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6例疗效观察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6例疗效观察

庞军玲李新峰(河南新乡新华医院外科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279-02

【摘要】目的推广外科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方法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46例。结果46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5min,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d,随访无复发。结论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尤其是4岁以下患者,具有疗效确切,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小横切口小儿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观察

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小儿易复性腹股沟斜疝46例,均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性患儿,其中1~2岁16例,2~4岁19例,4~7岁11例,4岁以下占本组76.09%,双侧的2例,占4.3%。

1.2手术方法

1.2.1麻醉所有手术术前备好气管插管和麻醉机,术中行监护仪监护,了解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情况。麻醉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1.2.2手术单侧疝取该侧下腹部耻骨结节上横行沿皮纹小切口,相当于腹股沟外环口所在体表投影,长1~2.5cm;双侧疝取下腹部耻骨结节上正中横纹切口长3~4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各层。切开浅筋膜后,将切口向外下方牵拉,找到外环口腹外斜肌腱膜的内外两个脚,即可确认外环口的精索提睾肌筋膜,钝性分离提睾肌和固有鞘膜,直至提出疝囊,切开后距疝囊颈约2cm处横断疝囊,牵拉近端疝囊并向内环口剥离,至腹膜外脂肪处贯穿缝扎疝囊颈,精索创面、疝囊横断处严密止血,牵拉同侧睾丸使精索复位,缝合浅筋膜,切口皮肤用6-0可吸收线皮下缝合切口。

2结果

46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10~40min,平均25min,术中出血少,术后患侧睾丸无萎缩。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1~5d,平均3d,术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腹股沟疝大多为斜疝,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一般不会自行愈合,均应行手术治疗[1]。小儿斜疝与成人斜疝发病机制不同,小儿斜疝只要作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这是公认的治疗小儿斜疝的典型方法,手术方法很多,但核心均为尽可能高位结扎疝囊。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法有腹部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儿常见、简单手术,但仍有1%左右的复发率[2]。小儿腹股沟斜疝大多为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所致,而非腹壁缺损所致,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过程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疗效。近年来,虽然微创技术在外科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3]。但腹腔镜操作需具备熟练技术,并有较完善的器械作保证,因此,在多数医院里,下腹横纹小切口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仍是首选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①由于婴幼儿腹股沟管短小(约1~2cm),在外环口就能容易地将疝囊拉出,结扎疝囊颈,所以不打开腹股沟管,直视下操作对腹股沟管的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易损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对精索的游离刺激轻,副损伤小[4]。患儿在术后麻醉清醒后,由于痛苦小,较安静,很少发生剧烈哭闹,多能在床上或下床适当活动;②由于是在腹股沟管外剥离疝囊,这就使菲薄的疝囊壁剥离时被撕裂或部分滑脱的可能性大大减小,有利于疝囊的完全结扎,而这也是防止术后复发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次研究46例术后无1例复发;③此法切口小,创伤轻,切口渗血或形成血肿的机会极少,不需要做过多的止血和结扎,而且皮肤不缝合,或仅做皮内缝合,所以明显地缩短了手术时间,一般可控制在30min以内,配合熟练者仅需15min。国内有报道10~40min,与本次研究接近。另外,术后不易发生切口感染,因此,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本次研究46例患儿术后均未使用抗生素,切口愈合佳;④此术式简单,容易操作,不需要甚多的医疗设备和器械,而且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所以很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⑤经此切口还可行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或睾丸鞘膜积液的手术。如果精索鞘膜积液或睾丸鞘膜积液较大难以从小切口挤出,可先用注射器抽吸囊液,待其缩小以后再牵出行鞘膜翻转缝合。⑥手术后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小儿哭闹时外环口处有冲击感,但随着小儿身体肌肉发育的加强,外环口很快恢复正常。对于斜疝病儿来说,年龄越小嵌顿的机会就越大[5]。临床实践证明本术式损伤小、切口美观、成功率高、费用低,因此对于婴幼儿斜疝此术式就更显得有优越性。近年我们外科采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简便,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金哲,陈晋杰.小儿门诊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18-321.

[2]许建,余小炯.小儿腹股沟疝78例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26.

[3]刘玉祥,程峰,周坤,等.一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2.

[4]李韶山.针孔式切口治疗腹股沟斜疝10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78-79.

[5]梁春华,刘志刚.婴幼儿腹股沟疝经外环入路手术397例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2003,12:1661.

标签:;  ;  ;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6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