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河北乐亭第一中学生物组063600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加强生物教学的情感能够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科学,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现状;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它是教育的动力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的推动作用,以促进生物有效教学。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等周围一切的环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二、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生物除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科学科,但同时也需要类似于文科的记忆。生物知识需要联系实际的理解性的记忆,而现在的生物课堂,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完全不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全然不知道知识呈现的思维过程,造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高中生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崇拜个性,热血沸腾的青年群体,这种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情感体验的传统教育,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往往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故而也不喜欢生物老师,厌学情绪使很多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要想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生物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课堂氛围,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和情绪,注重情感教育,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感因素,因势利导,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总之,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积极性很低的原因有很多,而情感因素绝对是一个非常关键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以情感教育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1.生物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职业要求我们一旦走进教室,就必须立即进入角色,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绪波动和杂乱纷纭的念头,把生活中的所有烦恼委屈全部抛之脑后,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状态。我们不能因自己的感情波动而影响教育教学,更不能让它随意伤害学生。所以,要想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富有情感又善于驾驭情感的人。当教师把愉快与热情传导给学生时,学生就会产生“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当教师把消极情绪和不佳的心理状态带进课堂时,就会给学生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在这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下上课,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研究发现,学生兴致好时,其学习效率会提高两三倍,可见,教师的自身情感修养对课堂气氛的创造起着关键的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

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受“应试教育”与“唯理智教育”倾向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够取得成功的学生是很少的,绝大部分的学生会不断地产生失败的体验。“我是不行的”、“我是没有出息的”、“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诸如此类的自我评价不断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兴趣再浓厚,也很难维持很长时间。所以,在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淡化最后的奖赏,只要学生有出色的表现,就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和奖励。在情感教学中,并不是回避失败,而是面对失败,要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它,获得战胜失败的成功体验。

3.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就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感受,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他们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比信任地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教师。这颗火星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如果我们教师,同样地也把无限的信任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可见,教师只有给予学生信任,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引导,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错误的学习方法等等,尽量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4.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很多生物教师由于怕实验课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以放录像来取代学生的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感性的认识而且也会让学生对生物失去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要不畏辛苦,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有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理论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完成实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探索色素的种类和含量。通过这一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之后,再来学习叶绿素的有关理论知识,就有了基础,避免了教师将叶绿素的种类和含量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知识发生的内在过程。

四、结语

教学活动是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活动,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教学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也要注重情感因素;既要注重学生,也要注重自身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德]第斯多惠.袁一安译.德国教师教育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标签:;  ;  ;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