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在乳清脱盐中的应用研究

纳滤膜在乳清脱盐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乳清是干酪生产的副产物,它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价值与良好的功能特性,但乳清中的矿物盐,尤其是NaCl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乳清的质量。近年来,国外对乳清开发利用日益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则刚刚起步。因此如何开发利用乳清资源已成为现代研究的新课题。纳滤(NF)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范围内。纳滤能在有效地截留有机物的同时脱除盐分,大多数纳滤膜是复合膜,其表皮层由聚电解质构成,因此膜的分离性能与原料液的pH值之间有较强的依赖关系。本文采用TFC-SR2型卷式纳滤膜,通过调节乳清的pH值来研究不同pH状态下的乳清的脱盐效果,以及结合Diafiltration的循环方法进一步提高脱盐率,同时研究了温度对膜的通量以及对乳清液脱盐效果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分别调整乳清液的pH值在乳清蛋白(WP)的等电点附近,对料液进行浓缩脱盐,研究了pH值的变化对乳清脱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乳清的盐分脱除率,采用了Diafiltration的循环方法。最后使用样品平板膜,在一定的压力与pH值下,研究了温度对膜通量及对乳清液脱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调整乳清液pH值为WP的等电点4.60时,浓缩液的干物灰分含量最少,灰分脱除率达到了54%;同时,在乳清液的pH值为β-乳球蛋白等电点5.18时,也得到了较好的脱盐效果。当在乳清液pH值为4.60时,对料液进行了Diafiltration循环后,乳清的灰分脱除率达到了74%。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膜通量逐渐地增大,但是温度的升高对乳清脱盐效果的影响不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膜技术概述
  • 1.1.1 膜的定义
  • 1.1.2 分离原理
  • 1.1.3 膜技术的特点
  • 1.1.4 膜分离过程的分类
  • 1.1.5 膜组件
  • 1.1.6 膜污染
  • 1.2 乳清
  • 1.2.1 乳清的成分
  • 1.2.2 乳清蛋白
  • 1.2.3 乳糖
  • 1.2.4 维生素与矿物质
  • 1.3 纳滤膜分离技术
  • 1.3.1 纳滤膜的分离机理
  • 1.3.2 纳滤膜的性质与特点
  • 1.3.3 影响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因素
  • 1.3.4 纳滤膜的应用
  • 1.4 纳滤膜在乳清脱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5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 分析测试方法
  • 2.2.1 电导率和pH值的测定
  • 2.2.2 灰分的测定
  • 2.2.3 乳糖的测定
  • 2.2.4 蛋白质的测定
  • 2.2.5 钾、钠、钙、镁离子的测定
  • 2.2.6 SEM形貌观察
  • 2.2.7 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
  • 2.3 实验过程
  • 2.3.1 不同pH值乳清液中乳清蛋白结合盐分的测定
  • 2.3.2 纯水通量
  • 2.3.3 乳清液全循环过程
  • 2.3.4 浓缩脱盐过程
  • 2.3.5 Diafiltration循环过程
  • 2.3.6 TFC-SR2样品平板膜测试
  • 2.3.7 膜的清洗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样品膜SEM形貌观察
  • 3.2 样品膜红外光谱图
  • 3.3 不同PH值下的乳清液中乳清蛋白结合盐分的测定
  • 3.4 纯水通量
  • 3.5 乳清液的全循环过程
  • 3.6 浓缩过程
  • 3.6.1 调节进料液pH值为4.34
  • 3.6.2 调节进料液pH值为4.60
  • 3.6.3 调节进料液pH值为4.76
  • 3.6.4 调节进料液pH值为5.03
  • 3.6.5 调节进料液pH值为5.18
  • 3.6.6 调节进料液pH值为5.31
  • 3.6.7 不同pH值下脱盐效果的比较
  • 3.7 Diafiltration循环过程
  • 3.8 TFC-SR2样品平板膜温度对通量及灰分去除率的影响
  • 3.8.1 样品平板膜的纯水通量测试
  • 3.8.2 操作温度为15℃
  • 3.8.3 操作温度为30℃
  • 3.8.4 操作温度为40℃
  • 3.8.5 操作温度为50℃
  • 3.8.6 操作温度为60℃
  • 3.8.7 操作温度对产水通量的影响
  • 3.8.8 操作温度对灰分脱除率的影响
  • 3.9 产水乳糖的测定
  • 3.10 蛋白质的测定
  • 3.10.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10.2 蛋白质的测定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组人促红素等电点异构体分子体内活性强度分析[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05)
    • [2].连续等电点应掌握哪些关键?[J]. 发酵科技通讯 2013(01)
    • [3].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单抗等电点的若干影响因素[J]. 药物分析杂志 2018(10)
    • [4].等电点-冷却结晶去除谷氨酸中的焦谷氨酸[J]. 食品科学 2013(20)
    • [5].等电点法纯化太平洋鳕鱼皮胶原蛋白及其结构特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0)
    • [6].关于氨基酸溶液的酸碱性及等电点计算问题的说明[J]. 生物技术世界 2012(05)
    • [7].一步法和两步法毛细管等电聚焦测定蛋白质和多肽等电点的比较[J]. 色谱 2013(06)
    • [8].等电点搅拌转速应控制多少为宜?[J]. 发酵科技通讯 2013(01)
    • [9].发酵谷氨酸生产中液氨及硫酸的用量[J]. 发酵科技通讯 2008(02)
    • [10].rhIGF-1等电点的测定[J]. 生物技术 2008(03)
    • [11].糖汁胶体碱性等电点与碱度的关系研究[J]. 甘蔗糖业 2011(04)
    • [12].响应面优化等电点法破乳工艺[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01)
    • [13].纳滤膜等电点附近有机物疏水性对分离的影响[J]. 水处理技术 2018(03)
    • [14].三种泵用胰岛素体外对抗等电点沉淀的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11)
    • [15].等电点时氨基酸溶解度最小之数学推证[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05)
    • [16].火麻仁蛋白分子量及其等电点的测定[J]. 食品科技 2009(06)
    • [17].粉煤灰对含砷废水的处理研究[J].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1(06)
    • [18].等电点沉淀-超滤提取猪血SOD[J]. 科技资讯 2008(14)
    • [19].鹰嘴豆籽粒贮藏蛋白双向电泳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0].活性炭对谷氨酸转晶的影响及机理阐述[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06)
    • [21].等电点沉淀结合凯氏定氮法测定市售纯牛奶中酪蛋白的含量[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15)
    • [22].等电点法提取酪蛋白的方法改进[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3].最大泡压法测定明胶等电点的实验设计[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8(04)
    • [24].一株伯克氏菌中两个阿魏酸酯酶的比较分析[J].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5].褐环乳牛肝菌中分泌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03)
    • [26].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4种胰脏铁蛋白的亚基类型和等电点特性[J]. 色谱 2009(01)
    • [27].竹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J]. 南方林业科学 2016(06)
    • [28].Kallistatin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09(12)
    • [29].马鹿精子膜蛋白提取及理化性质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11)
    • [30].非水介质中胶原的侧基修饰方法研究[J].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3(04)

    标签:;  ;  ;  

    纳滤膜在乳清脱盐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