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香型天然香料挥发组分的研究

两种香型天然香料挥发组分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对挥发组分的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提取挥发组分,通过GC-MS联用分析芳香型、辛香型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芳香型香气主成分正丁酸、苯甲醛,辛香型香气主成分桉树脑、茴香精;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其抗氧化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样品粉碎过0.45 mm筛,浸泡12 h,水蒸气蒸馏6 h;固相微萃取法以萃取头型号75μm CAR/PDMS,样品平衡时间40 min,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4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提取芳香型、辛香型样品挥发组分。通过GC-MS联用测定两种提取方法下芳香型、辛香型样品挥发油并比较其组分差异。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芳香型挥发主成分正丁酸、苯甲醛和辛香型挥发主成分桉树脑、茴香精做内标法定量分析,芳香型、辛香型分别以乙酸、萘为内标物。利用荧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样品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析各种样品的抗氧化性。最佳条件为缓冲盐溶液pH 7.0,苯甲酸与过氧化氢摩尔比0.003,过氧化氢用量0.5 mL,Co2+浓度5.2×10-4mol/L对两种香型样品抗氧化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GC-MS检测芳香型样品中挥发组分主要是苯甲醛、正丁酸;辛香型样品中挥发组分主要是茴香精、桉树脑。固相微萃取分析结果多为头香,挥发性组分数目少,鉴定出的醛类种类多含量高。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性组分多为中香和尾香,检出组分全面,鉴定出含量较高正丁酸。GC定量分析杏花及花蕾中苯甲醛含量较其它花中高;杏各部位中杏仁苯甲醛含量较高,杏肉中正丁酸含量较高;动态分析杏叶苯甲醛含量逐渐降低。对羟基自由基清除力杏花、桃花强于蔷薇科其它花,杏仁强于杏其它部位。采用水蒸气蒸馏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挥发组分较全面,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挥发组分中有效成分简单、快捷、精准,由荧光光谱法分析样品挥发油抗氧化性可知,芳香型、辛香型天然香料挥发油有强弱不同的抗氧化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挥发油简介
  • 1.1.1 挥发油概念
  • 1.1.2 挥发油的主要化学组成
  • 1.1.3 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抗氧化性
  • 1.2 香料的历史
  • 1.3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天然香料的提取分析与应用
  • 2.1 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提取
  • 2.1.1 影响香料组成的环境因素
  • 2.1.2 提取技术
  • 2.2 分离与分析方法
  • 2.2.1 分离技术
  • 2.2.2 分析方法
  • 2.3 天然香料的应用
  • 第三章 GC-MS 分析天然香料挥发性化学成分
  • 3.1 主要仪器、试剂与材料
  • 3.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1.2 样品与处理
  • 3.2 水蒸气蒸馏法与气质联用分析挥发组分化学成分
  • 3.2.1 水蒸气蒸馏条件实验
  • 3.2.2 芳香型样品香气分析
  • 3.2.3 辛香型样品香气分析
  • 3.2.4 结论
  • 3.3 固相微萃取法与气质联用分析挥发组分化学成分
  • 3.3.1 固相微萃取条件实验
  • 3.3.2 芳香型样品香气分析
  • 3.3.3 辛香型香气成分分析
  • 3.3.4 结论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分析主成分含量
  • 4.1 主要仪器﹑试剂与样品
  • 4.1.1 主要仪器
  • 4.1.2 样品
  • 4.1.3 色谱条件
  • 4.2 芳香性物质中正丁酸、苯甲醛的定量分析
  • 4.2.1 定量校正因子测定
  • 4.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4.2.3 精密度实验
  • 4.2.4 稳定性实验
  • 4.2.5 重现性实验
  • 4.2.6 回收率实验
  • 4.2.7 最低检出限
  • 4.2.8 样品中正丁酸、苯甲醛含量的测定
  • 4.2.9 结果
  • 4.3 辛香物质中茴香精、桉树脑的定量分析
  • 4.3.1 定量校正因子测定
  • 4.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4.3.3 精密度实验
  • 4.3.4 稳定性实验
  • 4.3.5 重现性实验
  • 4.3.6 回收率实验
  • 4.3.7 最低检出限
  • 4.3.8 样品中桉树脑、茴香精含量的测定
  • 第五章 荧光法测定抗氧化性
  • 5.1 实验主要仪器﹑试剂与样品
  • 5.1.1 主要仪器
  • 5.1.2 样品
  • 5.2 实验方法及过程
  • 5.2.1 影响荧光强度的条件试验
  • 5.2.2 样品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成沉积物快组分分离特性初步研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9(05)
    • [2].组分中药的配比优化方法及应用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06)
    • [3].“中药组分”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及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02)
    • [4].我校药学院研制成功世界领先的数字化中药组分库[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5)
    • [5].第四届多组分反应及相关化学国际会议(MCR2009)[J]. 有机化学 2008(10)
    • [6].实组分切割应用于渣油加氢全流程工艺模拟的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7].浙江大学成功构建世界领先的数字化中药组分库[J]. 中成药 2008(06)
    • [8].基于斑马鱼模型的昆海姜辛汤组分配伍的抗炎作用研究[J]. 山东科学 2017(02)
    • [9].化妆品中可能出现的禁用组分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1)
    • [10].多组分中药整体性质的表征研究概述[J]. 中医药信息 2015(02)
    • [11].中药组分配伍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6)
    • [12].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生物鉴定法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08)
    • [1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04)
    • [14].组分中药是未来中药创新的新模式[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12)
    • [15].煤的族组分基本特性研究[J]. 当代化工 2019(03)
    • [16].红参的组分调配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06)
    • [17].组分藏药的药效组分理论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9)
    • [18].小续命汤氯仿提取物的极性分离及其活性组分的筛选[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01)
    • [19].香加皮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10(10)
    • [20].血压是代谢综合征中对心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的组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11)
    • [21].与桂枝各组分蛋白表达量相关的特征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9)
    • [22].组分中药产生背景回顾及未来展望[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05)
    • [23].“组分中药”药理研究内容和特点述评[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03)
    • [24].腐植酸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不同组分的贡献[J]. 腐植酸 2014(01)
    • [25].老年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代谢组分的相关性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11)
    • [26].细小组分和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J]. 国际造纸 2013(01)
    • [27].组分中药:建立起现代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J]. 中医药导报 2012(07)
    • [28].多组分喷涂设备选择与应用[J].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2(10)
    • [29].山豆根不同组分多次给药肝毒性损伤实验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11(10)
    • [30].山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10(07)

    标签:;  ;  ;  

    两种香型天然香料挥发组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