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互动作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互动作用

张华(新疆伊犁霍城县三道河乡中心学校新疆伊犁8352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最怕上的就是作文课,常常谈作文而色变;有些学生作文空洞无物,没有创意……笔者认为,种种原因在于写作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传统的作文课上,教师的作用远远不如正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不仅授课时间较短,而且与学生的互动也少。教师重布置,少了沟通与引导,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按部就班地完成“审题、构思、打稿、誊写”的状态。而这一过程缺的就是“互动”环节。

关键词:作文教学互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190-01

传统作文教学结构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教学结构基本上是教师单边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定向思维,其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严重地影响作文教学效率,难以发挥系统的整体的写作功能。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功能,就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结构。为此本人进行了作文课题试验,尝试运用互动作文教学结构进行作文教学,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互动作文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

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语文教师要进行集体合作备课。这样的师与师之间的互动,比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不仅能使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而且还能互相补充自身的不足之处,更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相互促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人格得到尊重,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师生之间的这样相互作用,还能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及时收到真实的反馈信息,便于不断探索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使作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

3.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是指学生在说、写作文过程中,利用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形成学生之间各尽所能、通力合作、相互借鉴、相互竞争,全班共同进步的格局。

运用互动作文教学结构,要求学生在两节作文课上完成写作、讨论、修改等工作;指导学生在45分钟内写出500字左右的作文,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体规范,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工整,并力求有所创新。其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教师合作备课。在教学某个单元课文之前,语文教师在单元备课、说课,研究教学方案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将作文的命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要求及方法,进行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后,再去指导学生作文。

第二步,学生分组。每学期初或上某个单元课文前,教师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作文小组,每组由三四人组成,兼顾作文水平不同的学生。

第三步,通过导语或文题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规定作文的范围,或给一个话题,或给一则材料,或教师命题,让学生围绕教师给的题目,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再定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引导学生注意近期班集体生活、当地社会生活、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热点问题等,从中选出自己最容易发表见解或具有情感的有关话题来写。

第四步,自主写作。教师定题或学生选题后,对文题不作任何提示和指导,学生立即独立审题立意,编写提纲,自主作文。让学生积极地思,独立地写,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作文的成功之路。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避免学生作文雷同现象。在学生写作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巡视,掌握典型情况,以备讨论探究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作文交卷可采用激励方式,在黑板上及时公布每位学生完成作文的名次、时间、字数。

第五步,讨论探究。作文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已有的认识,就要使之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自己要写的事物不同的侧面,就必须运用分组的、全班的教学形式,开展讨论、交流和探究等活动,创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条件和气氛。通过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地使一些“特困生”摆脱在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窘境”。学生完篇后应首先对本次题目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积思广益,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式的信息网络。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写作时巡视的情况选取优、中、差几篇作文进行全班讨论探究,明确文章的具体写法。《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观察的方法,积累材料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第六步,修改完善。根据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和讨论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要求眉批不少于3处,总批不少于50字。总批应有观点有分析。每次修改时,要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一种标准(例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创新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确定标准的过程应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可分两步付诸实践:起初,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班学生商讨决定相应标准;然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换意见直到明确批改要求。

第七步,小结拓展。教师或学生小结本次作文(包括修改)的得失,明确下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可以预先告诉学生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这样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暂时仿照范文写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上只是互动作文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而不是“公式”。公式者,可以照搬,可以套用,且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模式则不是这样,模式可以随时修改,随时完善,灵活变通,甚至可以重新设计,另行创造,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借鉴,不一定照搬。

标签:;  ;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互动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