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修辞对现代汉语修辞的影响

《诗经》修辞对现代汉语修辞的影响

论文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不朽的文学著作,而“比”、“兴”又是《诗经》最主要的修辞手法,也是中国修辞思想的萌芽。“比”“兴”是中国修辞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中国诗学抒情传统中的一个理论重镇。历代学者出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利用不同的学术资源对“比”“兴”作出不同的阐释,直到今天关于这一话题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代各家关于“比”“兴”的论述是零星地出现在诗词评论或诗歌理论中,对其认识多局限于诗的教化功能或话语建构的美学意义上,个别论断虽然揭示了“比”“兴”的某些思维特征,但论者没有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今人的研究自觉运用了西方美学、哲学、心理学等理论来分析“比”“兴”,但由于研究视角的限制,但各有偏重,缺少对“比”“兴”的整体观照。《诗经》中的比喻有200多处。“兴”的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得也很多,多见于《国风》、《小雅》。我们对朱熹《诗集传》的分类情况也作了初步统计:在《诗经》1137章中,“兴”260章,“比”70章,赋比兴综合运用的共35章,其余为赋。“比”“兴”在诗中往往起到极巧妙的作用,或为发端,展开联想;或写景物,烘托气氛;或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义,是一种意韵悠长的修辞手法。《诗经》的语言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诗篇中运用大量的叠音词。《诗经》中的叠音不仅是一种词汇现象和语法现象,从语用层面上看,还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据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九十八篇共计六百四十七次使用了叠音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现代汉语修辞的角度来分析《诗经》的“比”“兴”修辞和叠音修辞,从而说明《诗经》的修辞艺术对现代汉语修辞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诗经》研究现状
  • 1.1.1 国内研究
  • 1.1.2 国外研究
  • 1.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比兴修辞
  • 2.1 "比""兴"的定义
  • 2.1.1 前人释"比""兴"
  • 2.1.2 今人释"比""兴"
  • 2.2 《诗经》中的"比""兴"
  • 2.2.1 《诗经》中"比"的手法
  • 2.2.2 《诗经》中"兴"的手法
  • 2.3 比兴的作用和影响
  • 2.3.1 比兴的作用
  • 2.3.2 比兴对古典诗歌和现代汉语修辞的影响
  • 第三章 叠音修辞
  • 3.1 叠音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 3.1.1 叠音词界定
  • 3.1.2 《诗经》叠音词的分类
  • 3.2 《诗经》叠音的产生
  • 3.2.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3.2.2 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
  • 3.3 《诗经》叠音词的语法特点
  • 3.3.1 叠音词的词性
  • 3.3.2 叠音词的语法分析
  • 3.4 《诗经》叠音词的特点和作用
  • 3.4.1 《诗经》叠音词的特点
  • 3.4.2 《诗经》叠音词的作用
  • 3.5 现代汉语对《诗经》叠音词的继承和发展
  • 3.5.1 现代汉语对《诗经》叠音词的继承
  • 3.5.2 现代汉语对《诗经》叠音词的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诗经》修辞对现代汉语修辞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