对脑损伤脑瘫患儿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可降低脑瘫患儿肌张力,有效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本试验运用针炙融合五音疗法对脑损伤脑瘫患儿进行干预达到了预期目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智春,孙异军,高卫英,等.辅助检查对小儿脑瘫诊断的价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34-35.

[2]周雪娟,陈彤,江克文,等.Gesell发育量表对婴幼儿脑瘫康复疗效的评估[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5):205-207.

[3]唐久来,吴德.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6-304.

[4]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

[5]LiuYF,YuHB,LiZF,etal.Effectofacupunctureon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in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andtheirparents[J].JAcupunctTuinaSci,2016,14(3):225-230.

[6]孟斌,田靖.“通督益髓”法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1):27-29.

[7]常永霞,戈蕾,周迎东,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1049-1050.

[8]蒙艳,刘宝琼,周贤丽.醒窍通督针刺辅助功能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3):98-101.

[9]张刘通,于学平,滕伟.百会透曲鬓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41-43.

[10]赵宁侠,闫炳苍,王摇辉,等.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128-129.

[11]王寒雪,师强华,李明磊.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3):272-274.

[12]傅晓燕,杭方杰,高夫宁.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2):1120-1123.

[13]任秀云.头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5-26.

[14]张秀玲,祝倩.五行音乐疗法对特种人群亚健康的治疗效果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185-186.

[15]于静,阿曼古力?拜哈提.音乐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1,24(6):3426-3427.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自筹经费科研课题(课题号:GZZC14-77)

标签:;  ;  ;  

针灸融合五音疗法对小儿脑损伤脑瘫康复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